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月刊2021年第1期(总第70期)
Bimonthly N O. 1,2021 S u m N O.70Journal of Modern Chine L iteratu re
文学青年”汤增敎
◎方韶毅
(溫州市温州人杂志社)
内容提要:
汤增敎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文坛的活跃分子,办过《草野》《星期文艺》等文学期刊,得到谢六逸、孙偯工、黄天鹏等人提携,与鲁迅也有交往,出版有《独唱》《姊姊的残骸》《幸福》等诗文集。但1940年代后淡出文坛,以至今天文学史界对他的经历、著述知之甚少。本文从鲁迅批评汤增敫谈起,钓沉汤增敫作为“文学青年”的一生,简述其著作,以补现代文学史研究及鲁迅研究。
关键词:
汤增敫、鲁迅、叶永蓁、文学青年
1931年10月29日,鲁迅写了一篇《沉滓的泛起》,署名它音发表在12月11日《十字街头》第1期上。此文批评“民族主义文艺论”,提及《草野》及其编辑=《草野》创刊于1929年5月4日,停刊于1931年11 月14日,办了 90来期,主要编辑有王铁华、汤增歜等。鲁迅在文中以“文学青年”“文学小囡囡”讽刺他们。
1933年7月8日,鲁迅在给黎烈文的回信中又提 到汤增敗:“惠函收到。向来不看《时事新报》,今晨 才去搜得一看,又见有汤增敗启事,亦在攻击曾某,此辈之中,似有一小风波,连崔万秋在内,但非局外 人所知耳。”这场“小风波”,鲁迅在《伪自由书》的《后 记》里颇多涉及。
1933年11月15日出版的《申报月刊》第2卷第 11号发表鲁迅《谣言世家》,再次点名汤增敫。此前,汤增敷写了篇《辛亥革命逸话》刊登在《时事新报》上,说杭州光复时,杀了很多驻防旗人,其辨别旗人 的方法,就是让可疑者读“九百九十九”,旗人音“九”为“钩”,“百无一失”。鲁迅认为:“这固然是颇英勇,也颇有趣的。但是,可惜是谣言。”
据赵家壁《鲁迅怎样编选〈小说二集〉》回忆,1933年11月13日,良友公司遭到“影界铲共会”的特务破坏,门市部大玻璃被铁锤击碎。不久,汤增 敗就以卖稿为名找上门,“被敲去了一笔钱,还说‘保 证’以后没事了”。赵家壁把此事告诉了鲁迅。鲁迅在 《中国文坛的鬼魅》里给以鞭挞:“‘文学家’将自己的 ‘好作品’来卖给他了,他知道印出来是没有人看的,但得买下,因为价钱不过和一块玻璃相当,而可以免 去第二块石子,省了修理窗门的工作。”
这个汤增敫最早出现在鲁迅的笔下,应是在曰记 里。1928年10月18日、1930年4月7日、1930年4 月9日,鲁迅收到汤振扬(即汤增敗)信。1928年10 月29日,鲁迅回复汤一封信。
在鲁迅“一个也不宽恕”的诸多对象中,汤增敗 寂寂无名。1990年代中期,汉语大辞典出版社出版了 一套“海派小品集丛”,内有《汤增敫集:大学风景线》,这是1949年后汤增敗作品唯一集中亮相,但未能引起 关注。《鲁迅全集》注释也是寥寥几笔,仅指明他与《草 野》的简要关系。正如《汤增敗集:大学风景线》编 者许道明所言:“汤增敫何许人,一般读者是生疏的,对于专治现代文学的人来说,未见得能够讲出多少子 丑寅卯。我们也是在全面清理海派散文遗产时,偶然 发现的。经由不太深人的调査考索,稍微掌握了他的 一些基本情况。”
而我因为寻找《小小十年》作者叶永蓁的文章, 进而发现了汤增敗。《汤增敗集:大学风景线》的《前 言》及《鲁迅全集》注释所述存有疏漏和空白,觉得 有必要为汤增敢生平和作品作一梳理。
