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魏贵元 | 学科 | 物理 | 年级 | 九年级 |
研究性学习活动名称 | 14.1 电是什么 | ||||
所需时间 | 一课时 | ||||
单 元 活 动 背 景 | |||||
本节教材是沪科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本章教材介绍了摩擦起电、电路连接、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是整个电学的基础。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本节教材学习的好与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电学部分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积累;本课内容在编排上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通过探究、分析、归纳来认识静电,防止和利用静电,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能力上都十分重要。 | |||||
活 动 目 标 | |||||
A、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及带电物体的性质 2、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3.认识验电器及其作用 B、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现有物品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归纳、概括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C.情感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了解静电的应用和危害,培养大家一分为二认识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学情分析和重点、难点 | |||||
活 动 内 容 | |||||
活动一:知识网络构建: 知识点一:摩擦起电现象 1、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这是由于脱毛衣时--------起电,发生----------的缘故. 2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而具有了---------的性质。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 A、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冬季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劈啪声 C、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扬扬,四处飘落 D、穿着化纤类织物的裤子走路时,裤腿上常容易吸附灰尘知识点二: 自然界的两种电荷 4(多选)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 ) A、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弱 B、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 C、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 D、橡胶棒上有多余的电子 5、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 B.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丝绸带正电 C.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负电 D.用两根铁棒互相摩擦后,两铁棒均带正电 知识点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6.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 电荷和-------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7.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8.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B.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C.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D.接有电源的电路中一定有电流流过 9、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 A、梳头时,空气进人头发 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 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 知识点四: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10、验电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如何用它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荷? 1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说明( ) A.两金属箔都带正电荷 B.两金属箔都带负电荷 C.金属箔一片带电正荷,一片带负电荷 D.无法确定 A.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不带电 B.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正电 C.金属箔带正电,金属球带负电 D.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负电 活动二:典型例题分析: 1. 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 (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 D.带同种电荷 【答案】D 2.丝绸与玻璃棒相互摩擦后,玻璃棒带____________(正/负)电,将丝绸靠近带负电的轻质小球时会相互____________(排斥/吸引). 3.如图,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的道理是 。 【答案】细丝张开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4.如图所示的仪器叫_________________。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金属箔片上,两箔片就张开,则两箔片上带的是____________电荷。 【答案】验电器 同种 5.有d四个带电体,a排斥b,b吸引c,c排斥d,已知c带负电,则( ) A. a带负电,d带负电 B. a带负电,b带负电. C. b带负电,d带负电 D. a带正电,b带正电 【答案】D 活动三:拓展延伸: 1.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出现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灰尘的自然表面堆积 B.电视机工作时,屏幕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 C. 电视机工作时,屏幕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 D.玻璃吸附灰尘的能力较强 【答案】B 2.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主要原因是( )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梳子对头发有戏吸引作用 C.头发与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D. 头发与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答案】C 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和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 |||||
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再分的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答案】A 4.把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他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 )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 【答案】B 5.下列现象中与摩擦起电无关的是( ) A.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梳越蓬松 B.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电能 C.运送石油的大卡车常在地上拖一条铁链 D.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 【答案B 6.用绝缘丝线吊起三个通草小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时,都相互吸引,则他们的带电情况( )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异种电荷,一个不带电 C.一个带电,两个不带电 D.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答案】B 7.摩擦起电在生产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下列现象中,不是摩擦起电引起的是( ) A.引发厂里的纸张黏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B.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 C.买食品时,装食品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会粘在铁棒上 【答案】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显电性说明物体内部不存在电荷 B.发生中和现象时正负电荷都消失了 C.中性就是中和 D.当中性原子失去电子,就显示出带正电 【答案】D 9.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强,将他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得到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相互吸引 D.甲乙靠近相互排斥 【答案】C 10.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质小球后,小球很快又被弹开,这是因为-------------------------- 【答案】小球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它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验电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靠近吊在丝线上的两个通草小球A和B,A被吸引,B被排斥,你能否判断A和B是否带电? 带什么电?为什么? 【答案】A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B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3.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了保证电脑的稳定性,需要打开电脑的主机箱盖除尘,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可以-----------轻小物体,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答案】带上了电荷 吸引 14.在干燥的季节里,人们穿着化纤的衣服,衣服常会吸附在身上,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衣服和皮肤摩擦而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活动四:规律总结: 1. 正负电荷的三个规律: ⑴具有吸引你轻小物体的性质。⑵能使验电器金属箔张角发生变化。⑶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由上述三点可总结出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三种方法: ⑴用验电器验证⑵是否能吸引轻小物体⑶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在静电现象中,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一是带电体带异种电荷,二是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而相互排斥时,两个轻小物体一定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 |||||
本文发布于:2023-06-09 02:1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248216236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电是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电是什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