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义务教育要怎么发展

更新时间:2023-06-08 20:32:32 阅读: 评论:0

一、充足的教育机会:教育机会的优质均衡
保障充足的教育机会,就是在保障基本机会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标准”,最终实现满足学生差异发展的适切机会公平。在“量”上保障基准入学机会均等,在“质”上逐步扩大优质教育机会均衡,在全面和优质的基础上,实现适切教育机会公平。
1. 保障基准入学机会公平
保障基准入学机会公平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基本追求。第一,坚持就近入学。就近入学是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有效政策,脱离就近入学政策,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因距离、区域外的竞争而“无学可上”,保障所有人“有学可上”,必须坚持“就近入学”原则不动摇;在制订招生计划时必须坚持“就近”原则,保障区域内所有学生上学距离最近,并设定最大上学距离限制。第二,科学合理划片。在优化就近入学政策时,增加划片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建立多方参与的听证会制度,保证划片规划公开透明,超越简单的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标准,根据学校类型、特色采用分类复合划片,既保证可选数量,也保证可选类型。第三,创新学区规划。超越传统的“距离模型”,引入随机机制,采用概率分布描述入学机会,将入学机会公平定义为概率分布相似程度最大化,将概率分布相似程度最大化问题转换为多维空间内概率分布向量
的距离最小化问题,构建包含最大距离约束和学校容量约束的概率分布相似最大化“就近—随机”学区规划模型。第四,优化招生程序,保证程序公正。加大招生信息公开力度,利用多种信息公开途径,充分运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实时向社会、家长公布招生信息、招生过程和招生结果,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家长和学生知悉招生信息、招生流程;优化招生流程,简化报名程序,规范资格审查;引入第三方机构,科学论证监测招生程序,保证招生在阳光下进行。
2. 扩大优质教育机会均衡
优质教育机会公平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核心追求。第一,科学合理制定学校布局规划,将学校布局规划纳入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实现学校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对接和互融;完善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机制,建立学校规划建设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科学测算人口变化,解决学校布局和学龄人口分布不匹配的问题;保障足够建设用地,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规定,加快城镇学校学位扩容增位,形成科学的学校规划。第二,统筹县域城乡教育一体化。推动县域内城乡学校的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学校联盟、合作教研,[3]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4] 逐步实现课程共享、教师流动和联合招生,推动
县域教育优势互补发展。引进优质学校,推动集团化办学深入实施,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扩散机制,提升区域内学校的整体质量。第三,建立统筹制度,协调区域招生。各级党委和政府牵头组建招生委员会,统筹区域内的中小学招生,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招生名额,平衡优质校与薄弱校的招生指标,严禁盲目扩张学校规模;建立区域间统筹协调制度,保障流动人口子女跨区域入学合理合法,严格审核入学资格,保障入学机会,同时严禁无序流动择校。切实解决随迁子女“上好学”难题,有序推进随迁子女就近进入优质学校。第四,扩展特殊群体优质教育机会。补齐短板,重点改善落后地区教育条件,加大财政支持、政策倾斜,提升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品质;同时,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教育形式,扩大特殊儿童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3. 探索适切教育机会公平
探索适切择校机会公平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最高追求。第一,保障适切择校的权利。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应包括受教育的自由权,而且侧重于权利的“自由”“选择”属性。[5] 保障适切择校的权利就是让学生“可以选”,即政策允许选择,探索县域内“学生自主择校+县域宏观调控”的模式,在划片招生的基础上,让学生有选择适切教育的机会。第二,提供适切择校
的条件。学校开展生涯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专长、职业,让学生“能够选”,即学生有能力选和有学校可选,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教育;同时,加快推进区域内学校特色化发展,让学生“有校可选”。第三,健全选择适切教育机会的机制。健全适切教育的机制就是让学生“能选好”,健全信息公开机制,政府调控、多校联动、家长参与、全程监管,在程序公平的基础上选择适切教育。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增进教师、家长、学生的联系,依托家委会和其他机制,帮助家长熟悉孩子在学校的身心状况,促进家长深度了解孩子、学校情况,以便辅助孩子作出合理、适切的教育选择。健全家长深度参与入学规划、入学程序、入学结果监控的机制,改变盲目择校的观念,作出理性选择。第四,在统筹管理、优化程序基础上健全配套机制,保障“阳光招生”落到实处。健全政策推进机制,为招生政策落实提供必要的制度、经费、行政等资源支持;健全过程监控机制,遵循招生原则,以第三方机构为主,组建多方参与的招生监督委员会,避免政府、学校“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健全及时响应机制,畅通实时反馈渠道。
二、充实的教育过程:教育质量的内涵提升
高质量的教育公平必然要求保证充实的教育过程。充实的教育过程不是靠“规模”累积出来
的质量,而是靠“内涵”发展出来的质量。保证充实的教育过程以教育质量的不断改进为路径,保证教育过程基准公平,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支持学生差异发展。
1. 保证教育基准公平
保证教育基准公平是保障教育过程公平的底线。第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学校最低建设标准,优化学校分类建设标准,提升薄弱学校条件,细化管理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和教师标准等,全面提高办学基准,保证高水平基准质量的底线公平。第二,重点补齐区域教育短板,奠定优质公平基础。着力改造区域薄弱学校,在满足国家标准学校建设指标基础上继续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包括优秀教师招聘、教师培训、教师激励等政策倾斜,对标优质学校,查漏补缺,集中力量优先发展。深挖办学特色,推进差异发展,避免同质化,推动区域内学校全面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优质学校。第三,减少非教育因素对教育过程的干扰。从制度建设和教师质量着手,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规范顶层设计、学校管理和教学过程,引导教师遵循教育“专业逻辑”,减少非教育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2. 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是保障教育过程公平的重点。第一,缩小区域内学校间教育质量差距,充实优质公平条件。在区域内特别是县域内,设立教育发展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行政一把手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相关利益主体任组员,统筹区域学校发展,逐步缩小学校间差距,从根源上解决教育过程不公平问题。全面提升区域内所有学校质量和促进学校的系统性发展,在补短板、缩差距的基础上,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第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是优质学校的集中体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构建协同治理的管理文化、因材施教的教学文化、崇尚求知的学生文化、和谐公正的环境文化。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队伍的数量充足、配置科学,建设高素养、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加大教师编制统筹调配力度,建立健全省级统筹、市级调剂、县级为主的教师编制动态调配机制,通过周转编制、机动编制、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补充教师。统筹管理县域中小学教师,破解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管理体制机制阻碍,推进“县管校聘”政策执行,实现县域内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以交流轮岗促进优质师资共享。第四,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学校内涵建设必须落脚到课程教学内部,充分利用优质教育信息资源、采用“线上上课+线下讲解”同步式教育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感与获得感。
3. 支持学生差异发展
支持学生差异发展是保障教育过程公平的难点。第一,尊重学生个性。学生不是流水线产品,而是独特的发展主体,教育目标不是生产“同样的人”,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把学生抽象成完全相同的“对象”,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深入系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差异性,减少因偏见带来的不公平对待。第二,提供适切关怀。教师关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调节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累积形成的人格品性和教育智慧。在教师教育、职后培训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智慧的内容,为提供适切关怀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第三,提供差异资源。不同学生发展进度不同、专长能力也不尽相同,要准确判断学情,适时提供学习资源,保证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和充足性。

本文发布于:2023-06-08 20:3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2275511942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义务教育要怎么发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义务教育要怎么发展.pdf

标签:教育   学校   学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