汤增敗何方人氏?《鲁迅全集》注释汤增敗是浙 江吴兴人,即今天湖州人。《汤增敫集:大学风景线》编者也说汤增敫是吴兴人。但又说他与叶永蓁“自小 便是同乡兼同学”,这就矛盾了。叶永蓁是浙江温州乐 清人,怎会与汤增敫同乡。
汤增敗在1933年8月广益书局出版的《幸福》一 书《后记》中曾回顾写作经历:“我的写作开始,是从 乐清县立第三高等小学肄业的时候,那时候我投稿的 刊物,有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及胡寄尘先主
编的 《小说世界》……我在那学校的三年中,大半的光阴是 牺牲在这自己觉得有意义的投稿里;同学和师长,当时讥笑我的无料,尤其是教我国文的那位郑器远先生,责备我特多……过了这短促的三年小学生活,我负了 家长的重大使命考人温州省立第十中学。这时正式革 命红流高涨的时候,我受了新思潮的洗礼,毅然决然 地参加了革命运动,终日为民众被压迫解放在奔走。”此书《自序》还对“少年时代的同学叶永蓁兄”插图 表示感谢,“他替我绘了许多美丽而有力的插画,他因 为忙着为各大报刊撰稿,结果仅替这集子绘了二张新 的画,不过在这里,也可以见到他底天才和伟大的艺 术表现,这实在〔为〕本书生色不少”。这可能就是《汤 增敗集:大学风景线》编者说汤、叶“自小便是同乡 兼同学”的出处了。
乐清县立第三高等小学即今乐清市柳市镇第一小学,创办于1902年,是乐清最早的新式小学之一。该校百年校庆纪念册所录《历届部分校友名单》中,1919年有叶榛(即叶永蓁),1924年有汤敬旸,应就 是汤增敫,同年有陈适。他们合作编写谜语、歌曲,题为《琴心斋小慧集》《答在学诸同学歌》发表在《学 生文艺丛刊》1925年第2卷第8集,署名前冠“乐清 三高”。后来他们还一起采集地方歌谣,结集为《瓯海 儿歌》于1933年6月由上海南京书店出版。1935年1月出版的《旅行杂志》第9卷第1期上刊有汤增敫《杨 八洞》一文,回忆1925年游乐清杨八洞之情形。
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现为温州中学,查《温中百年》所载师生名录并无汤增敏的名字。这不奇怪。原因一 是1923年至1927年的毕业生档案已无存,现有名单是 按当年同学录补人;二是汤增敗在校期间积
极参加革命 运动遭到“封建势力的突袭”,使他的生命“发生危险”,在学校呆了两年后“不得不离开”而流亡,所以不在 毕业生名单之列。但汤增敫的十中读书经历是没有什 么可疑的。他曾在《十中中山市市刊》1925年11月创 刊号发表过一首诗《贺中山市市刊》,还写了《春晨登 中山》《晚间自修时候的我》等文记录校园生活。中山 是温州城内中山书院里的一座山,书院后改为温州府 学堂,即省立十中的前身。《晚间自修时候的我》发表 在《学生文艺丛刊》1926年11月第3卷第9集,署名 前冠“浙江十中”。据《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与国民革命 运动》收录的《温州学联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组织系统》( 1926年4月),汤增敫任于会计股。又据吴廷琯《陈 适其人其事》一文记述,当时,汤增歌与乐清三高毕 业考人十中的同学陈适、黄尚英、朱澄等人,经徐雨 白介绍加人中国共产党,在松台山麓曾宅花园举行了 人党宣誓,经常在那里活动,后来一起遭到追捕。
