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他+亲属称呼语”方式考察

更新时间:2023-06-09 05:56:04 阅读: 评论:0

“孩++亲属称呼语”称呼方式考察
    系:  文学院           
    业:  汉语言文字学     
    者:  武转转           
    号:  113203205       
“孩++亲属称呼语”称呼方式考察
武转转
(武转转 汉语言文字学 113203205
摘要:人们在进行交际时往往会发现寒暄语的称呼方式已经很少,不能确定该使用哪种称呼,这是当下称呼方式的缺失。在与人交际时,首先要考虑该如何称呼对方,大方得体的称呼语能够赢得对方的好感,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使得交际顺利进行;相反,称呼语的错误选择很可能造成对方情绪的反感,进而造成交际的障碍,导致一次失败的交际。因此,称呼语的选择使用是交际顺利进行的一个非常关键的一步。本文从三方面对“孩++亲属称呼语”的称呼方式进行考察分析,分析它的构成方式、形成原因、语用价值和文化理据。
关键词:“孩++亲属称呼语”;称呼方式;考察
    一、“孩++亲属称呼语”的构成方式
对于“孩++亲属称呼语”的构成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曹炜(2005)认为“孩++亲属称呼语”的称呼方式是偏正式复合称呼语, 即在称呼语之前添加一些修饰成分, 以表示亲疏。如: 孩他爷爷、孩他外婆、孩他爸、孩他姑等。凌德祥(2008)认为“孩++亲属称
呼语”的称呼方式是人称复合面称,即不同的人称叠加使用来进行称呼,认为这多是民间的家长借子女身份称呼其亲属。
“孩子”和“亲属称呼”这两种称呼方式由来已久,一般年长的长辈叫晚辈“孩子”,而晚辈用亲属称呼称呼其长辈,这两种称呼方式由“他”连接起来,“他”作为“孩”的同位语,“孩++亲属称呼”这一称呼方式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称呼对方的,称呼的一般是说话人的同辈或长辈,这样的称呼缩减了说话人之间的距离,使谈话带有浓重的亲情意味,使对话顺利进行。
2、“孩++亲属称呼语”的组合方式
“孩++亲属称呼语”的称呼方式对亲属称呼语有一定的选择,并不是所有的亲属称呼语都能进入这个结构,一般来说,这里的亲属称呼语一般是“孩”的长辈或是同辈中年纪较长者。“孩++亲属称呼语”有以下几种组合方式:
1.“孩++爸”、“孩++爹”
“孩他爸”、“孩他爹”是一种称呼的不同说法,在广大农村地区,在知识水平不高、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这种说法一种存在,这种说法是配偶双方中女方对男方的一种土生土长的称
呼方法,在很多作品中可以找到例子:
    1)她把孩子越抱越紧,低声对着丈夫说道:“孩他爸,咱得赶紧想办法救救孩子呀!”
    2)晚上,妻子躺在床上苦苦哀求说:“孩他爸,罚款咱拿,你就别让我在喇叭里丢那份人了!”
3)烈焰中只见春妮跑上舵位,用尽全身力气,推动大舵。她向琴生哭喊道:“孩他爹——大船不能丢啊——这可是咱家的命啊!”火焰中春妮抱住舵杆。
这种称呼方式不仅可以面称,也可用于背称。例如:
    4)孬种的老婆见他们的打扮不一般,不像是些乡下人,以为是渔政部门的,倚在门口不让进家:“孩他爸到外地打工去了,已经走了半个多月。”
    5)李青玉笑了,说她家里没有别人,两个孩子都在市里上学,星期天才回来,孩他爸也在矿上吃住,经常不回家。 
2.“孩++妈”、“孩++娘”
“孩++妈”、“孩++娘”是配偶双方中男方称呼女方的一种说法,与“孩++爸”、“孩++爹”相对应。例如:
(5)韩光说:“孩他妈,前几天借不来钱,要叫我急死,你咋不早说咧!”
