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复习提高试卷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根据情境填写合适的词语。
穿过一条huāng liáng( )的街道,我来到一条pì jìng( )的小路上,看到路旁的大树上两只小鸟yī wēi( )在一起取暖。忽然一阵冷风吹过,夹杂着猫的叫声,jīng huáng( )的鸟儿似乎jué chá( )到了危险,扑棱着翅膀飞向空中。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敏而好(hào)学,不耻下问。
B.竹喧归浣(wán)女,莲动下渔舟。
C.默而知(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风一更,雪一更,聒(guō)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洪亮 盲人 清脆 单调
B.加速 齿轮 违恐 丑恶
C.恐怖 证实 蟋蟀 真理
D.定理 定律 学说 转动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C.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D.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B.她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秋游的好消息。
C.妈妈买了水果、桃子、苹果、香蕉,还有巧克力。
D.《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
A.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
B.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
C.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D.“人人都是城市的主人翁,人人都是城市的形象代言人,人人发出武汉好声音”——在武汉不仅是动人的口号,更是实践的注脚。
这学期我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比如岳飞所说的关于珍惜时间的“① ”;朱熹也有一句跟这意思相近这句是“② ”。横线上应填写( )
A.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②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B.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C.①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②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是( )
科学家曾认为不同地方的味蕾感受到的味道不一样。
①“味道”如何被感知?②人的舌头大约有8000味蕾,每个味蕾大约由100个味觉受体细胞组成。③味蕾主要分布于舌头前半部分、后部和舌头两侧。④科学家后来却发现舌头上的味蕾都有能力感受到基本味道。
A.①之前 B.①和②之间 C.②和③之间 D.③和④之间
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班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人不说鲁迅是民族的脊梁、伟大的学者。(改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校长说:“虽然你们的小学生活即将画上句号,但是我相信迎接你们的中学时光将更加五彩缤纷!”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非常详尽地向大家讲述了事情的详细经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书籍像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知识的大门;(仿写句子)
书籍像一位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书籍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积累。
(1)从“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体会到诗人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从“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刚正不阿和铮铮铁骨。
(2)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寒食》一诗中,唐代诗人韩翊用“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
(3)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
(4)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近山识鸟音。
综合性学习。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每当此时,神州大地到处张灯结彩,迎春接福。让我们走进春节,看一看家乡“过年”的习俗吧!
(1)、选春联。春联起源于桃符,是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请利用下列选项组合出一幅春联。(填序号)
①一年四季春常在②春回大地人间暖③岁岁平安福寿多④福降神州喜临门⑤福喜盈门⑥万象更新⑦喜迎新春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吃年菜。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_________________。
(3)、送祝福。拜年是春节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的开始,大家互相祝贺,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请在下列长辈中任选一人,给他们拜年,写出你对他们的祝福。
①爷爷②妈妈③叔叔④阿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多言何益①
子禽②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③鸣口干舌擗④然而不听。今观晨鸡,以⑤时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⑥时也。”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注释】①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益:好处。②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③恒:常常。④擗(pǐ):同“敝”,困、疲劳。⑤以:按照。⑥之:助词,的。
12、对“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B.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C.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D.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13、借助文言文后的注释,猜想“开卷有益”的意思,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做试卷可以增加知识。
B.打开书本阅读是有好处的。
C.把书打开可以增加知识。
D.做试卷确实是非常有好处的。
14、下列选项中“之”的意思与“唯其言之时也”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
A.虽与之俱学 B.送孟浩然之广陵
C.思援弓缴而射之 D.通国之善弈者也
15、文言文中墨子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 )
A.多说话有好处。 B.多说话没有好处。
C.切合时机地说话才有用。 D.多说鼓励别人的话才有用。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关于社会道德和信任问题”调查统计图
近年来,“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成了公众谈论的热点话题。某大学生进行了“关于社会道德和信任问题”的调查,下列为相关调查数据图。
16、从上面两个图中,可得到哪些信息?请用自己的话至少写出两条(不要出现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图二中,7.20%的人认为“事不关己”,这里的“事”是指_______。
18、根据以上两个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人都在调查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B.面对调查,小部分人认为不该扶起老人。
C.5.30%的人认为如果自己医疗知识充足就会去扶起老人。
19、根据调查统计图,下次你遇上类似的事情,你认为怎么做最合适?写下你的做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不要对那个人叫嚷
丁立梅
①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的日子,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
②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椰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匐。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③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见母亲了,并不叫唤,
而是一阵风似的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
④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叠声唤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
⑤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起一些人的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呐!”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
⑥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
⑦“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
⑧母亲还是宽容地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呀,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
⑨儿子一听,恼了,跺脚道:“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细细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
⑩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啰嗦,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直到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匐地走了。
①类似的事还有很多。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讷,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
20、题目“不要对那个人叫嚷”中的“那个人”指的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