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简单地被归纳为"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孙中山先生将其译之为“民有”、“民治”、“民享”。“民有”是政为民政,“民享”是政以养民,“民治”是政由民出。前两者直接对应着民本思想,而民治思想则非中国民本思想所有。中国的理想政治架构是在贤明君主政治下施行民本主义,而非直接由民掌握政治主权,这种模式也被称之为“启蒙专制主义”。君治民的手段主要是化民,“正德”等事就是西方所谓的“启蒙”。所以,民主思想包含着民本思想,是民本思想的完善和飞跃;民本思想是民主思想的组成部分,两者一脉相承,确立民本思想有利于催生民主思想。传统中国的民本思想无法跃升为民主思想,其问题主要出在德位不能兼修的统治阶层。二千多年的治民非民治模式塑造出来的政治文化格局完全是围绕着统治阶级打转。牟宗三认为没有民治的民主最终只会形成没有保障的民有和民享,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君亦或民本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纠缠不清的根本原因$
不过,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我们不可因为传统政治民治观念的缺失或理想统治者的难求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进而认为中国文化没有人本精神;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将民本思想定位为尚未完善的民主思想,这也启发我们人本思想中所强调的民治观念不应该也不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得,而要在与西方文化的接洽中逐渐接引和培植,最终找寻一种能够嫁接在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基础上的中国式民主理念$
(作者: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邮编130000)'诗经•国风》中的鸟类
□刘厚超
《诗经》是孔子编辑整理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一部记录我国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孔子曾经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在《诗经》众多的篇章里,对鸟兽草木的描写占据着重要位置。笔者尝试将《诗经•国风》中所描写的鸟类逐一整理出来,以飨者$
1.雎鸠,见于《周南•雎鸠》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雎鸠,鹰类水鸟,上体暗褐,下体白色。趾具锐爪,适于捕鱼。朱熹《诗集传》:“雎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0,今江淮间有之。”明汪廷讷《种玉记•尚主》:“偕伉俪,乐衾5;歌燕尔,咏雎鸠$”《薛
君韩诗章句》说:“雎鸠贞洁慎匹$”《易林•晋之同人》曰:“贞鸟雎鸠,执一无尤。”相传此种鸟有定偶,故以喻男女之恋。
2.黄鸟,见于《周南•葛覃》一睨黄鸟于飞,集于灌木;《邺风•觊风》睨皖黄鸟,载好其首;《秦风•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
黄鸟,麻雀的一种,全身羽毛以黄绿色为主。《山海经•北山经•北次三经》:“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F,食之不妒。”相传,人吃了黄鸟的肉就不会产生妒忌心理。《尔雅•释鸟》:“皇,黄鸟。”郭璞注:“俗呼黄离留,亦名搏黍。”郝懿行《义疏》:“按此即今之黄雀,其形如雀而黄,故名黄鸟,又名搏黍,非黄离留也。”曹植《三良》诗:“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唐•李白《江南春怀》诗:“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汉•高句丽琉璃明王曾作《黄鸟歌》:“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
3.鹊,见于《召南•鹊巢》一维鹊有巢,维鸠居之;《鄢风•鹑之奔奔》一鹑之奔奔,鹊之僵僵;《陈风•防有鹊巢》一防有鹊巢,邛有旨苕。
52
