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文学的场域
拒绝媚俗:充满虚假的现实中需要使用理性(现实角度),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历来培养顺民,顺从(盲从)。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曾经说过:我们中间没有一个超人,强大到足于完全逃避媚俗,无论我们如何鄙视它,媚俗都是人类景况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见媚俗之根深蒂固和不可抗拒。
在集体失语与大众媚俗的年代里,最大的受益者是那些权力的拥有者,集体失语使得他们变的有恃无恐,而大众媚俗则使他们更加的洋洋得意,以至于有些心安理得。
一、什么是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是相对于“现代文学”而言的,指 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迄今仍处在继续发展过程中的文学。
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在总的性质方面有所区别:现代文学是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倾向的文学,当代文学是在社会主义语境下发展的,市场经济对文学的影响巨大。
当代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延续发展。
“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提法和划分,并不一定科学与合理。
在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这本书里,“中国当代文学”首先指的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
其次,指的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因而它限定在“中国大陆”的这一范围之中;台湾、香港等地区的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在文学史研究中如何“整合”的问题,需要提出另外的文学史模型来予以解决。
第三,本书在运用“当代文学”时的另一层含义是,“当代文学”这一文学时间,是 “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一体化”趋向的全面实现,到这种“一体化”的解体的文学时期。中国的“左翼文学”(“革命文学”),经由40年代解放区文学的“改造”,它的文学形态和相应的文学规范(文学发展的方向、路线,文学创作、出版、阅读的规则等),在50至70年代,凭借其影响力,也凭借政治的力量而“体制化”,成为唯一可以合法存在的形态和规范。只是到了80年代,这一文学格局,才发生了变化,而出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学变革的前景。
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
知识分子一方面不断抗争来自国家权力所支撑的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又对长期蒙受了封建意识侵蚀的民间大众采取了启蒙教育和精神批判的态度。1937年的战争,倒金字塔式的社会文化结构。知识分子由启蒙者变为服务者。
由单一的知识分子启蒙文化变为:
1.国家权力意识形态;2.知识分子的现实战斗精神传统;3.民间文化形态。
胡风 整合 鲁迅的批判精神 毛泽东 文学运动=文化军队
毛强调知识分子唯有背叛自己的教养,深入到工农大众中去改造思想、脱胎换骨,才有可能适应新的文化规范,他为知识分子指出了两条途径:一、无条件地向工农兵大众学习,为工农兵服务,以大众的思想要求和审美爱好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二、无条件投入战争,一切为战争的胜利服务,也就是一切都围绕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斗争和路线方针政策服务。”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文化传统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战争文化的影响
二、中 国 当 代 文 学 的 分 期
中 国 当 代 文 学: 二十七年文学(1949—1976)分为十七年文学(1949-1966)和文革文学(1966-1976) 新时期文学(1976-)分为80年代文学和90年代文学
凤 凰 涅 槃 比起那些创作,当代文学更令人动容的是那些知识分子的人生命运。
苦难造就着伟大与崇高。短短几十年,却是整整一个世纪的知识分子的蜕变史。
韦君宜,原名魏蓁一。女。作家。北京人。清华大学肄业。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延安。后任新华社、《中国青年》杂志编辑,晋绥《中国青年》分版主编。建国后,历任《中国青年》总编辑,《文艺学习》主编,作家出版社总编辑,《文艺学习》主编,作家出版社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社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文学期刊工作委员会主任。著有散文集《似水流年》、短篇小说集《女人集》、中篇小说集《老干部别传》、长篇小说《母与子》等。
当代人的悲剧
我怎么也想不到,“文化大革命”中会把这样一个人当做“反革命修正义分子”来打,而且打得那么惨。当他已经被造反派挂了黑牌,剃了“阴阳头”,弄得满头刀痕,被打得遍体鳞伤之后,他回到家来,见到了造他的反的17岁女儿,还嘱咐道:“我这次可能被乱棍打死,但是我实在不是反革命,搞革命总有牺牲。我就是死了,翻不过案来,你也一定要永远跟着党走。”
杨述
为什么?不为任何具体的东西。实际是他只为了要向党证明自己的纯洁,自己的忠心。为了希望党承认他这一点,得不到这一点他就不能活。而我们那些年频频搞运动,就偏偏常要蹂躏这样一些人的孩子似的心。到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索性一概打倒,随便歪歪嘴,批一句话,就把这些人弃之如敝屣,不以为意。
换得江山春色好, 丹心不怯断头台
关露(1907年7月14日—1982年12月5日)原名胡寿楣,又名胡楣,原籍河北延庆。生于山西太原。幼年家贫自学完中学课程,1927年至1928年,先后在上海法学院和南京中央大学文学系学习。1930年初,第一篇短篇小说《她的故乡》发表于南京《幼稚周刊》。
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和暖的太阳在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
