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
1.电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斤,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国际单位;
2. 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3. 关注存在元电荷的事实,知道元电荷的概念,知道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验过程,了解使物体带电的方法,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
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2.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他们谦虚好学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 理解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
2. 对于元电荷的理解,以及对于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学会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2. 应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接触起电现象中电荷量的分配。
【教学准备】
课件、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碎纸屑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羽毛。为什么有的物体容易带电,而有的物体很难带电呢?
讲授新课:
(1)电荷
【教师举例引导】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刚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可以将我们的头发吸引起来;冬天的夜晚,我们脱掉身上的毛衣会有“噼啪”的声响,衣服也会黏在身上,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引导实验】
学生实验:利用桌子上的实验用具,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毛皮摩擦橡胶棒,分别把棒靠近乒乓球或者碎纸屑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学生:发现玻璃棒和橡胶棒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学生小组讨论,思考现象原因。
【教师总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