1922至1924年就读于乐清三高、1925至1926年 就读于省立十中,足以说明汤增敫与乐清、温州的关 系非常紧密。而1934年《湖社第十届社员特刊》刊登 的社员名单中列有汤增敗。加人湖州同乡会组织湖社,汤增敫表明自己是湖州人。那么,吴兴应是他的祖籍=但他们家何时迁徙乐清生活,目前尚不清楚。汤增敗 提到在乐清三高只三年,或许客居乐清而已。汤父名 少谱,1937年4月23日在上海去世,享年61岁,《申报》《新闻报》等刊有讣闻。询问乐清几位老先生,均 不知其人。汤增敫夫人蒋集成却是地道的乐清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子琳,思想开明,曾在乐清创办女学。蒋集成前适人不趣,遂离异,后嫁汤增敗。1935 年留学日本。抗战期间居沪做地下工作,胜利前夕被 捕人狱,日军宣布投降后出狱。有人投书《中央日报》呼吁要给蒋集成这样的英雄颁发勋章。
据汤增敫自述:“我逃亡到几处很小的地方,始辗 转到这万恶罪薮的大都市。”他有一首《别椒江》的 诗,应是逃亡之初所作。椒江濒临乐清。《山朝》1927 年11月第1卷第2期刊有汤增敏《畸零人的归宿》《漂荡在黄埔江上》两诗,落款“二七,秋,流浪于浦 东”“二七,八,五于浦江舟中”,可见当时的状态。上 海有汤氏亲族,不乏富豪,但汤增敗并不受他们的待 见。最使他痛恨的,“就是一般势利鬼的亲族”。他们 以为汤增敗“不走思想的正路”,嘲笑他“为社会革命 既未成功险些儿将自己的头革掉了”。
汤增敫卖过旧书,进过长生库(典当),欠过房租,饿过肚皮,但他在贫困交加中,庆幸自己还有“幸运 的行径”。先是在正风中学卒业,再进人上海艺术大学,
后考人复旦大学新闻学系(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网站
资料显示为1931年级,应1929年就已人学),并逐渐 在文坛崭露头角。在复旦大学,得到谢六逸、孙假工、黄天鹏等人青睐。在校期间,即担任复旦大学预科国 文系教授,教《现代文选》一科。当时复旦新闻学系 的宣传,常以汤增歌为典型,有“在校生汤增敫在国 内文艺界有相当的荣誉”云云。《申报》编辑朱大心经 常刊发汤增敗的书评和艺术评论文章,使他有了学费 和零用钱。而汤增敏早期的诗文多发在《国民日报》。
1928年下半年,汤增敗无意中参与了当时的“革 命文学”论争。《北新》第2卷第21期、第24期分别 刊
登他署名振扬的《自动停刊》《〈门市部小伙计启事〉的回音》两篇文章。就是这个时候,鲁迅给他回了信,不知是否有关“革命文学”。
自1929年5月4日《草野》创刊以来,汤增敗是 主要编辑和积极的撰稿人,直至1931年第5卷第9号 开始淡出《草野〉〉。
1931年7月,汤增敗出任《星期文艺》主编。在 他主持下,《星期文艺》颇有生机,销路渐佳,《申报》有“异军突起”之谓。《星期文艺》刊有汤增敫《现 代书局总编辑李赞华》《复旦中国文学系主任孙烺工 先生》《傅彦长教授访问记》等文。《星期文艺》停刊 后,汤增敫担任《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编辑。鲁 迅给黎烈文信中提到的《汤增敗启事》刊于《时事新报》1933年7月6日:“予现专任职于时事新报馆,对于 外间各刊物均无关系,前阅某新闻,载曾某宣称,予 曾与某君同往校对x x周刊等语,殊属骇异。予自《星期文艺》停刊后,从未往任何印刷所及与人作校对之 事宜,显然为曾某之信口雌黄,任意造谣。嗣后如再
有此项不负责任制事情发生,当诉诸法律,决不宽恕。”曾某为曾今可,《草野》主要作者之一,汤的朋友,当
时也被鲁迅批评过。此后汤增敗还担任过《晨报》《上
海晚报》编辑。
1932年初,汤增敗还与徐则骧创办了上海狮吼文
艺社,至1935年还在坚持活动。高峰时社友达百余人、分社一二十处,杭州、无锡等分社办有刊物。然此狮 吼文艺社与滕固等人创办的狮吼社并无关系。
