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范围:第2、3单元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和睦(mù) 祖藉 油光可鉴(jiàn) 节衣缩食
B.绯红(fēi) 候骑 广袤无垠(yín) 藏污纳垢
C.解剖(pō) 迁徙 沿溯阻绝(sù) 五色交辉
D.属引(zhǔ) 诘责 深恶痛疾(wù) 和言悦色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说话的调子毫无抑扬顿挫,却有一种奇妙的镇静作用。
B.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C.爸爸经常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D.今天期末考试成绩下来了,我数学居然不及格,想到晚上要回家面对父母,我心里感到诚惶诚恐。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
B.10月27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志愿者在上营坊社区参加了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
C.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D.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使全校师生深切地领悟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但霍金提出:黑洞的边缘,其实在一刻不停地向外产生粒子对,其中带有负能量的会被黑洞吸收,带正能量的则可能从黑洞逃逸。
②过去人们认为,黑洞引力极高,任何物质都不能从中逃逸。
③它介绍了霍金的三大理论贡献,各个都意义重大。
④其中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便是“黑洞辐射”,也被称为“霍金辐射”。
⑤你肯定听说过《时间简史》这本书,它是霍金的科普著作。
⑥这个理论,直接刷新了人们对黑洞的认识。
A.④⑥②①⑤③ B.⑤③④⑥②①
C.④②①⑥⑤③ D.⑤③④②①⑥
5.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2分)
中国作品必须出精品,中国文学也必须走出国门,中国作家更必须走向世界。
A.中国作家能走向世界吗?
B.中国作 家怎么能不走向世界呢?
C.中国作家是否该走向世界?
D.中国作家怎么能走向世界?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6-7题。(4分)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该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是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片首句点出了“春愁”这个主題,“一片”形容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是急欲排解愁绪。
B.下片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思归的急切,“洗客袍”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
C.“流光容易把人抛”感叹时光流逝之快。
D.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突出了“春愁”的内涵,即倦游思归之愁。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摇”字颇具动态感,刻画出了乘船的主人公的动荡漂泊之感;“招”字,意为招徕顾客,
透露了词人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
B.“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当地两个引人注目的地名和凄清伤悲的气氛对愁绪进行了渲染。
C.“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来具体表现时光流逝之快。“红”“绿”二字活用为动词,化静为动。
D.“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词人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此处为实写。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②。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③之所游处;在人间④,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⑤之林亭。而置州已来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荫:遮蔽。③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④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⑤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⑥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同“以”。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溪/若在山野 B.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C.而/置州已来 D.遂/命之曰右溪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南____________ (2)皆____________ (3)名____________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面对美景,作者为什么产生了“怅然”的情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暮到江陵。
(2)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____。
(3)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4)急湍甚箭,______________。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7)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8)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15分)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
功。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化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责编,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署名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承担”,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录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周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
长是胡明扬先生。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本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我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周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
⑤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但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
⑥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版后,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
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这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勉。
(有删改)
13.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③段“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文中第⑤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