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些知识点,而是通过体验活动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体验与感悟正是生命教育这门课程最大的亮点,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分享,在分享中领悟,在领悟中成长。《民族相处有礼仪》的说课,体现了《生命教育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1、 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习质量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自身。探究型课程设计为学生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学习条件。探究活动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多种方式的汇报活动使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 2、 切实做到师生民主平等的沟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民族相处有礼仪》一课,涉及的民族多,牵涉的知识面广,老师也不一定全部了解,故这次探究活动基本上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探究,这是学生所意想不到的。所以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平等沟通。从而使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跟近了,这样能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升。 作为生命教育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异彩纷呈的生命教育课,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体验生命、感悟生命。生命教育课程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等方面。因此我们提倡: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室的起点和终点,生命教育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要重视学生在课后的更有意义的后续活动,注重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 “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和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有相互促进,生命教育课程真正的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 |
本文发布于:2023-06-08 11:56: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196587692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地方课教学工作总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地方课教学工作总结.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