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就是把新课标精神落实到位

更新时间:2023-06-09 09:21:33 阅读: 评论:0

其中一级标题处总是稳定,二级标题下如果有变化,也是Ⅰ、Ⅱ之间作点“内部调剂”。一、二大题,侧重“阅读与鉴赏”,三、四大题,侧重“表达与交流”。上表中的“考查指向”,用大白话讲,未必准确,但大致不差。太阳底下,天天有新鲜事;只不过,天天在太阳底下,见惯了天色变化,一天天的,还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一惊一乍的吗?简言之,只要新课改以来的这三年五年,我们都能跟着其思路想,跟着其步伐走,我们就一直走在“小步积大步”的“小步”中,一般说来肯定是并不会感到“颠簸”的,——我们缺少的,应该只是安静等待后的一次经历。
二、命题:不要“考点”上头的“设题”指新高考试题,这里的“命题”指老师们平时出练习题。——本来这
里的小标题可以取“复习”或“训练”什么的,但觉得还是“命题”最应该引起重视。新高考设题“也就这样”带来的稳定,除了有助保持评价平稳外,其课改引导意义还在于——不必在平时练习命题、复习时“刷题过猛”“用力过大”,尤其不要在平时命题时过于求新求巧而走上押题的偏颇之路。因为,“新高考”已经没有“考点”了。但题目还
是要命制,于是“因文设题”就“应运而生”了。即现在都是根据文本“语境”命题,拿到怎样的文本,就有怎样的题目。以新高考1卷古代诗歌阅读题即第16题为佐证,如下表。
——言下之意,就是古诗的手法、语言等,都是为了服务于“思想情感的表达”,现在直接考查“思想情感”,考“读懂了吗”,不也就是抓住了古诗的“根本”而反向考查了“怎么写”内容了吗?反倒直接考技巧、手法之类,是“旁枝末节”了。——浙江的老师,尤其要尽快淡化、舍弃多年来养成的“浙江卷”用“考点”命题的思路。当然,这肯定不是说命题“全无章法”“乱来”,其“规律”反而是非常清晰的:考的无非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考的无非是“阅读之读懂否”“表达之规范否”;题型总有选择题、简答题、
写作题;总分总是150分;总是先什么题再什么题再什么题的顺序;各板块的分值大致也稳定;等等。简言之,新高考命题,也就这样:大处很明确,不必担心,就是这样;小处很模糊,担心没用,难能预料。而且,越是“新高考”,“新高考”越能把新课标精神落实到位,我们就越应该远离“考点”,更重视“因文设题”。
三、审题:读懂“描述”不依“考点”设题而“因文设题”,反映出的是“学科知识中心”向“能力素养中心”发展的理念。它对应到题目命制中,必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题目变“长”。因为之前题目中可更多地直接使用“考点”及其相关名词、术词,使题目更简洁;现在更多地只能用“描述”的方法来把题目的意思表达清楚。而且还要突出“真实情境”,而情境的说明肯定更“费话”。简言之,之前简明扼要的“指令式”题目已经被拉长为——“描述式”题目。把之前之后的题目放一起看,这个短长差别就一目了然了。且以2022年浙江卷现代文阅读题、2022年新高考1卷现代文阅读题中的简答题为例,罗列如下。

本文发布于:2023-06-09 09:21: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273693701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新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就是把新课标精神落实到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新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就是把新课标精神落实到位.pdf

标签:命题   考点   题目   设题   阅读   表达   高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