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苏武传》:探讨史传文的叙述特色【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同步测试】

更新时间:2023-06-09 08:34:44 阅读: 评论:0

《探讨史传文的叙述特色》同步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4题。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B.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C.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D.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2.下列对已学文言文中相关语句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娴:熟悉。  屈平属草稿未定 属:连缀,写作
B.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以……为祖
C.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主持。        谗人间之 间:离间、挑拨
D.人穷则反本。反:同返,追溯。     上官大夫短屈原 短:说坏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以“与楚婚”为借口邀怀王会,从结果来看,其目的被屈原识破,即使这样,顷襄王也没有任用屈原。
B.屈原在位期间不能劝阻怀王赴秦,遭流放的时候仍心系祖国。
C.怀王之所以落得“竟死于秦”这样悲惨的下场,主要原因在于他不能任用像屈原这样的忠臣。
D.文段有叙有议,目的在于更加全面更加集中地表现屈原忠君爱国的高尚品德。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7题。
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望。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 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
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选自《汉书》有删改)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汉亦留之相当      作《师说》贻之
B.  厚赂单于          相如持璧却立
C.  常能汉伏拏射杀之  公我献之
D.  单于使卫律治事    则或咎欲出者
6.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素与张胜相知
C.数通使相窥望
D.汉亦留之以相当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三、创新语用
9.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请你拟写一副对联,或概括苏武的事迹,或赞扬苏武的精神。
10.运用夹叙夹议或寓议于叙的手法,选择一个人物对其进行描写、评价
项羽、苏轼、袁隆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反覆之”中的“之”,代指楚国,做“反覆”的宾语,意为“把楚国从衰弱的局势中挽救过来”,这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所以应从“之”后断开,故可排除B、D两项;再比较A 、C两项,“反”是返回之意,“不可以反”是完整主谓句,“卒”在此是最终之意,应和后面的结果是一个完整句子。所以应在“卒”前断句,排除A项。
2
【答案】B
【解析】B项,祖,效法。
3
【答案】B
【解析】B项,“屈原在位期间不能劝阻怀王赴秦”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可知,屈原在劝阻怀王赴秦的时候,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位,所以说“屈原在位期间不能劝阻怀王赴秦”属于时间对应错误。
4
参考译文:
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见。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去了。进入武关后,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怀王来求得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埋葬。
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做国君,用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楚国人全抱怨子兰,因为他劝说怀王去秦国却未回来;
屈原也痛恨他,虽然被流放,仍然眷恋楚国,关心怀王,不忘祖国想返回朝中,希望君王能够一旦觉悟,楚国坏的习俗一旦改变。他关心君王振兴国家,想把楚国从衰弱的局势中挽救过来,在(《离骚》)一篇作品里再三表达这种意愿。然而终于无济于事,所以不能返回朝中,最后从这些事情看出怀王始终没有醒悟了。做君王的无论愚昧的、聪明的、贤良的,不贤良的,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帮助自己做好国君,选拔贤良的人辅佐自己;但是亡国破家的事一件接着一件,而圣明治国的君主好几代都没见到过,正是他们所谓忠臣不忠,所谓贤人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应尽的职责本分,所以在内为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结果)军队被打败,国土被割削,丢失汉中六个郡的地方,自己远离故国死在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这就是不识人的祸害了。
二、
5.
【答案】B
【解析】A项做“用来”讲;B项上句做“趁机”,下句做“于是”讲;C项做“替”讲;D项做“这”讲。
6.
【答案】C
【解析】A项古义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为“妻子的父亲”;B项古义为“有交情”,今义为“相互了解”;C项为“互通使者”;D项古义为“互相抵数”,今义为“相等”。  7.
【答案】A
【解析】B项不是张胜唆使;C项卫律没有归汉之心;D项文中没有张胜投降的内容。
8.
【答案】(1) 到了匈奴之后,就备办礼物送给单于,单于更加骄傲,不是汉朝原来所希望的那样。
2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
参考译文:
苏武,字子卿,少年时由于父亲(职位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三人)都做了郎官,后来慢慢提升到栘中厩监。这时,汉朝连年讨伐匈奴,双方都屡次派使者去窥探对方的虚实。匈奴扣留了汉朝使者郭吉、路充国等十多批人。匈奴的使者来,汉朝也扣留下他们,算是抵数。(汉武帝)天汉元年,(匈奴)且鞮侯单于刚即位,害怕汉朝袭击他,就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全部送回了汉朝被扣留的使者路充国等人。汉武帝嘉奖他明大义,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官衔,拿着旄节把被扣留的匈奴使者遣送回去,趁便送一批丰厚礼物给(且鞮侯)单于,以答谢他(改善关系)的好意。苏武(接受使命后)和副使中郎将张胜,临时充任的随员常惠以及招募的士兵、侦察兵一百多人一起出发。到了匈奴之后,就把准备好的一份礼物送给单于,答谢他(改善关系)的好意。而单于却更加骄傲起来,这不是汉朝原来所希望的。
匈奴正要派出使臣护送苏武等人回国,恰逢发生匈奴的缑王和汉朝原来的长水虞常等一批人谋反案件。缑王就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曾经跟昆邪王一起投降过汉朝。后来跟浞野侯赵破奴(兵败被俘投降)而留在匈奴,他们伙同(汉朝叛臣)卫律等人,暗中谋划,企图劫持单
于的母亲并投奔汉朝。这时正好苏武一行人到了匈奴。虞常在汉朝时,平常跟副使张胜熟悉,偷偷去找张胜说:“听说汉朝天子非常怨恨卫律,我能够替汉朝用暗箭射死他。我母亲和弟弟都留在汉朝,希望能得到汉朝的赏赐。”张胜答应了他,并送了些财物给他。一个多月之后,单于出外打猎去了,只有阏氏和子弟们留在王宫。虞常等七十多人想(趁机)起事,(不料)其中有一个人连夜逃走告发这件事,单于子弟便发兵和他们作战,缑王等人全部战死,虞常被活捉了。

本文发布于:2023-06-09 08:34: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2708842239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屈原列传》《苏武传》:探讨史传文的叙述特色【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同步测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屈原列传》《苏武传》:探讨史传文的叙述特色【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同步测试】.pdf

标签:匈奴   屈原   楚国   秦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