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课程评价工作解读与实施建议(5篇材料)
第一篇:地方课程评价工作解读与实施建议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关于学期末开展好地方课程评价周活动的解读和实施建议
本学期末,为加强对地方课程实施评价工作的组织与指导,进一步明确要求,加大力度完善和改进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标准,促使学校能持续、持久开展好地方课程期末评价工作,针对评价周活动的开展,特做如下解读和说明:
一、明确开展评价周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三个目的和意义:
1.改革并完善地方课程的评价体系,改变用答卷形式考知识、考能力的现状。
2.为了让学校、教师有充分时间做好评价研究工作,希望通过研究让教师能采用多种方式来考察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透过学科评价考察学生能力,拟补纸笔测验的不足。
3.通过开展评价活动,检测地方课程学生学业水平及教师教学实施情况。
二、熟悉和了解评价周的具体内容
今年的评价周活动内容仍然采用主题评价和期末调查问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即“评价周活动”的重点是以主题式评价为基本形式,利用主题考察内容和问卷调查两项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实施课程效果进行检测。但今年主题考察内容的确定上要一改变往日由学校自主选择确定为我们进修学校小教部统一制定。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有部分学校在主题确定上理解有偏差,没有改变用答卷形式来考察学生知识与能力做法,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在继续加大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削弱了学生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多数任课教师身兼数职,有学校教师同时兼任三科地方课,期末实施评价工作量大,而且个人研究力有限。因此,今年我们在总体主题评价内容设计中从主题的确定到评价形式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制定了统一评价标准。下面就三项设计的内容做如下介绍: 1.关于主题考察内容的确定
(1)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完成的综合性的真实的任务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求学生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综合的,有意义的任务。
(2)主题的确定依据:根据教学目标,选取本学期教材当中内容作为某一主题,或能密切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通过创设情景来确定主题。
2.关于评价形式的设计
(1)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围绕主题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他们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和了解。
(2)评价的形式有:语言表达(讲故事)、空间表达(画一画草图)、内省表达(写读后感、观后感)等等。
(3)举例说明:如人文与社会学科,让学生做一项内容的资料调查来观察学生调查时的整理与归纳能力,而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回答调查结果;再如,技术学科通过评定学生所做的小制作、设计一项物品的草图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3.关于评价量化表的设计
(1)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根据评价描述项目内容进行任务达成,通过自评来评价自己完成任务的效果;二是易于教师操作,教师只要根据其评价项目中描述和参考四个等级评价细则即可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总体评价。
(2)设计依据:主题评价内容都是开放性的任务,因没有固定答案,所以具有多种可能性。因此我们设计的评价内容都是根据考察主题、任务和要求以及最后所要达成的效果而作出的总体评分标准。(3)评价内容:评价表单内设计采用表格式,有各项评价要素描述项目、学生自评、教师评价栏目,还有四个等级评价细则,依次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在四个等级后面有详细的评价说明。
总之,我们主题评价设计遵循主题性、开放性、多样性的原则(开放性可以理解为开卷考试),设计的主题、形式、标准目的明确,层次清晰,环环相扣,重在通过此主题评价的实施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但是,我们今年确定的主题、评价形式和评价标准也只是给学校提供的范例和参考,不一定能完全符合各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需要,今后主题评价还是由学校自己来确定,学校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且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评价机制,评价内容、评价标准。
三、关于实施评价周活动的时间
评价时间周期为一周,统称为“地方课程评价周”。此次主题评价考察和问卷调查时间由学校统一规定。各科主题完成任务时间分别为:人文与社会三天;技术一天;生命教育40分
钟。
四、关于实施评价周活动的操作流程和实施建议
(一)学校要成立地方课程评价领导小组,有计划有序地开展好评价周活动。
建议:学校根据各科主题任务完成的期限,统筹合理地安排考察时间,可采用课内加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察,切记加大学生课业负担。
(二)学校要对所有涉及参与考察的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实施工作。
1.对负责考察教师的要求:熟悉了解此次评价周活动目的、内容和操作流程及要求,认真做好管理与实施工作。
问卷调查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如实填写问卷,避免出现雷同卷,可根据实际单人单桌回答问卷。笔答问卷时坚决杜绝干预学生作答的行为,不要从小就培养学生弄虚作假的行为。
主题考察内容:因本次考察和问卷内容都呈现在一张纸上,且各科完成期限较长,要避免
丢失或破损,按照完成期限及时收取学生考察成果资料。
2.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1)做好评价。研读理解评价细则内容,根据评价细则,采用等级制综合评价学生,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2)注意过程性材料的积累。将学生评定表单后附主题考察成果资料一起装入成长记录袋。(3)做好质量分析。
问卷:对各年级问卷做抽样分析,形成数据或文字分析报告。重点分析学生回答问卷内容情况及其原因、今后对实施地方课程的意向。
主题评价:不用做质量分析(不可使用平时小教部下发的期末质量分析表),每个年级写一份主题考察分析报告即可。
要求:如实填写、如实分析、不应付。
(三)学校要做好总结上报成果工作
评价周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总结,及时向我部反馈此次活动总体开展情况。
1.形成抽样分析报告。
要求:每个年级形成一份问卷和主题内容两项相结合的考察分析报告呈报小教部。
2.提交部分学生考察成果资料。
要求:不同年级、不同等级的学生考察成果各3份以上,包括问卷内容。呈报形式:上传照片或复印件。发送的文件要标清类别以压缩文件形式放送,发送时注明单位。小教部邮箱:*************** 3.做好评价工作总结,将此次评价周活动作为一项内容写进期末教研工作总结当中。
三项内容上报时间为:2014年1月15日 我部将全天收集材料,如不能及时上报,请及时联系说明。
宁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研培部
2013年12月20日
第二篇: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富强学校2013.5
随着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我们在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贯彻落实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努力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收到一定的实效。现将本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情况及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首先在校本课程建设,开发实施方面:
(一)工作思路
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落实校本课程设置为基础,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结合我校实际,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制定计划,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二)主要工作
1.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
我校根据上级关于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要求,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通过学习,认识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依据;明确校本课程的涵义及其应具有的特点;知晓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念及意义。进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奠定基础。
2.精心准备,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的基础上,我校认真研究,转变观念,挑选精英、骨干人员,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成立了以姜校长为组长,以刘校长、冯主任为副组长的研发小组。
3.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确立校本课程的内容,并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计划,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我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强调以学校为基地(
本位)。于是,我校适时结合实际,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人员认真研究,制定学校校本课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