鹊,通称喜鹊,背部羽毛黑褐色,肩、颈、腹部羽毛白色,尾长,叫声响亮,民间认为听见它的叫声是好兆头$《本草》:“鹊大如鸦而长尾,尖_黑爪,绿背白腹。上下飞鸣,以音感而孕,以视而抱。……灵能报喜故谓之喜。”《正字通》:“鹊春三月乳子,已,舍巢去,他鸟居之。涉秋首无毛若髡,能制猬。鹊所在猬必反腹受其啄,鸣木上猬伏不能兴$又练鹊,白毛如练带,俗呼拖白练。山鹊曰g$又喜鹊,小说谓之神女。藏经谓之刍尼。刍尼,梵语鹊也。”
4.鸠,见于《召南•鹊巢》一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卫风•氓》一于嗟鸠兮,无食桑1$鸠鸠),今名八
哥《说文》:“鸠,从鸟九声$”《禽经》:“九鸟曰鸠。或曰鸠字从九以此。”又曰:“拙者莫如鸠,不能为巢。”《正字通》:“鸠能聚阳气,故取义于聚。”《列子•天瑞篇》:“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究也$乃变而为一,故名鸠,此鸠所以从九也$《玉篇》或作旬$”
5.雀,见于《召南•行露》一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雀,特指麻雀,鸟类的一科,吃粮食粒和昆虫。《说文》:“依人小鸟也$从小隹。读与爵同。即略切。”段玉裁注:“依人小鸟也。今俗云麻雀者是也。其色褐。其鸣节节足足。”
6.燕,见于《邺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燕,即燕子,分为雨燕、楼燕、家燕、岩燕等种类,翅膀较长,尾巴像张开的剪刀,羽毛黑色。《说文》:“燕,玄鸟也。簫口,布液,枝尾$”《尔雅•释鸟》:“簫口。故以廿像之。布液。故以北像之。枝尾。与鱼尾同。故以火像之。”
7.雉,见于《邺风•雄雉》一雄雉于飞,泄泄其羽;《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雉,俗称野鸡,雄雉尾长,羽毛鲜艳美丽。雌雉尾短,羽毛黄褐色,体较小。善走而不能久飞。肉可吃,羽毛可作装饰品。《尔雅•释鸟》:“雉绝有力奋。伊洛而南,素质五彩皆备成章曰睾。江淮而南,青质五彩皆备成章曰鹤。”
8.雁,《邺风•匏有苦叶》——離離鸣雁,旭日始旦;《郑风•女曰鸡鸣》一将翱将翔,弋凫与$
雁,鸟类的一属,可分为灰雁,白雁和黑雁三种。形状略像鹅,群居水边,飞时排列成行。《康熙字典》:“雁鸟也,此与鸟部腐别。腐从鸟为?雁从隹为鸿雁,礼舒腐当作舒雁,谓雁之舒者,以别于真雁也。舒雁谓之腐,犹舒凫谓之鹫也,经典鸿雁字多作腐$《毛传》曰:’大曰鸿。小曰腐$'按鸿,大也,非鸟名,从隹,从人。雁有入道,人以为挚,故从人。”
10.乌,见于《邺风•北风》----莫赤匪狐,莫黒匪乌$
乌,俗称老舌鸟或老鸦,全身或大部分羽毛为乌黑色,故名$多在树上营巢,常成群结队且飞且鸣,声音嘶哑。杂食谷类、昆虫等,功大于过,属于益鸟。《说文》:“孝鸟也。象形。”《小尔雅》:“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屈原《楚辞•涉江》:“燕雀乌鹊。”此外,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因以“乌”为太阳的代称$
11.鹑,见于《鄢风•鹑之奔奔》一鹑之奔奔,鹊之僵僵;《魏风•伐檀》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鹑,鹑的$古羽毛无者为,
斑者为鹑。后混称为鹤鹑。一种迁徙性雉类猎鸟,约18厘米长,上部棕黑色而有皮黄斑点,喉部呈黑
白二色,胸部为发红色的皮黄色,腹部呈白色。《山海经•西次三经》:“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本草》:“鹑大如鸡雏,头细无尾,,者足,雌者足短$#
12.翟,见于《卫风•硕人》一朱幘熊熊,翟
$
翟,即山鸡,性情活泼,善于奔走而不善飞行,喜欢游走觅食,奔跑速度快,只能短距离低飞并且不能持久,食量小,食性杂$公山鸡的羽毛艳丽,具有观赏价值,可作为高雅贵重的装饰品。《说文》:“翟,山雉尾长者。从羽从隹。”
13.鸡,见于《王风•君子于役》一鸡栖于桀,日之夕矣;《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郑风•风雨》一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齐风•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鸡,指普通家鸡,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
53
肉髯,翅膀短,不能高飞;雄性能报晓,雌性能生蛋。家鸡源于野生的原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家禽。《汉书•五行志》:“鸡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
