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陇县堎底下社区小沟小学闫培林、邓会生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
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离开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教育就失去了最可靠的支持。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业务学习为前提,以教研教改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支撑,通过师徒结队、同伴互助、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评教赛讲等形式,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有效地引领和指导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时俱进,2004年,我校立足校情、师情,确定以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研究课题,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以业务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古人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首先,学校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123 理念,即围绕一个中心(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两个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狠抓三个提高(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科研能力)。
学校始终把三个结合作为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即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摘记笔记和撰写体会相结合、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学理论、强素质、练内功、精教艺;给教师加压、充电,要求教师每天坚持八个一点:
1 / 12
学习一点、记录一点、体会一点、研究一点、实践一点、反思一点、改进一点、提高一点;倡导教师每学期坚持六个一学习活动,即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观看一堂优秀教师课堂实录视频,每月阅读一份教育杂志,每季度撰写一篇学习体会,每学期精读一部教育理论专著,撰写一篇优质教研论文。
其次、为教师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全体教师树立了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和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的理念,形成了你在学、我在学、他在学的学习氛围;大家向书本学,向同伴学,向网络学,向专家学,把学习当作一种需要,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人人自费订阅了一份教育杂志;部分教师还参加了学历进修培训, 13 名教师中,本科学历 5 名,大专学历 6 名,中师学历 2名,教师学历达标率百分之百。
第三、学校用制度作保障,建立了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历提高、教研教改、教学质量纳入考核系列。
通过制度的完善,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产生了竞争机制,大家坐下来学习,静下来反思,
沉下去研究,促使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苏霍姆林斯基说: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
---------------------------------------------------------------最新资料推荐------------------------------------------------------ 研究这条道路。
教师专业发展毋庸置疑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智慧的积淀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为使全体教师闻道在先、业有所长、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有教活教材、教活学生的源头活水,学校秉承勤于在学习中研究,精于在研究中工作的校本教研理念,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办学特色,以教研组为基石,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坚持走好六步棋:一是精心组织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坚持每周一个培训专题、一个教研主题,规范活动程序,围绕活动主题,确定中心发言人。
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做到了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制度、考核六落实。
为了保证开展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我们规定每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做到四要:
一要精心备课,二要全员听课,三要说课反思,四要重视评课。
每节研讨课都采用各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的备课方式。
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做到:
一个突出(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两个关注(关注有效策略的渗透,关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个必须(必须是有效的课堂,要唤醒
3 / 12
学生的情商和学习欲望;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提问,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必须是开放的课堂,课外收集信息,课内人人都说、人人都做)。
通过系列教学研讨活动,提高了课题实验老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听、评课的能力,最主要的是提高了实验老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对教学的把握能力、对科研的研究能力!二是采取骨干引领、观看课堂实录、能力展示、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等形式,或分或合,张驰有度,突出了三抓:
即在青年教师中,从积累经验、掌握方法上抓提升;在中年教师中,从总结提高、升华开发上抓提升;在老年教师中,从创新教法、适应课改上抓提升,促使不同层面教师专业发展。
三是引领教师树立三种意识,即发展意识、质量意识和忧患意识;实现四个转变,即思想上由应付型转向责任型、能力上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知识结构上由单一型转向综合型、方法途径上由传统型转向创新型;弘扬五种精神,即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为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从教奠基。
四是搭建多元反思平台。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我国著名学者叶澜教授也有一句名言:
---------------------------------------------------------------最新资料推荐------------------------------------------------------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一位名师,但是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得失,近年来,我校在课题组老师中积极倡导反思研究,要求做到:写精彩的教学片断或记下有待修改的地方,写典型的案例材料,说说独到的研究问题。
学校拟定了 20 多条反思录,让教师反思内容有了明确的方向,便于操作。
如:
这节课你最成功的教学活动是什么?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三堂足以反映自身水平的教学展示课,并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在积累与实践中,教师的课改意识增强了,课改能力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使教师感受到从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使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逐步实现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拜读老师的反思,有教学成功后的喜悦体验,有教学失败后
5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