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耕”,实践加反思
作者:雷玉英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44期
摘 要:教师要成长,首先得从内心热爱教育,才能静下心来“深耕”教育。我们在实践加反思的过程中“深耕”,一步步积累自我成长,一点一滴促进学生成才,在教育这片沃士必然拥有丰硕的收获。
关键词:深耕 实践 反思 教师成长
一、“深耕”教材,人勤地不懒
“种田七成管,人勤地不懒”,作为老师,第一管就是要“深耕”教材。教材是专家根据学生成长规律而撰写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深耕教材,首先是要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每个年级,每一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达到“掌控全局”的目的。然后要钻研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突出重点”的效果。
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多看专业书籍,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明白数学教学大纲上的要求,
知道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总体把握,领会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关爱学生最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深耕”学生,因材施教
作为老师,第二管就是“深耕”学生。课堂上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一堂课的成败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收获。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在备课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学生所处的环境背景。以下,我将从自己用同一个教学设计应用到城、乡两个不同学校班级教学时的情形进行对比,说明面对不同的学生,在教学前备好学生的重要性。[1]
场景一:
上课地点:沅陵荷花池
上课内容:数字与编码
上课前我和学生见面,让他们收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号码以及其它的数字编码。课堂中学生争先恐后地汇报了自己收集的信息:有身份证号码、门牌号、车牌号、电话号码、条形码、邮政编码等。然后老师用课件展示这些信息,此时学生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我乘机抛出问题:粗心的小马虎在课前也收集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但是不记得这四个号码分别是谁的了,你们能帮助他吗?接着组织孩子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成功地为“小马虎”解决了问题。在猜一猜环节中老师出示几个不同籍贯的身份证号码,让学生说出他们的信息。无意中出示了“夏雨”的身份证号码。恰好班上也有个叫“夏雨”的同学。“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致很高,开始窃窃私语。我问道:是我们班的“夏雨”吗?学生思索片刻了否认了,发现她们除了名字和性别相同,年龄和籍贯都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