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法探究及反思
作者:胡璟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04期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呼唤着学者型的教师。所谓学者型的教师,除了具有扎实而宽广的专门学科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第一线的教师不光只从事课堂教学,还应从课堂中发现教育问题,探究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即我们常说的进行反思性教学。七年级是学生由小学到中学的一个转型期,环境的改变,知识结构和内容的改变,使得教学中有很多问题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去反思每一堂课,对每一篇文章的每一个需要处理的细节都做详细的教法探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经典散文,历年来一直被选入各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在现行的人教版课本中,这篇经典名作第一次以“成长”的角度选入课本。因此我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训练要求,特设计三个主要环节,力求创意:借助多种形式诵读,感知内容,体味情趣;通过多角度品析,感受语言;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多层次评说,体验“成长”,感悟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多种形式阅读,从而让学生认知字词,初步感知文意;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作者鲁迅及写作背景,让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进而走进文本。课堂中采用了速读、默读、跳读和精彩语段的赛读,让学生反复巩固字词、体味字词的妙处,从细节感知方面走进鲁迅的童年生活。在精彩语段的赛读这一环节的设置上,比较成功:不仅活跃了课堂,也让学生在文本探究中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通过反复的诵读,学生对于字词的掌握也很扎实,做到了课堂的识记和吸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课前预习只有少数学生完成,所以不能顺畅、流利地朗读;在作笔记方面,虽然经过第一学期的适应,但收效不好,作笔记太机械,不动脑子,为完成任务而作。改进措施:预习对于语文学习相当重要,今后在布置时不能只在口头上要求学生预习,而应采取多样的形式:比如读后感、分层次设计相关的问题做成书面作业、自主设计本课时的导学案;且要将具体要求细化一些:比如字词要查字典,标出拼音和意思,并反复读三遍,课文阅读两遍并签字,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赛读可以使气氛活跃,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若能再选两个学生做评委,学生的点评会让大家的参与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