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候莉敏教授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十年探索与反思的心得体会
第一篇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侯莉敏教授作了题为《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十年探索、反思与未来》的主旨报告。侯莉敏教授强调,课程问题是教育研究的永恒课题,2010-2020年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十年,承担着承上启下、开创新局面的重大任务。因此,侯莉敏教授以“回顾、反思、展望”三个关键词,阐述了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十年发展历程。
首先,侯莉敏教授从课程价值与理念、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实践成果三个方面梳理了近十年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探索的脉络和收获。2010年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确立了以幼儿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不断回归教育本质;从而幼儿园课程改革呈现了多元、开放的趋势,涌现了一批优秀成果。
接着,侯莉敏教授提出,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反思的内容,去应对的挑战。如课程、教学与游戏等基本概念在边界及关系上仍需要厘清;对国外的借鉴模仿与
基于本土的创新实践之间仍有待突破;科学的教育观念落地教育实践仍存在着一定的落差。
最后,侯莉敏教授从重新审视“教什么”和重新思考“如何教”两个角度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希望指向当前和未来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必须遵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尊重幼儿整体性发展原则,坚持生活化、自然化、游戏化的课程理念,构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具有学习与创新素养、生活实践能力、合作与探究能力的人的发展适宜性课程。
第二篇
她长期奋战在农村的主战场,为儿童的成长振臂呼吁;她多年奔走在教育的最前线,成为幼教领域的领路人。她一直致力于幼儿教育研究改革,在广西幼儿教育事业的广阔天地里躬耕不止,成为走在广西学前教育前沿的“探路者”。
多年的孜孜追求,照亮了无数孩子童年的前路,也让我们看到了学前教育冉冉升起的光芒。
她就是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广西教
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侯莉敏教授。
第三篇
2014年的北京金秋,是侯莉敏记忆中最闪亮的时光——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主办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侯莉敏教授与另外6名广西优秀教师代表一起参加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她主持申报的《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获得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学前教育这个领域,侯莉敏教授一直是个勤劳的耕耘者,也是领头羊,领航员。作为学前教育的研究者,她一直将教育研究摆在第一位,她关注儿童的成长,更关注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问题,带领着许多幼儿园组成研究团队,致力于改善学前教育的现状。历经多年的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目前,她已成为广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与幼儿教育改革的领物。她和团队不仅取得一些成功经验,2014年侯莉敏教授到美国哈佛大学教育论坛演讲,更是将广西的学前教育经验推向了国际。
“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多民族文化对儿童的发展会产生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侯莉敏教授就牵头组建研究团队,对广西学前教育实施综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基于调研现状的分析,挖掘和整理多民族文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的课程内容,构建和创新了适合不同区域幼儿园、不同幼儿发展需要、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通过游戏和其他多种富有广西民族元素的学习活动,帮助幼儿获取与多民族文化相关联的学习经验。为了研究的深入开展,团队建立了集“开发-实验-示范”为一体的实践联动机制,设计了不同层次教师的培养培训、课题研究方案,采取“点-线-面”的辐射方式,从市县到乡镇,层层指导层层带动,从源头打破了研究容易浮于表面的问题,贯通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课程实践机制,实现了幼儿园教学研究与指导的机制创新。研究所构建的丰富多元课程资源平台,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等教育行为提供了支持,也为教学成果在广西幼儿园中的辐射推广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