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工作原理

更新时间:2023-06-09 01:20:56 阅读: 评论:0

CCD工作原理
一个完整的CCD器件由光敏单元、转移栅、移位寄存器及一些辅助输入、输出电路组成。CCD工作时,在设定的积分时间内由光敏单元对光信号进行取样,将光的强弱转换为各光敏单元的电荷多少。取样结束后各光敏元电荷由转移栅转移到移位寄存器的相应单元中.移位寄存器在驱动时钟的作用下,将信号电荷顺次转移到输出端.将输出信号接到示波器、图象显示器或其它信号存储、处理设备中,就可对信号再现或进行存储处理。由于CCD光敏元可做得很小(约10um),所以它的图象分辨率很高。
要了解CCD的原理,必须对半导体的基本知识有一些了解,可参见附录。
 
一.CCD的MOS结构及存贮电荷原理
CCD的基本单元是MOS电容器,这种电容器能存贮电荷,其结构如图1所示。以P型硅为例,在P型硅衬底上通过氧化在表面形成SiO2层,然后在SiO2 上淀积一层金属为栅极,P型硅里的多数载流子是带正电荷的空穴,少数载流子是带负电荷的电子,当金属电极上施加正电压时,
其电场能够透过SiO2绝缘层对这些载流子进行排斥或吸引。于是带正电的空穴被排斥到远离电极处,剩下的带负电的少数载流子在紧靠SiO2层形成负电荷层(耗尽层),电子一旦进入由于电场作用就不能复出,故又称为电子势阱。
当器件受到光照时(光可从各电极的缝隙间经过SiO2层射入,或经衬底的薄P型硅射入),光子的能量被半导体吸收,产生电子-空穴对,这时出现的电子被吸引存贮在势阱中,这些电子是可以传导的。光越强,势阱中收集的电子越多,光弱则反之,这样就把光的强弱变成电荷的数量,实现了光与电的转换,而势阱中收集的电子处于存贮状态即使停止光照一定时间内也不会损失,这就实现了对光照的记忆.
总之,上述结构实质上是个微小的MOS电容,用它构成象素,既可“感光”又可留下“潜影”,感光作用是靠光强产生的电子电荷积累,潜影是各个象素留在各个电容里的电荷不等而形成的,若能设法把各个电容里的电荷依次传送到输出端,再组成行和帧并经过“显影”就实现了图象的传递。
 
二.电荷的转移与传输
CCD的移位寄存器是一列排列紧密的MOS电容器,它的表面由不透光的铝层覆盖,以实现光屏蔽。由上面讨论可知,MOS电容器上的电压愈高,产生的势阱愈深,当外加电压一定,
势阱深度随阱中的电荷量增加而线性减小.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控制相邻MOS电容器栅极电压高低来调节势阱深浅。制造时将MOS电容紧密排列,使相邻的MOS电容势阱相互“沟通”。认为相邻MOS电容两电极之间的间隙足够小(目前工艺可做到0。2μm),在信号电荷自感生电场的库仑力推动下,就可使信号电荷由浅处流向深处,实现信号电荷转移。
为了保证信号电荷按确定路线转移,通常MOS电容阵列栅极上所加电压脉冲为严格满足相位要求的二相、三相或四相系统的时钟脉冲。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三相和二相CCD结构及工作原理.
 
1。三相CCD传输原理
简单的三相CCD结构如图2所示。每一级也叫一个像元,有三个相邻电极,每隔两个电极的所有电极(如1、4、7……,2、5、8……,3、6、9……)都接在一起,由3个相位相差1200 的时钟脉冲φ1、φ2、φ3来驱动,故称三相CCD,图2(a)为断面图;图(b)为俯视图;图(d)给出了三相时钟之间的变化.在时刻t1,第一相时钟φ1处于高电压,φ2、φ3处于低
压。这时第一组电极1、4、7……下面形成深势阱,在这些势阱中可以贮存信号电荷形成“电荷包”,如图(c)所示.在t2时刻φ1电压线性减少,φ2为高电压,在第一组电极下的势阱变浅,而第二组(2、5、8……)电极下形成深势阱,信息电荷从第一组电极下面向第二组转移,直到t3时刻,φ2为高压,φ1、φ3为低压,信息电荷全部转移到第二组电极下面。重复上述类似过程,信息电荷可从φ2转移到φ3,然后从φ3转移到φ1电极下的势阱中,当三相时钟电压循环一个时钟周期时,电荷包向右转移一级(一个像元),依次类推,信号电荷一直由电极1、2、3……N向右移,直到输出.
 