相信很多人听过这首歌,可有多少人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
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关露,一个被历史尘封的名字。今年是她的百年诞辰,没有纪念大会,没有追悼文章,一如当年她的去世,悄无声息。
在关露身上,才女、汉奸、特工,三个身份纠缠了她一生。
1939年的上海滩,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已沦为“孤岛”,这个外表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到处都充斥着背叛、和暗杀。
此时的关露,身份是上海滩最有名的三个女作家之一,另外两个是丁玲与张爱玲。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我独痴
1982年3月,中组部作出了《关于关露平反的决定》。几个月后的一个冬日,关露在她那十多平方米的陋室里服药自尽,时年76岁。
三、中 国 当 代 文 学 的 成 就
第一、题材内容不断扩大,无限广阔 第二、人物形象的塑造多姿多彩 第三、表现形式与手法日益多样化 第四、形成了一支层次丰富、老中青结合的作家队伍
四、当代文学的作家队伍构成
由现代时期跨越而来的文坛老将,如赵树理、周立波、丁玲、老舍、曹禺、艾青、郭沫若、贺敬之、汪曾祺等。
建国后成长起来的作家,如梁斌、吴强、杨沫、杜鹏程、茹志鹃、李准、王蒙、刘绍棠、高晓声、谌容、张洁、张贤亮等。
经历过上山下乡运动的一代作家,如王安忆、梁晓声、阿城、铁凝、张抗抗、史铁生、舒婷等。
6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作家,如苏童、余华、格非、韩东、陈染、林白、徐小斌、海男、棉棉、卫慧等。
五、《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的几个关键词
潜在写作(地下写作)地下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坛特殊的文学现象,是在“文革”时期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它们不像主流文学那样通过常态的媒介运行、传播,而是在高压专制下,以尽可能隐蔽的手抄渠道传阅,诞生了如张扬的《第二次握手》、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等作品。 民间文化形态 民间隐形结构
第二讲
1949-1976文学思潮
徐放的诗题为《新中国颂歌》,全诗约200行,载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第7版。诗中第4节歌颂了毛泽东,他写道:
“从此/中国亮了,/从此/世界的东方也亮了。/今天/中国是张灯结彩的中国,/世界是欢腾鼓舞的世界/……这是几千年,/这是近百年,/这是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斗争的成果;/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思想成果。/从今天,/在中国的历史上/要写着毛泽东,/在世界的历史上,/要写着毛泽东;/……”
一、工农兵文艺方向的确立
(一)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824人。这次大会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两支文艺队伍大会师的盛会。毛泽东到会讲话,朱德致贺词,周恩来作政治报告。郭沫若作了《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总报告,茅盾总结了国统区文艺运动,作了《在反对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报告,周扬总结了解放区文艺运动,作了《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报告。大会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确立了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大会标志着中国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当代文学阶段。
周扬刚开始宣读报告就用斩钉截铁的口气宣布:“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坚决地实践了这个方向,并以自己的全部经验证明了这个方向是完全正确,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 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作了总结讲话。
一、《讲话》的主要内容:
1.文艺的性质:文武两条战线。 2.中心问题:为群众、如何为群众
为谁: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如何服务: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普及与提高;歌颂和暴露
解放区文学思潮
一、座谈会召开前解放区文学运动情况
1、创作基调明朗、朴素,一些文艺文学组织协会建立起来。2、知识分子奔赴延安,为解放区的文艺发展准备作家队伍。陕甘宁边区创办文艺刊物和报纸。小型文艺活动成绩突出。
二、座谈会召开的背景
1、解放区政党对文学作品的要求与作家创作的作品所反映的实际内容存在着差距。
2、大批文艺工作者来自城市,文化背景与解放区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和隔膜。如果不消除隔膜,文艺工作者就不能创作出反映解放区军民革命工作和人生的作品。3、解放区的作家、艺术家趋向于高雅艺术,不能及时去做文艺的普及和宣传。4、来自于国统区的文艺家们习惯于用暴露和讽刺的手法进行创作和抨击时政。
二、《讲话》的历史意义
1.规范指导了解放区的文艺创作,带来了文艺创作的新气象。
2.促进了解放区文艺的大众化、民族化,带来了解放区文艺的新形式。
3.加强了文艺思想的统一和创作方法的统一,使文艺更好的服务于大众、服务于战争的需要。
4、解放后成为中共制定文艺政策的法典,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批评原则的确立
1953年9月23日-10月6日,第二次全国文代会在北京召开,把抓好作品的创作作为社会主
义改造时期文学的新任务;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整个创作和批判的最高原则;把塑造新英雄人物确定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