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源的主要用途和对它的要求
更新时间:2023-06-09 01:40:40 阅读: 评论:0
第一章 绪论
1.1 离子源的主要用途和对它的要求
1.2 离子源的技术指标和主要研究的问题
1.3 离子源发展简述
第二章 气体放电的基础知识
2.1 热电子发射和钨阴极
2.2 场致电子发射
2.3 次级电子发射
2.4 光电子发射
2.5 表面电离
2.6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2.7 弹性碰撞的截面
2.8 电离截面
2.9 带电粒子的复合
2.10 迁移率
2.11 扩散系数
2.12 减速场中带电粒子的分布
2.13 双极性扩散
2.14 磁场对气体中带电粒子定向运动的影响
2.15 热阴极弧离子源的物理基础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离子源的引出系统
3.1 对离子源引出系统的要求
3.2 若干简单运动及关系
3.3 束在自身空间电荷作用下的发散
3.4 有固定发射面的引出系统
3.5 发射度与亮度
3.6 等离子体离子源引出系统的基本原理
3.7 引出系统的几何结构
3.8 引出系统的研究方法
3.9 若干其它问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各类离子源
4.1 离子源的类别
4.2 准均匀磁场中的热阴极弧放电离子源
4.3 热阴极潘宁离子源
4.4 双等离子体离子源
4.5 热阴极磁控管型离子源(“弗力曼”源)
4.6 大面积电子轰击源(“考夫曼”源)
4.7 冷阴极潘宁型离子源
4.8 高频离子源
4.9 重离子源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多电荷离子源
5.1 概述
5.2 产生多电荷离子的基本过程
5.3 多电荷离子源的主要研究方向
5.4 电子束多电荷离子源
5.5 气体放电型多电荷离子源
5.6 高电子温度磁镜约束下等离子体型离子源
5.7 高密度高温等离子体源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离子源的质谱与能谱
6.1 氢离子源的质谱
6.2 离子源的能谱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离子束传输中的空间电荷的中和
7.1 离子束空间电荷的自中和
7.2 离子束空间电荷的强迫中和
7.3 空间电荷的动力学失中和
7.4 中和束中集体过程对中和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负离子源
8.1 绪论
8.2 负离子的产生过程
8.3 空间产生负离子
8.4 粒子碰撞固体表面产生负离子
8.5 负离子的衰亡
8.6 从等离子体直接引出的负离子源
8.7 电荷交换型负离子源
8.8 溅射型负离子源
8.9 “高压离解型”负离子源
8.10 表面电离负离子源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离子源引出束测量技术
9.1 引言
9.2 离子流的测量
9.3 束密度分布及束截面的测量
9.4 束发射度的测量
9.5 离子束能谱的测量
9.6 离子源质谱(或荷电谱)的测量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受控核聚变研究用大功率中性束注入器
10.1 受控核聚变研究中性束的要求
10.2 中性束注入器原理
10.3 典型中性束注入器结构简介
10.4 大功率中性束源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大功率(大面积)离子源
11.1 双潘宁放电离子源
11.2 环式等离子体离子源
11.3 无磁场多灯丝离子源
11.4 多磁极会切场离子源
11.5 霍尔加速器
11.6 冷凝聚团分子离子源
11.7 短脉冲强流离子源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大功率离子源的供电控制保护技术
12.1 引言
12.2 离子源放电电源及其控制保护
12.3 大功率离子源的加速电源
12.4 离子源的控制及电参数测量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离子束的中性转换
13.1 原子碰撞过程
13.2 快粒子束与电荷转移靶的相互作用
13.3 气体中性化器
13.4 等离子体中性化器
13.5 负离子的光剥离中性化器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中性束源用低温泵
14.1 典型中性束注入器真空系统简介
14.2 大型聚变装置各部位真空参数的选取方法
14.3 低温冷凝泵的一般概念及物理基础
14.4 低温吸附泵及其性能
14.5 低温冷凝泵的设计及计算
14.6 低温吸附泵的设计
14.7 低温泵系统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附 录
一、元素周期表
二、若干基本物理常数
三、常用单位换算表
四、密度、熔点、沸点、蒸汽率和离子源常用原料
五、第一电离电位、逐级电离电位、电子亲合势和逸出功
六、分子的离解能
七、表面对氢原子的复合系数 值
八、高斯分布的计算
九、同心球面间空间电荷限制流状态下电位分布计算用朗缪尔函数值
十、同心圆柱面空间电荷限制流计算用2函数值
十一、等离子体-鞘层方程解
十二、电子的能量、速度、动量、磁刚度、、 表
十三、质子或中子的能量、速度、动量、磁刚度、、 表
参考文献
本文word下载地址:离子源的主要用途和对它的要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离子源的主要用途和对它的要求.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