1934年4月3日,南社举行陈去病追悼会并聚餐,
到会109人,胡怀琛提议推蔡元培为晁天王、柳亚子为
宋公明,并请柳亚子“点将”,汤增敗为地遂星通臂猿。
1937年1月,汤增敢创办《南风》半月刊。
汤增敗活跃于上海文坛,那几年《申报》报道艺
术动员餐话会、抗日救国随军记者团、五四纪念大会、
时代青年社、晨光艺展、图书小说业整委会、中国电
影艺术研究会、中国文物研究会、上海孔子学会等活
动都可见汤增敫的名字。其声名最盛当在1937年3月,父亲60大寿,王西神、吴铁城、李登辉等发起祝寿活动,所得寿仪捐献办学,各大报纸争相报道。
汤增敗办过报刊,做过编辑,还跻身教育界,担 任过上海滨海中学、人文中学、民光中学校长及上海 江南学院讲师、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学函授学院院长、上海新中国大学事务部主任兼新闻学系主任等职。尤其1934年7月接任民生中学校长后,与徐则骧,陈 适搭档,出尽风头。此校董事长为潘公展,前任校长 为丁默村,皆一时权势人物。
但风头和霉头两隔壁。1940年3月20日,《申报》及香港《大公报》等媒体刊登重庆中央社发布的消息,云汤增敫、周乐山等9人反正自新,赴渝请罪,离沪前 致函汪精卫,痛斥其欺骗行为,联名“大学教联会”系 捏造。时外界传闻汪政府组阁内定汤为浙江民政部厅长 兼中央社会部指导专员。自此汤增敫在报刊露面就少了。
1945年初,汤增敫在重庆编辑《通讯半月刊》。5月,任贵州图书杂志审査处长。11月底,该处裁撤。
《鲁迅全集》《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中国近 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均记汤增敫生于1908年,卒年 不详。《湖州名人志》《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中华 汤姓源流》则认为汤增敫生年为1882年,卒年分别为 1944年、1948年,都不准确^ 1947年、1948年前后,汤增敗在《新夜报》做总编辑。
1948年7月,上海国 民出版社创办了一份《新知识》杂志,办到1949年3 月第6期后停刊,汤增敫一直任编辑。
汤增敫后来去了台湾。査台湾“国史馆史料处”编《金门古宁头舟山登步岛之战史料初辑》收有汤增 敫《舟山前线新经纬》,原载《新生报》1949年11月26日。台湾《浙江月刊》1968年第1卷第1期刊王惠 民《追记舟山撤退的一幕》,忆及国民党军队撤离舟山时,汤增敫任舟山防卫司令部政治处长兼省党部委 员。丨950年11月,台湾华清出版社出版汤增敫编《苏 联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简史》。“台北市议会”网站显示,汤增敗1955年1月至1958年期间任第三届议员,身 份是华清出版社发行人、《新生报》监察人。位于台湾 新北市新店区的新新煤矿,1967年倒闭,据说矿主为 李省吾、汤增敫。
汤增敫何年在台去世,在台有否从事文学创作,待进一步査考。
四
《汤增敫集:大学风景线》列出汤增歌著作只《姊 姊的残骸》《幸运之连索》《幸福》3种,遗漏甚多,至少有如下10多种:
《独唱》,上海草野社出版部1929年10月初版,
《从边缘到合流:圣约翰大学和燕京大学的
新文学教育研究》
凤嫒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
1930年5月再版,收录《别椒江》《死前的预祷》《把 我从梦魇中惊醒》《独唱》《对着骷髅痛饮》《神女》《乡 怀》7首诗。