(6)“喔,对了,孩他妈,快,把鱼籽蒸蒸,再抓点虾米来。”范三喜说着,脸上有了几分醉意。
(7)老汉很迷闷,跟老伴说:“孩他娘,今夜是谁替我喂上牲口啦?
这种称呼方式还可用于背称、旁称。例如:
8)起初,他俩捏泥巴常闹矛盾,王文海认为孩他妈文化程度低,捏什么都是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缺乏艺术味;孩他妈觉得,他技术水平低,捏得不土不洋,不是少胳膊,就是少腿。
    9)人云:在外管千军万马,在家管不了一个孩他妈。虎啸当然不是怕婆子的人,可婆子也并不怕他。
3.“孩++爷”、“孩子他爷爷”
    这种称呼方式一般是由孩子的奶奶或者妈妈称呼孩子的爷爷,在农村等知识文化相对保守的地方,媳妇对公公一般不会叫爸爸,会称呼“孩他爷”。既可用于面称,也可用于背称、旁称。例如:
    10)袁聚英说:“孩他爷,恐伯民儿不是那块料吧!”
11)“我苦命的孩他爷,孩他爹,您回来看一眼我白秀贞的日子足怎么过的呀!……”小寡妇哭坟,在农村是平常事,是不会有人议论的。
12)媳妇觉得自己儿子不该背这么大的黑锅,想了个理由便说出了口:“高二那年孩子他爷爷住院,拖了那么久……”
    (13)“是、是……”朱兰芳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她抽泣地说,“我忘恩负义,对不起孩子他爷爷……”
4.“孩(子)++奶奶”
这一称呼方式是与“孩子他爷爷”相对应的,是媳妇隐晦的称呼婆婆的称呼语,也可以用于爷爷对奶奶的称呼。在这个结构中,如果亲属称谓是双音节结构,那么“孩”一般也会是“孩子”双音节结构。例如:
(14)许多人都涌上去看孔雀开屏。一位年轻的妻子,却指着这三代同乐的场面,悄悄地嗔怪丈夫:“我早说了,让孩子他奶奶也来看一看……”
    15)“我们人穷可志不短,我们做事从来没做过亏心事,要不是孩子他奶奶……临走就想吃顿饺子,她一辈子也没为自己张过嘴……”我奶奶、母亲和四婶,都跟着这个女人哭了起来。
    5.“孩(子)++外婆”、“孩(子)++姥姥”
    “孩(子)++外婆”“孩(子)++姥姥”这两种种称呼形式称呼对象一致,一般用于女婿、女儿、亲家对孩子外婆的一种称呼,具有极强的选择性,隐晦的传达出了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例如:
16)一日儿子从大洋彼岸打来电话,说是网上邮来了他的一些近照。想儿心切的我立马
打开电脑给取了出来,并送给孩子他外婆和阿婆看。
17)儿子一待就是9天,经过各种现代仪器的检测观察,证明没什么事,孩子他外婆说,这在以往都算不上什么事,哪个孩子出来不都要有个适应过程。
18)可是母亲只有60岁,前几天我们还通过电话,并在电话里说下次孩子他姥姥来时你们一起来上海看看,也好有个照应。母亲听了这话还挺高兴,说过了年天暖和了到上海来。
19)胖女人脸红了,向屋里瞅了瞅,然后讷讷地说:“他嫂子,您看,他昨天到孩子他姥姥家,还没回来。其实你也不必,他这人……”
    6.“孩++姑”、“孩++叔”
这种称呼方式一般是妻子对丈夫的姐妹兄弟的称呼,一般不直接称名道姓,而是从孩子的角度称呼,微妙的起到联系感情的作用。例如:
    20)兄弟媳妇知道后,气愤地说:“孩他姑,有困难你就到家来,怎么着也不能让你相孩子们吃亏呀!”
