雨霖铃

更新时间:2023-06-09 20:13:14 阅读: 评论:0

问题1.简析这首词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答:这首词是抒写离愁别恨的,为了表现离别之苦,作者不仅写出了男女双方的依依不舍的分手场面,而且把这个场面放在冷落清秋时节,通过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的环境气氛加以渲染表现,突出了离别的难以忍受,这是第一层。在此基础上,作者又通过想象,设想离别后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让人感到,离别苦,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更苦,这是第二层。紧接着,作者又写到: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思是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中,良辰美景尤其痛苦。这是第三层。这首词就是这样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得逞的。
问题2.简析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答:主要表现在上片开头的环境描写和中间的细节描写,词作主要通过这些描写了离别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表现男女恋人的依依不舍。写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前路的空旷迷茫,表现作者的孤独和迷惘;第二个层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情造景,设想酒醒之后的情景,表现作者离开恋人之后的痛苦;第三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设想在离开恋人后的漫长时间中,碰到良辰美景之时的感受,表现作者,又拓展了情感的表现空
间,使感情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感染力。
问题3.结合诗句,联系意象,简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答:为了抒发离别之苦,词人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选取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兰舟”“烟波”“暮霭”“ 楚天”“ 杨柳”“ 晓风残月等一系列意象,把离愁别绪的感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使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形象和谐统一,意与境会,创造出完美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问题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它们好在哪里?
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它好在:第一,虚景实写,词人设想出次日酒醒时的时间(晓)、地点(杨柳岸)和特定环境氛围(寒风残月),渲染了悲凉凄冷的气氛,衬托出词人形单影只的古量孤零心境。第二,意象选择,词人选择杨柳”“ 晓风”“ 残月这三个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相思的意味 用以描绘凄清孤寂的秋景,景中有情,把词人请了的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写之中,耐人寻味。
5、《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
  《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中"今宵
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的,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6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情感?
答:虚实相生,借景抒情,表达对离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7、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答:寓情于景,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渲染烘托气氛,表达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
二: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用什么写法写出什么情状?
白描手法(或细节描写); 
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在全词中具有怎样的作用?4分)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为下文写离别的场面作铺垫。
1.柳永的这首词,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是:伤离别。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展现这种情感。(3分)
2.这首词在景物描写中运用了两种典型的表现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4分)

情景交融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冷落清秋节的景物的描写,来寄寓自己与友人分别的离愁别绪。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既描写眼前离别时的景象,又想象离别后的场景,虚实结合写出离愁的难以排遣。
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句,字使用精妙,请你谈谈字的表达效果。
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束束梅花,一封封书信,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1分)(2)一个字把不可言传的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变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给人一种直觉的感受,如砖石砌墙。(2分)(3)同时也可以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的城墙那般沉重坚实而无法消解。(2分)

这首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运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凄迷悲凉的意境。
  运用典故,桃源是指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作者因找不到这样的清静安乐之地而感到迷惘、孤独,前途渺茫。
5此恨无重数是作者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有哪几重。(6分)
可概括为如下三重:孤苦飘零之;被贬谪居之;思乡怀人之。词上片写景,恰切地写出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和孤身飘零之恨;难觅桃源,又住在远离京师的郴州旅舍,易产生思乡怀人之情;作者身闭孤馆,极端愁苦,亲友的寄赠没能使他得到安慰,反倒更勾起被贬谪的怨恨。(点出三重恨3分,具体分析3分,意合即可)


3)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等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等
实景有机结合起来,表现了词人屡遭贬谪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运用象征(想象)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凄迷朦胧象征前途的渺茫,表现了词人屡遭贬谪的怅惘之情。运用寓情于景(触觉、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词人客居孤馆,感受到料峭春寒,听到杜鹃哀鸣,见到日暮斜阳,通过对眼前凄凉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惆怅凄苦。(手法1分,结合诗歌内容分析2分,情感1分)
4)下片中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3分)
    【答案】字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1分),把无形之化为具体可感之砖石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1分)。

5.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答: 雾失的楼台、月迷的津渡、无寻处的桃源、封闭的孤馆、悲鸣的杜鹃、料峭的春寒、惨淡的斜阳等意象(答出4—5个给1分,答出6个以上给2分),表达了一个屡遭贬谪的词人失意的怅惘(惆怅)、内心的凄苦和对前途的渺茫。(答出任两点即可给2分)(共4分)                                                                                     三:
 填空:秦观是北宋时 婉约  派著名词人,这一词派的代表词人有 柳永(李清照 等。(请写出一位)(2分)
上片一一风荷举一句中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一个字十分逼真地写出了荷叶雨后舒展而挺立于水面的勃勃生机(2分),使人眼前浮现出绿荷栩栩如生的动态美
下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诗句简要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4分)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的手法。(1分)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是实写自己客居异乡的境况;(1分)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是虚写自己的梦境(或五月渔郎相忆否不写自己思乡,用虚写的手法从对方的角度写起)(1分)。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1分) 
3)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联系上下片的意象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联系上下片的意象是风荷。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的荷花。词人的家乡在钱塘,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就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不着痕迹。
4)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炼字工夫了得,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好,请简要赏析。
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
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
风:极富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的勾勒出来了;
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那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
二:
3、本文上片写了 ,下片抒发了    感情?
清晨雨后荷塘美景 思念家乡怀念亲人

4、赏析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句的妙处。(2分)
宿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在初日照耀下,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一一颤动起来。只一个字,作者便以清新之笔,刻画出荷花的动态可掬


5.这首词语言自然明丽,淡雅素洁,词境清新而爽朗。尤其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句更见风致,王国维《人间词话》赞其语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你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两句所展现的画面吗?(3分)
5.示例:宿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在红艳的初日照耀下,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一一颤动起来。(主要看对雨后晓荷的描绘)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中有梦回吹角连营之叹,周邦彦则有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之慨,同样是,这两位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6.辛弃疾的所表达的是为国杀敌的愿望,是深沉而高昂的爱国之情的体现;周邦彦的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4分)
①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国愁)(2分)②直接
写愁 ,直接抒情。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分)间接写愁,借景抒情。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家愁国恨。(1分)
2)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4分)
①妙用叠词,有韵律美,增加了音乐性,增强了抒情性。(2分)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从行动到环境再到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身体和心灵遭受的摧残。(1分)②语言朴素清新,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1分)
1.这首词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用语上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①选用叠字,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为全词的抒情定下基调。②叠字较普通用法(如“寻寻觅觅”较之“寻觅”)更显感情之强烈。③平字见奇,字字传神。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结合全词看,对“三杯两盏淡酒”中的“淡”字应如何理解?
2 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愁,自然就觉得味淡了。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境况是何等凄凉,心境是何等凄苦。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在写景和抒情上有哪些妙处?
从写景来说:雁南归,冬将至。以鸟不胜寒写人内心之寒冷。另外,古人有鸿雁传书的说法,而自己现在只能眼看着雁儿飞过,却无书可寄、无人可收,更显惆怅。从抒情来说: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旧时相识”以艺术的手法写出了年复一年的愁苦,使情感的表现更深一层。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三句渲染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这对抒发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句话渲染了一个满目凄凉的景象,充耳苦雨声声的凄苦环境,这样的环境恰好和词人孤苦、凄凉的心情融为一体,对作者抒发感情起到了很好的媒介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3-06-09 20:1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312794705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雨霖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雨霖铃.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描写   作者   表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