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幼儿园课程引入二十四节气:缘起、意义及策略

更新时间:2023-06-09 15:02:20 阅读: 评论:0

幼儿园课程引入二十四节气:缘起、意义及策略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252000
聊城市阳明幼儿园  252000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一种自然科学的“音符”,也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彩体现,其中埋藏着充实的教育教学资源。将二十四节气中的优秀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之中,既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能力,帮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传统习俗,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而且可以使幼儿了解节气中的相关风俗习惯,游戏等,为家庭、社区开展二十四节气体验和教育提供参考。同时相关研究也能促进本土文化的课程开发建设,研究农耕文化中的劳动精神,探索新时代学校劳动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幼儿园教育幼儿园课程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之一,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阳历计时体系,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文化生活,处于学前教育的幼儿具有吸收性心智,学习和接受各种发展能力较快,二十四节气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能力,帮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传统习俗,树立
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而且可以使幼儿了解节气中的相关风俗习惯,游戏等为社区开展二十四节气体验和教育提供参考。所以二十四节气作为优秀的教学资源应该与幼儿园教育课程进行深度有机地融合。
一、二十四节气教育研究历史
民国时,二十四节气就已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张雪门的“行为课程”、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和张宗麟的幼儿园课程中涉及到了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教育内容,可以说是二十四节气体验课程的雏形。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愈发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是民族的传承根基,也是民族的精神体现。2014年国家制定《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8年《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出台。基于此,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所以近几年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
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收入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又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学前教育
也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科学兴趣的培养。2001年9月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中的第五条指出:“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因此,把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动植物科学、气候变化规律、传统民间文化等要素融入学前儿童课程中,体现了教育的继承性、创新性和时代性。
二、二十四节气教育研究意义
(一)利于幼儿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2012年教育部颁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幼儿应了解中国重大科研成果,指出可以向幼儿介绍反映国人智慧的发现,激起幼儿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中包含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进一步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兼容性、层次性、科学性与丰富性。将优秀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习俗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相衔接,可以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在孩子心中种下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种子,继而引导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依据相关风俗习惯,游戏等,为家庭、社区开展节气体验和教育提供参考
《纲要》中提出,我们要大力开发社会资源,指导幼儿现实感触中国文化的多姿与优异。幼儿园社区工作的内容与方式,除了幼儿园挖掘社会资源,争取社区对幼儿园的支持,同样,幼儿园也应该积极探索为社区服务。依据二十四节气的课程,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前提下,依托当地风俗习惯、游戏等,部分活动可以对社区开放,为社区内散居儿童及家长提供一定的教育条件。更好挖掘幼儿园教学资源,扩大学前教育的良好影响。
(三)研究农耕文化的劳动精神,探索劳动文化建设新路径
马克思指出,教育与生产生活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现阶段幼儿教学中对于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是具有非常现实的必要性的。当前,有很多幼儿园已经在一些节气来临之时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但是缺少与劳动等方面相结合的课程。查阅文献,“劳动”指的是旧时小学生上手工课或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泛指体力劳动操作。在本课题中,“劳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指的是幼儿在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活动中的手工操作活动,以及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包括种植、手工艺术品的制作、节气特色饮食的制作等内容。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幼儿能养成良好的劳作习惯,珍惜劳作成果,形成劳作
的积极态度,促进多元发展。在这些劳动活动中。[2]
三、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多种资源,二十四节气课程具象化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及社区资源,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有助于整合更多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更有效的推动幼儿园全面发展,因此幼儿园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同时,不能忽视家长的力量。充分调动家长配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家长为课程设计提出宝贵意见。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与作用,以及节气课程展开的具体内容,争取家长对活动的支持与配合,提高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节气教育的能力。鼓励家长对课程提出意见,认真倾听对节气课程的建议,做好记录。利用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使幼儿园二十四节气课程变得可感知、可操作、可进行、可体验,进行有趣的农耕种植活动、科学探索活动、亲子娱乐活动,能够使幼儿接触到二十四节气。
《纲要》指出,幼儿相关环境是有用的教学资源,应该通过利用环境的强大作用,有效提
高幼儿的各种能力。带幼儿去大自然中,用各种感官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方式帮助幼儿直观感受到二十四节气的物候变化。
(二)一日生活皆教育,二十四节气课程生活化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在游戏中开展。引导幼儿通过身体感官感知二十四节气中物候的变化,例:在立春时,春葱让幼儿摸一摸;闻一闻迎春花;用暖风吹一吹幼儿面颊,感受风的变化。通过观察活动,使幼儿更加切实感受到节气带给自己的生活变化。比如在清明节气中和幼儿一起进行画柳树活动,感受春意盎然。
进行体操训练时,收集与本时节密切程度较高的舞蹈或体操,例如,在秋分时节,练《五禽戏》,品谷雨茶;春分吃香椿鸡蛋饼;立夏吃茶叶蛋;秋分喝甘蔗粥;立秋播放《秋词二首》、处暑播放《悯农其一》、白露播放《暮江吟》、秋分播放《望月怀远》。在古风音乐中起床扎头发、入厕、洗手、喝水。并进行起床律动,孩子们利用音乐熏陶感受到节气之美。在户外活动时,进行相应的踏春旅游,进行户外野餐、野外垂钓等新型户外亲子活动。在不同年龄段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使幼儿知道节气与气候的相关特点和关系,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还能使幼儿树立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和形态。
(三)与当地风俗特色结合,二十四节气课程本土化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区的文化差异明显,我们应该因地制宜,根据节气变化进行课程改革。教师可以根据节气变化以及相对应的当地文化习俗来研究相关课程,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与潜移默化中感受时间的流动与季节的更替。
【参考文献】
[1] Cohen J ,  Cohen J ,  Cohen J W , et al.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J]. Technometrics, 1988, 31(4):499-500.
[2] 虞永平.用“全收货”的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J].幼儿教育,2017(Z4).
[3] 郎佳璐,沈明泓.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教育价值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2022(5):91-94.
2022年度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名称: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301SDJ003

本文发布于:2023-06-09 15:02: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2941401950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幼儿园课程引入二十四节气:缘起、意义及策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幼儿园课程引入二十四节气:缘起、意义及策略.pdf

标签:幼儿   文化   教育   课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