21)小孩他舅说:“俺家没有三面正呀?”小孩他妗子站在一旁想了想,说:“有个三面正,是孩他姑家的。”
22)前年,俺帅孩他叔离了婚,原来准备寻个外村的姑娘,谁知现在他跟俺黄家那个远房寡妇华白鸽那个上啦,黄大伯几个人死活不同意,两人急得哭着找我想办法。
    这种称呼方式逐渐泛化,可以用于男性对比较陌生的女性的称呼,例如:
    23)他将老人扶进自己办公室。小跑进了计生亦。他一手抓起人家炉边的五只玉米骨朵,一手拉住会计小王姑娘:“孩他姑,帮我点点炉子吧,老人家不经冻。”
    7.“孩++姨”、“孩++舅”
    这一称呼方式一般是丈夫一方的亲戚或是妻子本身对妻子的兄弟姐妹的称呼,同样由于传统的保守隐晦中庸思想,对妻子的兄弟姐妹的称呼也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称呼。例如:
24)老支书说:“致孝,我们冤枉了你,以前我也对不住你,你没老婆,我孩他姨三四十了,熬寡多年,让她嫁给你,从此咱们冤家变亲戚,你看这样行
不行?
25“他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熊眉眼。告诉他,要再跟孩他姨丝丝蔓蔓的,立马打发他走。哼!也不掂量一下自己能吃几碗干面。”
26后来,他爱人来队对又重提此事,说:“咱俩结婚几年了,家里大事小情都少不了孩他舅,就那么一个小电机,请你再想想办法吧。”
此外,还有“孩子他老舅”、“孩子他大娘”等等的称呼语,用法较少,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3、“孩++亲属称呼语”的运用规则及语用价值
  (一)运用规则
“孩++亲属称呼语”的称呼方式的运用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不能随意使用。
首先,“孩++亲属称呼语”这一称呼方式中,说话人必须与孩子有一定的年龄差异,如果说话人与“孩”年龄差距很小,那这样的对话无疑是令人困惑的。一般而言说话人是“孩”的长辈,不能是“孩”的晚辈。
其次,双方的亲疏程度应该较为亲昵,对于不太亲近的亲属不能使用这种称呼方式。
(2)语用价值
称谓语既有呼唤和识别功能,又有多种社交指示功能。赵英铃(1997)认为,称呼语除了引起受话者注意和保持交际双方的联系这一功能外,还具有社交指示功能,即角色认同指示功能、人际关系指示功能、情感指示功能以及交际动机指示功能。“孩++亲属称呼语”这一称呼方式同样具有多种语用功能。
首先,“孩++亲属称呼语”这一称呼方式具有最为基本的称呼功能,在交际开始的时候能引起听话者的注意,进而进行对话交际;在交际过程中,这种称呼方式又起到和听话者保持联系的作用。
其次,“孩++亲属称呼语”这一称呼方式具有极强的识别功能,一般而言,这种称呼方式传递了说话者与听话者的特殊的亲属关系,所以较容易将听话者从众人当中区别出来。
再次,“孩++亲属称呼语”这一称呼方式具有独特的社交指示功能。这一称呼方式认同了听话者的性别、年龄和辈分等,表明了称呼人与被称呼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传达了称呼人
与被称呼人之间的亲密的情感态度。
4、“孩++亲属称呼语”的文化内涵
“孩++亲属称呼语”这种称呼方式之所以广泛使用是由于它符合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与中国传统的保守的、隐晦的、深厚的文化有关系。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
(1)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
中国是个注重传统血缘的国家,因此宗族系统、家庭结构一般而言都比较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亲属称谓也相对较多;加之儒家传统礼教思想的影响,因而长幼尊卑血缘的区分特别繁杂。 因此“孩++亲属称呼语”这种称呼形式反映了中国传统的这种重长幼亲疏的文化传统。

本文发布于:2023-06-09 05:56: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261364699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孩+他+亲属称呼语”方式考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孩+他+亲属称呼语”方式考察.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称呼   方式   孩子   交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