2.二相CCD传输原理
    CCD中的电荷定向转移是靠势阱的非对称性实现的。在三相CCD 中是靠时钟脉冲的时序控制,来形成非对称势阱。但采用不对称的电极结构也可以引进不对称势势阱,从而变成二相驱动的CCD.目前实用CCD中多采用二相结构.实现二相驱动的方案有:
    阶梯氧化层电极
    阶梯氧化层电极结构参见图3。由图可见,此结构中将一个电极分成二部分,其左边部分电极下的氧化层比右边的厚,则在同一电压下,左边电极下的位阱浅,自动起到了阻挡信号倒流的作用。
    设置势垒注入区(图4)
    对于给定的栅压, 位阱深度是掺杂浓度的函数.掺杂浓度高,则位阱浅.采用离子注入技术使转移电极前沿下衬底浓度高于别处,则该处位阱就较浅,任何电荷包都将只向位阱的后沿方向移动.
(a)结构示意    (b)驱动脉冲         
    图3采用阶梯氧化层电极形成的二相结构        图4采用势垒注入区形成二相结构
三.电荷读出方法
    CCD的信号电荷读出方法有两种:输出二极管电流法和浮置栅MOS放大器电压法.
    图5(a)是在线列阵未端衬底上扩散形成输出二极管,当二极管加反向偏置时,在PN结区产生耗尽层。当信号电荷通过输出栅OG转移到二极管耗尽区时,将作为二极管的少数载流子而形成反向电流输出.输出电流的大小与信息电荷大小成正比,并通过负载电阻RL变为信号电压U0输出。
    图5(b)是一种浮置栅MOS放大器读取信息电荷的方法.MOS放大器实际是一个源极跟随器,其栅极由浮置扩散结收集到的信号电荷控制,所以源极输出随信号电荷变化。为了接收下一个“电荷包”的到来,必须将浮置栅的电压恢复到初始状态,故在MOS输出管栅极上加一个MOS复位管。在复位管栅极上加复位脉冲φR,使复位管开启,将信号电荷抽走,使浮置扩散结复位。
图5(c)为输出级原理电路,由于采用硅栅工艺制作浮置栅输出管,可使栅极等效电容C很小.如果电荷包的电荷为Q,A点等效电容为C,输出电压为U0,A点的电位变化△U=-,因而可以得到比较大的输出信号,起到放大器的作用,称为浮置栅MOS放大器电压法。
图7为TCD 1206UD(注:这里的CCD型号与我们实验中用的稍有不同,但原理都一样)的结构示意图,它为一双通道二相驱动的线阵CCD器件,共有2160个光敏元。奇数光敏元与其中一列移位寄存器相连,偶数光敏元与另一列移位寄存器相连.移位寄存器的像元数量与光敏光相同,相邻像元中的一个与光敏元相连,并接脉冲,另一个不直接与光敏元连接,接脉冲,如图4所示。
  图8为各路脉冲的波形图。
  SH信号加在转移栅上.当SH为高电平时,正值φ1为高电平。移位寄存器中的所有φ1电极下均形成深势阱,同时SH的高电平使光敏元MOS电容存储势阱与φ1电极下的深势阱沟通,光敏MOS电容中的信号电荷包迅速向上下两列移位寄存器中与φ1连接的MOS电容转移。SH为低电平时,光敏元与移位寄存器的连接中断,此时光敏元在外界光照作用下产生与光照对应的电荷,而移位寄存器中的信号电荷在φ1φ2时钟脉冲作用下由右向左转移,在输出端将上下两列信号按原光敏元采集的顺序合为一列后,由输出端输出.
   
    由于结构上的安排,输出电路首先输出13个虚设单元的暗信号,再输出51个暗信号,接着
输出2160个有效信号,之后再输出10个暗电流信号,接下去输出两个奇偶检测信号,然后可输出多余的暗电流信号。由于该器件为双列并行传输的器件,所以在一个SH周期中至少要有1117个φ1 脉冲,即TSH>1117T1。 
  φ2脉冲与φ1脉冲互为反相,即φ1高电平时φ2为低电平,φ1为低电平时φ2为高电平.
  φR为复位信号,对于双通道器件而言,它的周期是φ1φ2的一半,即在一个φ1φ2脉冲周期内有两个φR脉冲,且φR的下降沿稍超前φ1φ2的变化前沿。
    SP为像元同步脉冲,φC为行同步脉冲,用作CCD与其它信号存储、处理设备连接时作同步信号。U0为输出信号。 
(1)(1)      图8  各路脉冲波形图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半导体?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大家都知道,银、铜、铝、铁等金属材料是很容易导电的,叫做导体;而塑料、陶瓷、橡皮、石英玻璃等却很不容易导电,尽管加很高的电压,仍然基本上没有电流,通常称为电的绝缘体。
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则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为什么会出现有的物质容易导电,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种现象呢?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特性,在于物质内部原子与原子结合的方式以及原子本身的结构,看其内部运载电荷的粒子(叫做载流子)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快慢。
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电子分几层围绕原子核作不停
的运动。比较起来,金属材料的外层电子受原子核的束缚力最小,因此有大量电子能够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就成为运载电荷的载流子,它们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而形成电流。所以金属的导电性能良好。
绝缘材料中,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原子核的束缚力很大,很不容易挣脱出来,因此形成自由电子的机会非常小.绝缘材料原子结构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导电性能很差.
半导体材料的原子结构比较特殊,其外层电子既不象导体那样容易挣脱,也不象绝缘体那样束缚很紧,这就决定了它的导电特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二、半导体中的另一种载流子——空穴
在半导体中不仅有电子这样的载流子,而且还有另一种载流子——空穴。那么什么叫空穴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半导体材料硅和锗的原子结构,如图1所示。它们的特点是最外层的电子都是四个。通常,原子的外层电子叫做价电子,有几个价电子就叫几价元素,所以硅和锗都是四价元素。
图1
 
 
当硅、锗等半导体材料制成单晶体时,其原子排列就由杂乱无章的状态变成了非常整齐的状态.其中,原子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约为2.35×104微米.每个原子最外层的四个电子,不仅受自身原子核的束缚,而且还与周围相邻的四个原子发生联系。这时,每两个相邻的原子之间都共有一对电子.电子对中的任何一个电子,一方面围绕自身原子核运动,另
一方面也时常出现在相邻的原子所属的轨道上,这样的组合叫做共价键结构,如图2(a)中所示.

本文发布于:2023-06-09 01:20: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244856698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CCD工作原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CCD工作原理.pdf

标签:电荷   信号   输出   电极   电子   势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