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的第一个立春是2004年2月4日,而2005年2月4日是猴年的第二个立春,之后的2017年、2020年也是是双春年。农历己丑年(公历2009年)有两个立春日,正月初十(2009年2月4日)立春,十二月二十一日(2010年2月4日)又立春,人们称这种现象为“一年两头春”。
农历年又分为平年和闰年,闰年是13个月,平年则是12个月,有闰月的年份就是闰年,每三个平年就会有一个闰年。这是因为平年的天数是354天,平年则是384天。正是因为有闰年的出现,才会有一年之中有双春的情况发生。
其实“双春”和“无春”都是阳历和阴历直接必须“置正”安排的结果。阴历是按照月亮的盈亏变化来制定的,而现在的阳历是按照地球围绕太阳的规律制定。两者周期不一样,同样是一年阴历相比阳历相差了11天。时间长了阴历就会出现偏差,解决的办法就是施行“闰月”,一些年终究会有13个月。
立春是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过后预示着气候变暖;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从万年历的记载来看,农历正月十一,便进入了立春节气,而同年的第二个“立春”节气是在农历的腊月廿二(阳历的2021年的1月3日)。很明显的, 2020年将有两个“立春”,分别在“年初”和“年尾”。这种情况又被老百姓称为“双春年”。
据记载,农历每19个年头里,有7年没有立春,7年双立春,5年单立春。这种情况虽然不是前无古人,但是也实属罕见。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出现这种罕见的现象有什么讲究吗?
其实这是很早时期的古人根据农历、节气以及调整寒暑所做的变化。在农历中每19个年头加上7个闰年。在这19个年头里7年没有立春的,7年是双立春,5年是单立春。
单立春就是一年只有一个立春节气。无立春就是一年中没有立春节气。有人介绍说一年中有两个立春,就是俗称的甲申年,而一年中没有立春节气则称之为”无春”年、“寡春”,也称“寡年”,引申为“寡妇年”。
一年2个立春,3大讲究
一年有2个立春,有3大讲究,其中一个讲究会影响农民的收入。
有人说:“一年两立春,豆子贵如金”,“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还有人说“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
在农村老人的眼里,一年中“双立春”天气的出现是有节气以及天气的变化。
老百姓根据以往古人所记载的经验判断:双立春的出现,意味着暖冬的出现。这也正映照了“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的谚语。
此外,还有老百姓解释说:“双立春”的存在,预示着一年中的降雨量不高,而这也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
农业的生产是各方面综合的结果,比如天气、温度、降水、肥水管理、品种、土壤等因素。而降水不足则直接导致农作物因干旱加剧产量减少,从而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
“双立春”虽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并不乐观,但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有另外一层有意思的解释。民谚有云: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
在老百姓看来,双立春还有“吉祥、好事成双”的美好寓意。
“双”是大数,逢双见喜,新人婚姻嫁娶喜欢“成双成对”,为了以后能过上好日子,幸福美满,老一辈都会请人算好适合结婚的好日子,一般都会挑有立春的年景选择成婚,寓意好运,美满。并且有些地方的风俗认为双春年结婚,新人能够和谐美满,多子多福。
然而我国地大物广,风俗也各有不同。在有些地方的人们对于“双春年”的出现,则持有相反的态度和看法。
认为一年有两个立春,是不利于嫁娶的年份,又被称为“寡妇年”。这是因为,“双春年”又有“二度春”的含义,认为这样的年景结婚则会离婚,婚姻不美满。
一年中包含两个立春是哪年
1.双春年是什么
双春年,即是指在一年之内出现了两个立春节气。双春年是中国纪年历法中出现的独特现象,其实是阳历和阴历之间的“阴差阳错”造成的。
阳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地球公转1周为1年,分12个月,算做365天(闰年则有366天)。阴历是按月亮盈亏变化的规律制定的,以月球绕行地球1周为1月,一年为12个月的一种历法,实际天数为354天。
中国的历法就是结合太阳和月亮运行的周期制定的。这样,在阴历和阳历之间就出现了11天的偏差,于是在阴历中出现了“闰月”,来解决阴阳历中出现的时间差问题。
双春是指,阴历一年中将有两个立春。中国传统历法农历是种阴阳合历:“阴”是指其历月以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6天)为基础,以朔日为每月的初一日;“阳”是指其历年基本根据回归年,以每年“立春”前或后的一个朔日为岁首正月初一(即春节)。夏历平年12个月只354天或355天,个别年份只有353天;有闰月的年份13个月有383天或384天,个别年份长达385天,可包含25个节气,这样年首年尾就各有一个“立春”,成为双春年。
双春年则一般在闰月年出现。按正常月份的话,阴历年中有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更替一轮后,进入下一年的节气更换中。但由于闰月的存在,则使下一年的立春节气出现在这一年的尾巴上。因此出现“双春年”的现象。其实,这是中国现行以大年初一作为新年开端的习俗制度造成。而在古代,人们都是以立春作为新一年的开始,所以古代并不存在现在的“双春年”之说。“双春年”只是阴阳历“置正”造成的结果,是历法节气自然的产物,本身与吉凶祸福无关的。
如2004年的猴年第一个立春是2004年2月4日,而2005年2月4日是猴年的第二个立春,因为2005年2月9日才踏入鸡年,这就是一年双春。 2004年猴年有个闰二月,是“双春年”,2005年鸡年就成“无春年”了。2004年为双春年。在10年代里,2012年、2014年、2017年、2020年是“双春年”。
2.双春年是好是坏
那么是双春年的年份好不好呢?在农村有双春年结婚好的说法,在古代人们将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所以立春还有报春、打春的说法,人们认为有立春的年份为有始有终,相反没有立春的年份,因为没有开始,在无春年结婚会有不好的结局,所以在农村人们将无春年叫做寡妇年。双春年有两个立春节气,人们便觉得好事成双,不管是结婚还是创业,不仅有一个好的开始,也会有一个好的结局。其实婚姻幸不幸福,和有没有立春并没有关系,很多在无春年结婚的小两口小日子依然过得顺风顺水、蒸蒸日上。相反在双春年结婚的夫妻,也有很多不能相伴终老。
在农村还有很多关于双春年的气候、农事的俗语,比如“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意思是如果在农历年中有两个立春节气的话,那么冬天肯定会很冷,人们为了更好的保暖,会抢购带动物皮毛的衣服,带动物皮毛的衣服也会因为人们疯狂抢购价钱会翻好几倍。“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意思是在农历年有两个立春的话,由于冬天太过寒冷,降雪也很多,田地里的害虫会全部冻死,越冬的庄稼也会因为有了足够的水分,在第二年开春后长势很好,家里养的牛也会闲不住,纷纷拉出去干农活,只有小牛犊子留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