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促进资金良性循环
何国蓉
【摘 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改变了科研事业单位由财政全额供给的性质,科研开发、科技产业融入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更加明显.本文对科研事业单位产业发展资金供给不足的财务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促进资金良性循环的对策建议,以达到提高资金利用率、发挥资金使用效果的目的.
【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0(031)006
【总页数】3页(P103-105)
【关键词】加强财务管理;资金;良性循环
【作 者】何国蓉
【作者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24
1 财务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其负面影响
1.1 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营效益的管理程度不高,自有资金积累增长缓慢。二是借款或贷款资金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经营周转金供给有限。三是缺乏对应收款的监管,资金回收慢,资金流动性差。四是由于科研事业单位比较复杂的预算基础和预算管理形式,预算管控资金的作用处于薄弱环节,资金统筹计划差。
1.2 负面影响分析
一是流进的现金与流出的现金比例失衡,影响经营周转金的供给。二是制度执行力差,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漏洞造成损失或浪费。三是会计信息质量差,可靠程度则低,影响管理层决策。四是缺失应收账款的监管,增大资金回收的风险或造成损失。五是资金计划管理差,产业项目挤占科研项目资金,影响科研工作的进展。
2 积极探索与现代科研院所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方法
深化科研机构改革以及建立现代科研院所要求财务管理应与科研事业发展相适应。“十二五”科技体制改革导向是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结合集成为重点,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逐步确立,资金投入多元化要求科研事业单位一方面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和会计核算体系,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国家对财政性资金加大监管力度的要求。因此,积极探索与现代科研院所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方法的同时,遵守《会计法》以及国家财经相关法律法规,是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以及对资金管理的内在要求。
3 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促进资金良性循环的对策建议
3.1 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高低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现代财务管理要求财会人员由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型”和“经营型”会计转变,为了适应科研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支素质过
硬、业务精湛的财会队伍,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3.1.1 提高思想上的认识
一是加强责任心的培养。二是强化依法理财的观念。三是强化管理出效益的观念。
3.1.2 调动管理积极性。
一是考评工作质量。对财务工作完成质量以考核奖励等方式,促进管理积极性提高。二是参加职称考试。鼓励财会人员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和职称升级考试,取得相应资格和待遇。三是优化办公条件,优化办公设备的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3.1.3 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一是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和培训。及时掌握频繁更新的会计政策、会计准则,有计划地进行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应用,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准。
二是组织业务交流。经常性地组织财会人员开展业务讨论,互相交流业务管理的经验、提高
工作效率的方法,增强财会队伍的凝聚力,提高综合管理素质。
三是增进对外交流学习。增进与对外同行业、同系统单位之间的财务管理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充分的消化吸收,不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3.2 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
《会计法》的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一规定,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的主体,确定了单位负责人的法定职责。因此,如何防范违法会计行为,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资金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内在要求。
3.2.1 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依照《会计法》、《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结合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经营机制、管理要求、资金运动、人员配置等,制定一套系统完整、标准一致和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会计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保证。
3.2.2 强化制度执行力。
采用内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单位内部在组织结构、职责分工、授权批准、会计记录、资产保护、预算管理、报告制度等控制点上的监督,加强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强化制度约束,规范管理行为。
3.3 在预算资金、资金回收、资金安全保护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管理,促进资金管理效益的提高
通过对财务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负面影响的分析,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完善财务制度的基础上,改进管理方法,促进科研事业单位财务资金良性循环,发挥资金管理效益的几点建议。
3.3.1 加强预算资金的管理
一是加深对预算编制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找准预算编制的重点和难点,按科研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合理、科学地安排收支预算,才能有效指导和约束各项收支,达到合理调配资金的管理效果。
二是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根据国家预算法规、政策及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与单位内部各级各部门积极沟通和配合,科学地确定科研课题费用定额和参考市场价格标准,按照“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三是加强预算经费的使用管理。对各级各类经费应归口实行分项核算和管理,财务部门根据审批后的预算,监管经费合理、合规的使用。重大财政专项还应实行统筹监管,专项核算、专款专用,促使专项资金的管理达到国家对项目资金所要求的预期目的。
四是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定期分析考评制度,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和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用反馈信息、与各部门沟通等方式,加强执行预算的监督,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3.3.2 引入现代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概念,促进流入现金的增加,控制流出的现金
一是认识现金流量的流进、流出总量对单位可持续经营发展的影响,分析市场因素对科研事业单位提供服务产品的影响。根据经营管理分析调整科技产品结构,并以科技优势和服务质量取胜市场,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科技产品、科技服务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是加强资金回收。按照科研事业单位取得收入的途径、性质和来源,正确处理经济业务。加强应收款监督管理,增强应收款催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规范合同签订和归档管理,对合同内容在资金结算方面的相关要求应高度重视,加强业务部门、经营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积极催款。定期清理应收款,完善应收账款清理、结算、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呆账、坏账的产生,督促应收款的回收,增强资金流动性,促进资金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三是控制成本支出。系统掌握各类科研项目、产业项目管理要求,配合和指导业务人员了解预算管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基本要求,严格单位负责人审批关,严格报销费用真实性、合理合规性审核关,严格项目负责人签字、实物验收人签收等必要的财务手续关,加强成本控制管理,强化经费支出约束,防止浪费,节约开支,控制流出的现金,促进资金管理效益的提高。
3.3.3 货币资金及往来资金安全保护管理
货币资金安全是科研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明确财务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严格不相容岗位的分离。
3.3.3.1 银行存款管理。
一是加大对空白支票保管、作废支票处置、银行余额核对、网银划款审核权限的管理力度,保证银行存款资金安全完整。
二是加强单位开设银行账户的基本账户、一般账户、临时账户、网银账户的审批管理,规范银行账户的开户管理。
三是加强各类账户开户银行、账号、密码的保护管理,防范高科技信息时代多种犯罪手段对资金安全的影响。
3.3.3.2 现金管理。
一是严格用印财务印鉴章、用印财务专用章、现金盘点核实、收款、付款的内控管理程序,严格不相容岗位的分离。
二是加强现金限额、现金收付款准确性的管理,防范现金差错,保证现金的安全与完整。3.3.3.3 往来资金的结算管理。
一是完善借款管理制度。加强借款金额审批权限的控制,定期进行个人借款的清理,对长期挂
账、金额较大的个人借款应积极查明原因,严格报销管理制度的监督执行力,避免借款管理不规范、不及时报账占用单位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