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的“五大认知范式”

更新时间:2023-06-09 19:14:26 阅读: 评论:0

中国传统哲学的五大认知范式
作者:柴文华 段澜涛
来源:《知与行》2019年第03
        李承贵教授新近推出了80余万字的《生生的传统——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把整个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范式概括为五种: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自我认知范式,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哲学研究范式的再思考。五大认知范式三种解释框架(以西释中、以马释中、以中释中)是什么关系?五大认知范式的特色是什么?五大认知范式留给我们的思考空间有哪些?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人们进一步反省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推进当下和未来对中国传统哲学研究路径的深入探索。
        一、五大认知范式三种解释框架
        任何一种观念、思想、理论都不可能是独化出来的,必然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有深刻的联系。李承贵教授所概括的五大认知范式与前些年学界对中国哲学史书写方式的思考有一定的渊源。对中国哲学史书写方式的思考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中国哲学合法性
问题讨论的延伸。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虽然被一些学者称之为伪问题,但它促进了人们对中国哲学自身的反省,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哲学史书写方式的思考。在对中国哲学史书写方式的思考中,学界提出了种种观点,比较突出的是三种解释框架以西释中”“以马释中”“以中释中
        “以西释中是以西方哲学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为参照,诠释中国哲学。以西释中可以追溯到谢无量1916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这是中国人书写的第一本中国哲学史。尽管学界多数人认为这部书经学意味较为浓郁,不能算作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开山之作,但也有学者坚持认为谢无量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开创者。如果我们尊重历史和文本的话,可以这样说,谢著虽然不如胡适1919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上卷)的影响大,但对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立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的总体特征来看,他已初步具备了现代哲学意识,开始以西方哲学为参照书写中国哲学史,构成了以西释中诠释框架的萌芽形态。尽管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开了以西释中书写方式的先河,但仅仅是初步的,胡适1919年出版了蔡元培作序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这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方法书写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在自己哲学观和哲学史观的基础上,用六分哲学框架以及实用主义方法建构了他的中国哲学史。20世纪30年代初,冯友兰出版的
上下卷的《中国哲学史》是中国人运用现代方法撰著的第一本完整形态的中国哲学史,他在自己哲学观和哲学史观的基础上,用三分哲学框架以及逻辑分析方法建构了中国哲学史。胡著和冯著肯定了用西方哲学诠释中国思想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提出了系统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其所体现的是成熟形态的以西释中的诠释模式。张岱年建国前创作的《中国哲学大纲》是中国第一部中国哲学问题史、中国哲学范畴史,从他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的板块划分来看,应该算作以西释中中国哲学史书写方式的代表作之一。如他自己所说:如此区别哲学与非哲学,实在是以西洋哲学为表准,在现代知识情形下,这是不得不然的。”20世纪50年代之后,港台的牟宗三、唐君毅、劳思光、方东美、罗光等对中国哲学史的书写也是以西释中中西互释的延续。以西释中是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时期的主流诠释框架,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立和现代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也含蕴了格式化中国传统思想、遮掩中国传统思想本然状态的偏颇。

本文发布于:2023-06-09 19:14: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3092661951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传统哲学的“五大认知范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传统哲学的“五大认知范式”.pdf

标签:中国   哲学史   哲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