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义的诉求
作者:陶碧丹
来源:《楚商》2016年第02期
摘要:中国传统上是一个有“实质合理性”倾向的国家。在美学的神与形、意与象、情与景中,后者总是沦落为工具性的载体。与此惊人相似的是,在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关系上,我国也是一贯重实体正义而轻程序正义,认为这两者仅仅是内容和形式、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而实际上,程序正义自身却有其独立价值。同时,无论程序正义还是实体正义,其终极指向都是社会实质正义。对于鱼和熊掌,法治的发展必然要求我们做出理想选择,程序正义不可或缺,实质正义亦不断追求。
关键词:正义 程序正义 实体正义 刑事程序
正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公平正义价值的实现是司法的当然选择。我国刑事司法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枉纵一个坏人。而在当下司法实践中,冤假错案,接连发生。从当前的法治现实来看,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在司法实践中突出地表现为重权力而轻权利,重结果而轻过程。要实现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需要
我们在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间做出合理选择。
一、现代司法的灵魂——正义
(一)程序正义:刑事程序的目的价值
有学者认为司法正义就是程序正义,只要程序正当,结果必然正义。1354年英王爱德华三世签署的法令中规定:“未经法律的正当程序进行答辩,对任何财产和身份的拥有者一律不得剥夺其土地或住所,不得逮捕或监禁,不得剥夺其继承权和生命。”这就是“正当法律程序”的渊源。程序正义的观念在英美法系中的出现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现象。按照日本学者谷口安平的解释,英美程序正义观念的发展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陪审裁判以及作为其前提的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先例拘束原则;平衡法的发展。审判结果是否适当并不具有外在的客观标准,只有程序本身正当、合理,裁判结果就能够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也就能够实现刑事程序的目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