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简析

更新时间:2023-06-08 13:30:11 阅读: 评论: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简析
鲁迅(公元1881年—公元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鲁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小说集《狂人日记》《彷徨》,散文集《野草》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被收入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描写了生动有趣的童年生活,全文描述了两大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虽然百草园很荒凉,“确凿只有些野草”,但在园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以捉虫、捕鸟;可以拔何首乌等。这对童年的“我”来说,无疑是最好的乐园。在写百草园之乐时,其间还穿插了“美女蛇”的传说,让人更觉得趣味无穷。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藤野先生》简析
    这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对日本留学生或的回忆。高度赞扬了藤野先生诲人不倦、治学严谨的精神,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
文章一开头就写目击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激起自己想“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接着写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是此文的主体,着重写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教育的深厚情谊,以及放弃学医的思想变化原因。这部分在写藤野先生之前,叙述了从东京去仙台的途中所见以及在仙台医专所受的优待。最后“从离开仙台之后”到结尾,写出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以及藤野先生给鲁迅的激励和鞭策。鲁迅回国以后,之所以没有和藤野先生通信和寄照片,这是“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写了”。这里透露了作者对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的失望和不满,从而也觉得无法报答藤野先生对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关系和期望,含蓄的笔调更加强了文章思想的深度。接着写对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怀念:我“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激励的一个”。在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后,鲁迅先生更进一步揭示藤野先生的思想境界:“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是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
的医学”;“是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专传到中国去”。正因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乃是对中国人民的关心,所以鲁迅怀着深深的敬意赞颂“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秋夜》简析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在小说、杂文领域成绩卓著,而且他还开创了“散文诗”这一领域的全新文体。《秋夜》就是其中名篇之一。
《秋夜》写于1924年9月,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诗,全文从内容上分为后园的景象和室内的景物。后园,文章首先点出了全文的主要景象—枣树,这是本人描写和赞颂的主要对象,之后依次出场的是“夜的天空”“小的粉红花”,织就了一个迷幻狂乱的世界,从而引发读者独特的感受。室内,主要写了小青虫扑火牺牲这一事件,作者“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表达了对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人们的无限敬仰和怀念。
这些秋夜的景色组合在一起,实际上就构成了当时中国现实的完整画幅,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能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现实,鼓舞斗志。这篇文章语言凝练含蓄,色彩鲜明,具
有诗的韵味。如文章一开头,就直接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段文字显得含蓄隽永,韵味极佳。
枣树,是本文讴歌的主要对象,两株枣树,重复点出,有如银幕上的两个特写镜头,使其各自以鲜明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的面前,如雕如镂,令人印象深刻,而且语言有鲜明的节奏感,显得铿锵有力。当然,除了第一个自然段的描写堪称妙手偶得的佳句,耐人寻味外,作者写其他景物的语言也显得凝练含蓄,寓意深刻。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简析
这篇散文写于1923年,文章从作者与友人一起畅游秦淮河写起,巧妙地以“桨声灯影”为行文线索,按着时空顺序,由利涉桥写到大中桥外,从夕阳西下写到夜色阑珊,描写了完整的游踪。同时,其中又贯串着作者的情感线索。在开始的游程中,作者的心境是平静的,从容品味,赏心悦语,身心都陶醉在秦淮河入夜的景色中。并且在描绘灯光、水色和月光时,将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了进去。而后秦淮河中的妓船,使朱自清“遇着了难解的纠纷”,文章就此出现了一个大转折。作者的心绪起了变化,由对美景的沉醉转为落入现实的惆怅。而文章的后半部分,就在作者表现自己“幻灭的情思”中,为读者造成了一个回味想
象的空间。

本文发布于:2023-06-08 13:30: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2022111939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简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简析.pdf

标签:先生   作者   中国   文章   秦淮河   读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