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勤于反思,勇于实践是哪块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可能永远只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平上。
新课程强调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这样的反思既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改革教法,还有助于捕捉灵感、积累经验。所以,教师要勤于反思。
教师要勤于反思,提高反思能力。首先要明确教学反思的含义。教学反思的基本含义有三点:第一,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重点在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教学反思是以追求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动力,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第三,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学反思要求把教和学统一起来,在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提升能力,丰富思想,享受专业成长。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提高反思能力呢?教学反思可以在以下过程中进行:
1、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教师每次课后可以用五至十分钟的时间,通过教学日志的形式,记录对自己专业成长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以及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质疑、思考、灵感、顿悟等,及时总结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同时要善于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来捕捉教学的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常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将这些及时记录下来,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2、在不断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有思想、有智慧的教师,做到不人云亦云,不唯书唯上,不墨守成规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学而不厌”是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只有做到“学而不厌”,才能保持教学有源头活水,才能创造有生命、有活力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就这样要求他的教师:“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不断补充其知识的大海”。他认为,这样,“衬托学校教科书的背景就宽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更明显。语文教师还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不能登堂入室、达到高屋建瓴的教学境界的。
3、在相互借鉴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 。可以通过一周一次的教研会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的经验交流,对教学问题进行研论,彼此借鉴。另外,通过语文教师的集体听课、相互观摩、讨论分析,能从中学到优秀教师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这也是一种“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可以在不断探究和反思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如果教师不能勤于反思,那么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想要提高就会很难。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虽然谈的是学习,但我认为它同样适用于教学。只埋头教学而不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就会感到困惑。困惑不能消除就会感到茫然。只反思而不付诸教育教学实践,教学园地就会因无人经营管理、没有先进管理经验、方法而长满杂草,甚至荒废。所以,也可以说“教而不思则茫,思而不思则荒。”勤于反思会有颇多收获。我是一位有十五年教龄的中学语文教师。以前我只是埋头教学,由于工作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效果还不错。但是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几乎没有,学习非常被动,课堂气氛沉闷。这样的课堂还是学生的吗?我不得不进行反思。经过反思我意识到自己过于严肃,使学生望而生畏,甚至不敢开口回答问题。于是我努力改变自己。上课前调整情绪,面带微笑进课堂,对于回答问题的
学生不讽刺、不训斥,而是给以恰当的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课堂气氛渐渐活跃起来。由此我知道,学生就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也会对你笑。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不断进行反思,学生渐渐与我亲近了,教室里经常会传出欢声笑语,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我周围也有一些勤于思考的教师,他们不仅教学成绩优异,而且业务能力提高很快,深得学生爱戴。
有些教师可能会说:“我也反思了,能力怎么没有提高?”经常反思和偶尔反思是有区别的。偶尔反思是间断性的,不能形成系统。经常反思是连续性的,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可以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可以摆脱匠气,增长悟性。可以增强理性,不断提升理论水平。,试想想,偶尔反思的收获大还是经常反思的收获大?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学设计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只有反思才会发展,只有研究才会发展。因此教师要勤于反思,使之经常化。不仅要反思教学过程,还要反思教学态度、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课时安排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