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园忆童趣,
书屋感成长因李豹
摘要:摆脱当前教学现状的影响,
重新解读文本,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我读文本;目标设置;教学内容精要一、我读文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
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
的童年生活。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
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
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
教学现状一:这是是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散文,
文章反映的是童年生活,但是文中的生活却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而且该文是鲁迅先生的文章,除了向学生展示先生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更是蕴涵着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这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很多人拿到这篇文章时,总是觉得内容多而无从下手,要么把文
章分解得“体无完肤”,要么就是老牛拖破车,
逐个重点句段渐次分析。但是,教完后总觉得不是滋味,
缺少激情,更缺少与作者、与学生交流共鸣的愉悦。
教学现状二:通过两处生活的对比告诉学生,
文章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呆板的封建教育制
度、教育方法表示了略微的不满,
以及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束缚。这样的教学过程往往是老师讲得很累,
学生未必真能理解作品的内涵,学生迷茫,老师也有“一厢情愿”的痛苦。更
主要的是这样的教学也不符合新课改理念,课程标准强调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强调尊重个人感悟。要整体感知,就必
须站到一个高度来俯瞰整篇文章;
要尊重个人感悟,就必须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资源中自信的思考、
品味。再读文本思考:百草园生活所表现出来的热爱自然等是毋
庸置疑的,那么重点在三味书屋生活,
是否如大家所说的是作为百草园生活的反衬,我觉得不尽然,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的生活都
是童年生活的一部分,百草园侧重于无忧无虑的童趣追忆,
三味书屋生活侧重于成长感受,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
也更符合单元要求。况且鲁迅自己在《朝花夕拾。小引》
中也这么说,写这本散文集时,是他生活中最辗转流徙、
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可见,三味书屋生活并
非众人想的那么不堪,它也是快乐的回忆,
是成长的见证。鉴于以上因素,我认为理解好“乐园忆童趣,书屋感成长”这
一思想,就能很好的理解文章主旨。
二、教学内容精要(一)重回乐园,寻访童趣
1、乐在何方,趣在何事。百草园的精美,
美女蛇故事神秘,冬日捕鸟的乐趣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乐趣。
2、美点追踪品读百草园美景。这篇散文的一个写作特点是诗
意浓郁,这表现在文章地段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上。
百草园虽是一个荒凉的普通园子,但鲁迅却能以生花妙笔,把它写得混团锦簇,
有声有色、他用朴素的毫不雕饰的笔墨,把菜畦、石井栏、皂荚树、
桑葚、鸣蝉、黄蜂、云雀、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等常见的景物,化平凡为神奇,描写成一幅生动自然的、绚烂夺目的
风景画,使人仿佛置身在那个园子里。这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
写作手法,确实是要有深厚艺术修养的人才能运用自如的。
3、雪地捕鸟,感受活蹦乱跳的童趣。
鲁迅说最好玩的是冬天雪后的百草园,最值得回忆的是冬天雪地捕鸟,
文章写怎样张设机关,鸟雀如何入彀,闰土父亲如何传授方法,
自己又如何不行,虽然着墨不多,但却相当传神,如文中捕鸟的几个动词“扫开、露
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简洁却不失形象,
将捕鸟的全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富有画面感。
可以说这是一幅充满了儿童乐趣的动画,你简直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孩子们欢蹦乱跳的情景,听到快乐的欢声笑语。
(二)回味书屋,感受成长前面我们说过,很多人认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是对比关系,衬托关系,是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
三位书屋生活,从而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束缚和伤害。
我认为这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对
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对童趣的回忆和对成长的感念,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三味书屋中,虽然先生严肃,规矩多,
拜师行礼,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读的书难懂、
难读。但是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快乐呢?人总要成长的,成长总离不开规范的,
当告别了自由自在、放纵任性的童年后,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成长的需要,三味书屋是鲁迅成长的第一步,这怎能不令人怀念呢?
更何况在三味书屋中还是乐多于“苦”的。
1、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来说无不充满
着奇异的新鲜感。
2、读书乐,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
读中的乐趣也自然加多;“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的“人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
3、课间休息乐。书屋后的小园,
可以爬树折腊梅、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等,自然是我乐意所为;
读书疲惫之时,偷描小说绣像,更是一大快事;“指甲上做戏”又别有情趣。
4、收获乐。知识渊博的先生,自然教给我许多以前不曾知道
的东西;读书“渐渐加多”收获自然不少;而且“画的画,
也多起来”,“成绩却不少了”,还用画画了钱。
5、先生乐。“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
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方正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我”的崇敬,给我带来了人生的
最大乐趣;不仅当年印象深刻,
而且至今难忘。回忆的东西总是那么的美好,
总是那样的令人神往,鲁迅在回忆自己的童年,他渴望回到自己的家。
他是在用笔勾勒自己的童年,点亮童年的那一盏灯,站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阁楼上,
童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虫,在鲁迅看来是如此的招摇,美好。在灯下,对自己轻轻地诉说:那里刻录着自己的童趣,那里记载着自己的成长!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深阅读’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FJJKXB19-558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永安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解读教材教法|精品课例
周刊┆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