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第 19 卷第 23 期
“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与反思
□王春东朱百禄莫秀良杨文军
【内容摘要】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的进步与旧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断层,如何培养能与新时代接轨的年青
力量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校企协同育人是目前我国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校企关系不断深化的今 天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优化。本文结合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校企协同育人的实 践,提出“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交流平台,加强企业参与”的协同育人新思路。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校企关系
【基金项目】本文为天津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面向新工科理念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编号:ZD 18 -03)成果。
【作者简介】王春东(1969~),男,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网络
空间安全和物联网技术
朱百禄( 1983 ~ ),男,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本科实践 教学管理
莫秀良,杨文军;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 “校企协同育人”国内外现状分析(一) “校企协同育人”的起源和国外发展。自从达尔文 创建“剑桥科学仪器公司”到20世纪70年代,剑桥大学逐步 形成了自己的科技工业园区,早期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开始 形成。截至2006年,英国高等教育每年为经济贡献450亿英 镑,在校企协同育人的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二战后,“双 元制”教育模式在德国繁荣起来。所谓“双元”,其一是指学 校,其二就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学生毕 业要经过学校和企业的双重培养。这种模式是“校企协同育 人”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在当时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普遍 欢迎。(二) “校企协同育人”的中国化。20世纪80年代,我国 引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开始对“校企合作”这一模式进行 探索和讨论。21世纪初,汉中籍江苏教育研究学者张俊杰向 全国两会提出《西部开发通过半工半读自力求学优先实现普 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提案》,得到了众多知名高校的响应, 正式开启了“校企协同育人”的中国化进程。近年来,校企合作越来越普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 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 合作”。教育部积极推行新工科建设,先后达成了“复旦共 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
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 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 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已成为我 国振兴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二, 现阶段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一) 学校方面,缺乏整体意识。虽然大部分学校已经意 识到了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欠 缺整体的考虑。培养计划因循守旧,与实际应用和社会需求 严重脱节,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计划不完善。(二) 企止方面,缺乏支持力度。不同于学校方面,由于 企业在实际的合作中参与的角色有限,大部分企业支持力度.154 •不够,使得“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大多数在“走过场”。目前
我国还没有实行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企业缺乏对“协 同育人”的认识,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对学生和学校负责,致使 校外实践成果参差不齐。
(三)学生方面,缺乏认知平台。学校是学生和企业之间 的桥梁,如果学校不能搭建良好的学生与企业之间交流的平 台,将导致学生不能对“校企协同育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积极性不高,从而丧失了校企协同的意义。
三、创新实践和成果
多元化的校企协同育人涉及多方角色:学校、企业和学 生三方主体中,学校方要发挥好主导和纽带的作用。
(一) 集思广益,深化校企合作。校企交流力度的不足使 得很多学校对“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仅限于“校外实践教学 基地”这种单一的形式上。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教育也 应该以开放、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学 院近年来积极创造与企业之间交流的机会,不仅先后与启明 星辰、奇虎360等企业就校企合作和学生就业问题展开友好
洽谈,更是与东大东软,中软国际等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 议,将校企协同育人的计划落实到实际的文件中。学院在不 断地交流中博采众长,吸取企业对协同育人的建议,也深化 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进一步扩大合作、探索校企 协同育人的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穿针引线,搭建交流平台。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
生缺乏与企业间的交流途径和上下级学生实践经验的交流
方法,教学成果缺乏横向的展开,也不能纵向的传承。
自2009年,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创建“学生创新实 践中心”,通过这个平台将学生学校和企业联系起来,引进企 业的部分需求,作为学生实践的项目和学习的途径,取得了 良好的反响。创新实践中心作为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也
作为上下级学生之间的桥梁,深化了企业和学生、学校和学 生的联系,不仅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
显著的提升,更在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20 (19) 23
B E B B B B32020年第19卷第23期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
基于应用SP病人的高职外科护理教学设计—以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为例
□张向锋马帅苗茂云柳佳良
【内容摘要】本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阐述高职外科护理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的创新,培养创新型、临床实用型护理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护理教学;信息化;急性阑尾炎;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潍坊护理职业学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编号:20180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张向锋,马帅,苗茂云,柳佳良;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通讯作者】马帅(1987. 1 ~ ),男,山东青州人,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生理学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 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m。信息化 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安排教学环节,实现教学 目的。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课程选用的是“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外科护理学》消化系统中的“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 理”,教学时间安排为2学时。该教材与护士职业标准及岗 位能力要求衔接紧密,能较好地适应以能力评价为主导的护 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符合专业、职业需求和学生的 实际情况。
(二)学情分析。以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为授课对 象,他们思维活跃、思想独立、网络信息处理能力较强、实践 操作能力较强,但也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学习主动性、对
上下级学生的成果交流中让教学成果有了纵向的传承。
这种学生企业交流的平台并不仅限于让学生“走出去”。学院同时举办了一些特色活动将企业“引进来”,比如“网络 安全大数据论坛”、“IT科技文化节”等活动都邀请了诸多企 业参与其中。更举办了一系列的“校友大讲堂”活动,邀请在 各大企业中的学长,前来分享成功的经验。
在学校的促进下,学生更加了解企业的需求,企业也更 加了解学生的能力。学生和企业对于“校企协同育人”的认 知和参与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三)兼收并蓄,加强企业参与。企业是培养方向的风向 标,校企协同育人应该贯穿到整个培养计划之中,而不是走 马观花,浅尝辄止。
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多年以来高度重视企业在人 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引进企业优秀的教学资源,更 是让企业深人参与展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定期收 集企业反馈意见,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 力,受到社会的青睐。另一方面,学院在与企业的交流中开 创了“大二两周认知”的实践环节,给大二学生创造了在企业 进行专业认知实习的机会,为期两周,期间参观企业的各种 设备,参与简单的项目工作,参加企业的一些活动。这种认知给学生大四实习提供了良好的铺垫,给学生的学习明确了
目标。
在学院近年的培养工作中,一些合作企业发挥了越来越
大的作用,企业在校企协同育人的工作中有了更好的参与感
与责任感,学生作为三方主体中的直接受益方,无论是理论
体系还是实践能力都得到了稳步的提升。
(四)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反思。学校有一流的科技,企
业能为之创造价值,学生则是科技从学校流向企业的纽带。
学校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综合人才,企业为学校培养
创新型综合人才提供新的思路,校企协同育人对增强学生的
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凡的意义。
现阶段校企协同育人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的
完善,如何让校企双方在“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下相互促
进,形成良性循环,以培养出更加优秀、更加适应当今科技环
境的高素质人才,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话题。*1
【参考文献】
[1] 杨丽波,王玄_从教育到职业—
—共生理论视域下的英国
校企合作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职北技术教育,2017,33
[2] 周田田,胡华秀.英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及对我们的启示 [J].湖北社会科学,2008,10:173 -175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2020 (19) 23.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