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欠发达地区在高生产要素成本条件下的产业集聚
本文为淮海工学院200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课题“产业集聚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及相应政策研究”(S2008010)
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的基本诱因,并以江苏连云港为例,对连云港的产业集聚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文章给出了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的几点政策建议。
标签:高生产要素成本 产业集聚 江苏连云港
为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央政府近期作出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在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升的背景条件下,如何实现这些欠发达地区的要素聚集,承接产业的转移和集聚,是当前各地方政府亟待落实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的连云港为例,具体阐释了产业集聚的条件,并给出了相应的政府政策建议。
一、高生产要素成本的形成
1.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和逐利性
改革开放后,块块格局被打破,区域要素流动加快,全国形成了以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为龙头的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三大区域经济增长中心。根据经济增长极理论(缪尔达尔,1957),先发达地区的发展必然吸收落后地区的稀缺资源,从而发达地区愈益发达,落后地区愈加落后。我国三大区域经济中心正是在最初凭借着国家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迅速聚集了大量低技术含量的加工工业,产业的集聚推动了当地的相关的知识资源、人才资源和资本要素的积累,以及区域外流动性强的要素如资本、劳动力等,这样的集聚又加重了要素供给结构的区域失衡状况,随着经济增长极的产业结构升级,地区经济差距越拉越大。现在,国家想通过新的区域经济规划,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心,在生产要素聚集方面面临挑战。经济落后地区较低的要素回报率,难以阻挡由生产要素的逐利性而驱使的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以江苏连云港人口的流动性来看,连云港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近50万人,这主要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而在人口自然增长率2007为4.58%,户籍人口增长率却是0.59%的情况来看,则说明的是连云港人才的外流,着重表现为考学、当兵、技术工人的外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