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肇庆市肇庆附属中学2022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题
历史单科力量测试
命题人:冼文深 审题人:杨志
一、选择题(12题,共48分)
1、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月 | 1870 | 1896—1900 | 1913 |
比例 | 78% | 74% | 72% |
| | | |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月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头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进展
C.世界各国工业进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 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夫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缘由是 ( )
年 份 | 1920—1921 | 1921—1922 | 1922—1923 | 1923—1924 |
平均税款(卢布) | 10.30 | 6.11 | 3.98 | 3.06 |
| | | | |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依据自己亲身经受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小说仆人公保尔·柯察金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训练,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以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 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生疏到新经济政策
A.是利用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B.是国内战斗时期战胜敌人的一种手段
C.在肯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而曾遭反对 D.是解除国内政治危机的途径
4、1930年,斯大林说: “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 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 )
A. 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B. 否定新经济政策的全部价值
C. 排斥市场调整对经济的作用 D. 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调控
5、“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他在10多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多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大事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人民沟通。就当时罗斯福接受这一方式的意义,时人评价说“和总统在一起待一个小时以后,叫我把钉子当饭吃我都吃得下去!”可见,“炉边谈话”( )
A.有助于提振民众信念 B.根除了民众生活压力
C.扩展了市场消费潜力 D.丰富了民众日常生活
6、罗斯福提出了新“四大自由”,即言论、信仰、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惊。前两项是旧四大自由的合并,在西方已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新“四大自由”的核心就是“免于匮乏”的权利。从今,有人挨饿不仅是私人的事,而是被剥夺了基本权利,政府和全社会有责任转变这种不合理现象。从这一观念动身,罗斯福政府在20世纪30年月实行的重大举措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方案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7、《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宝公平的共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 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需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平安。 由此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8、1993年民主党人克林顿上台后,一个明显的进步就是生疏到被民主党人推行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干预主义和共和党人推行的供应学派自由主义不是灵丹妙药,都有局限性。为此,他推行了一套被称为“克林顿经济学”的经济政策,其基本特点是
A.市场调整,自由竞争 B.政府干预,全面调控
C.削减开支,增加福利 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9、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进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进展,其优与弊都已经格外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 B.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
C.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世界银行 D.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
10、哈佛商学院教授卡特原本两袖清风,后来成为西部最大的零售公司总经理,持有该 公司100万美元的股票,成为最大的股东之一。这一现象在二战后的美国日益普遍,其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促成专业经理人的消灭,有利于中产阶级壮大
B.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避开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C.股权分散使资本家丢失企业打算权
D.学问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率越来越高
11、公平始终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机会均等,就是否定任何特权,大家有相等的机会自由竟争;结果公平,就是平均安排各种价值,依据人头安排或按需安排。关于机会均等和结果公平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英国重视结果公平 B、斯大林时期强调了机会均等
C、今日美国体现了机会均等和结果公平的调和 D、科举制度重视的是结果公平
12、“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玩耍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玩耍却连续进行。”消灭上述现象的主要缘由是( )
A.马歇尔方案的实施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D.经济全球化的快速进展
二、非选择题(52分)
13、(25分)社会经济进展过程中经常会患病瓶颈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