《姊姊的残骸》,上海草野社1930年9月版,书前 有“谨以本书,纪念我似有似无的亡姊菁菁”,卷首 为《死前的预祷》诗,随后散文18篇,附后记=章衣 萍、孙假工作序,叶永蓁、朱释冰插图。章序有“‘诗 穷而后工’。汤君既穷矣,他的诗一定很工吧。然然我 是诗的门外汉,但我可以大胆的说,汤君要诗做得好, 应该在穷下去才好。然而,‘伤哉贫也’之叹,诗人可 奈何!”云云。
《幸运之连索》,与黄奂若合著,上海现代书局 1931年初版3李赞华、黄梁梦(即黄天鹏)作序。这 是一本记录学校生活的文集,共三十篇,各篇未注明 作者。黄奂若是汤增敫在复旦的同学,《草野》伙伴。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文艺书局再版,易书名为《初试》, 署名只黄奂若一人,黄梁梦序未保留,正文一模一样。 如果这些文章都是黄奂若所撰,那么《春的艳装》《舞 台中的三多》《浪费的故事》《初试》等文也被汤增敫 收录在《幸福》一■书,又是为何?
《小学生歌谣》,汤增敗编,广益书局1933年2月 版,“新时代小学生丛书”第8种。
《现代教育通论》,上海大东书局1933年4月版; “社会科学基础丛书”之一。
《瓯海儿歌》,与陈适、徐则骧合编,上海南京书 店1933年6月版。内容为温州地区童谣,50首。有 陈适序,他应该做了主要工作。《幸福》,广益书局1933年8月版。分学校生活(散 文)、流浪之歌(诗歌)、绯色的梦(小品)三部分, 计散文15篇,诗歌17首,小品19篇。叶永蓁、朱释冰、 方雪鸪插图共12幅。孙偾工作序,认为他的抒情小
品是“感伤的,但他底感伤与旁的颓废派的感伤不同;感伤之外,还带有一种对于现实的希望与努力”,而"他 的诗很富于象征的意味,而且是富于情调的象征”。
《写景文作法》,上海广益书局1933年8月版,为 在复旦大学授课时所撰讲义改写。
《社会学概论》,社会科学基础丛书之一,上海大 东书局1933年9月版
《情歌》,汤增敗编,上海湖州书局1933年10月版3 收录各地情歌80首。该书有《本书编者著译一览》,除 本文所列外还有《中国森林问题》(大东书局)、《文艺 思潮研究X 编著中)、《大众文学讲话星期文艺社)、《文 艺素描集》(与徐则骧合著,晨报社)等,这几本书尚 未见到。另《新闻报》1935年7月30日报道,汤编《中 小学生升学指导》由上海新民书局发行,亦未见。
《自然科学史大纲》,广益书局1934年2月版。
《玫瑰花笺》,大达图书供应社1935年4月初版, 1Q 35年11月再版,收录《玫瑰花笺》《月夜》《梦恋》 等12个恋爱故事=
《上海之春》,上海万象周刊社1944年9月初版,同 年12月再版。分“上海之春”“淞滨散记”上下两辑,共 56篇散文,为抗战期间上海见闻,具有战时社会学意义。
《百年条约史》,又名《废约运动概论》,与郑瑞梅 合作编著,光华出版社1944年9月版。
汤增敫出道甚早,在1930年代上海文坛也算有点 名气,除去教育、社会学等方面的专著,散文、诗歌 创作富有个性,而且从革命立场转变上考量,亦值得 探究一番=可惜他的运气不如叶永蓁。叶永蓁因为有 鲁迅给他的小说《小小十年》作序,在文学史上留下 了一笔,而汤增敗,知者甚少,仅见《浙江现代散文 发展史》专节提及其“现实咏叹”的价值。如果要全 面反映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面貌.那么汤增敵这样的“文
学青年”似乎是很有挖掘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