14.凫,《郑风•女曰鸡鸣》一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凫,俗称野鸭,似鸭,体长60余厘米,喙宽而扁平且短,雄的头部绿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游于湖泊中,能飞。除繁殖期外,都过群集生活。
15-鸨,见于《唐风•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鸨,鸨科中型和大型狩猎鸟类,与鹤形目的鹤和秧鸡有亲缘关系,比雁略大,头小颈长,背上有黄褐色和黑色斑纹,腿长,不善于飞,适于奔跑$仅有三趾,体坚实,保持水平姿势,颈直立,位于腿的前方,与其他大型走禽姿态相同$《毛传》:“鸨性不树止。”正义曰:“鸨鸟连蹄,树止则为苦,故以喻君子从征役为危苦也$”
16.晨风,见于《秦风•晨风》一駅彼晨风,郁彼北林。
晨风,亦作“鹰鶴”,鹰和雕,泛指凶猛的鸟,用来比喻凶猛或勇猛。常用于比喻天性凶狠而令人畏惧的人或勇猛的人$鹰,鸟类的一科,猛禽类,嘴钩曲,趾有钩爪,十分锐利,捕食小兽和他类,养$,类的科,翅膀窄而尖,上嘴呈钩曲状,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黄色。饲养驯熟后,可以帮助打猎,
亦称“鹘”。《大戴礼记•曾子疾病》:“鹰鶴以山为卑,而曾巢其上。”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鹰隼乏采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
17.鹏或鸭,见于《陈风•墓门》一墓门有梅,有鸭萃止;《豳风•鹏鸭》一鹏鸭鹏鸭,既取我子,无毁我室。
鹏鸭,俗称“猫头鹰”,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也作鹏枭,常比喻贪恶之人。《玉篇》:“凫属。鹏鴨,恶鸟,捉鸟子而食者。又角鹏,一名偶鵰,一名勰鷄,一名鶴$”《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鹏枭鸣衡54扼,豺狼当路衢。”李善注:“鹏枭、豺狼,以喻小人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今凤凰、麒麟不来,而鹏鸭数至。”
18.,见于《曹风•候人》一维鹤在梁,不
$
鹤(鹤鹏),喜群居,捕食鱼类,亦称伽蓝鸟、淘河鸟、塘鹅。鹤鹏的嘴长30多厘米,有大而具有弹性的喉囊,羽毛为桃红色或浅灰褐色。《尔雅•释鸟》:“鹤,鶴鷄$”《注》:“今之鹤鹏也。好群飞,沉水食鱼,故名鶴鷄$俗呼淘河。”《正字通》陆巩曰:“形如鴨而大,喙长尺余,口中正赤,颔下大如数升囊,小泽中有鱼,共抒水满而弃之,水竭鱼出,乃食之。”
19.m鸠,见于《曹风•m鸠》一m鸠在桑,其子七兮。
m鸠,即布谷,亦作尸鸠。一种常见的鸟,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而具暗色横斑,其显著特点是双音节叫声,并把卵产于别的鸟巢中为它孵化。《诗•曹风•鹘鸠》:“鹘鸠在桑,其子七兮。”《毛传》:“m鸠,秸鞠也。m鸠之养七子,朝从上下,莫从下上,平均如一。”郑玄注:“兴者,喻人君之德当均一于下也。”后用为君以仁德待下的典实。三国•魏•曹植《上责躬诗表》:“七子均养者,m鸠之仁也。”
20.仓庚,见于《豳风•七月》一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豳风•东山》—
—仓庚于飞,熠耀羽$
仓庚,亦作“仓鵬”,黄莺的别名$《禽经》:“仓鳩,黛黄、黄鸟也$”张华注:“今谓之黄鹏,黄莺是也。”明•张煌言《妒妇津》诗:“古云粥仓庚,可以疗此痼。”清•王韬《淞滨琐话•白琼仙》:“妾无妬意,不烦君调仓庚羹也。”古代传说庚作妒,故云$
21.,见于《豳风•七月》一七月鸣貝鳥,八月载$
貝鳥,又名伯劳。背灰褐色,尾长,上嘴钩曲,捕食鱼虫小鸟等,是一种益鸟。它会将捕获的饵物穿挂在荆刺上,正如人类将肉挂在肉钩上,故又名屠夫鸟。真伯劳独居,鸣声刺耳,灰或灰褐色,常有黑色或白色斑纹$《易纬•通卦验》:“云
博劳,夏至应阴而鸣,冬至而止,故帝少曝以为司至之官$”《尔雅(释鸟》:“貝鳥,伯劳也。”
22.鹳,见于《豳风-东山》——鹳鸣于%,妇叹于室$
鹳,水鸟,羽毛灰白色或黑色,嘴长而直,形似白鹤,生活在江、湖、池沼的近旁,捕食鱼虾等,与各种鹘和鹭有亲缘关系$《禽经》:"鹳仰鸣则晴,俯鸣则阴。又鹳生三子,一为鹤,巽极成震,阴变为阳,震为鹤!巽为鹳$#'本草陶弘景注》:"头无丹,项无乌带!身似鹤,不善唳,但以喙相击而鸣$鹳有二种,似鹄而巢树者为白鹳,黑色曲颈者为乌鹳。陆巩曰%4鹳雀似鸿而b$—名负釜,一名黑尻,一名背竈,一名早裙$泥巢,其旁为池,含水满之,取鱼置其中,以食其雏。'"
23.鸿,见于《豳风(九2》——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
鸿,大雁的一种,一种大型游禽,体型流线型。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缘有较钝的栉状突起$雌雄羽色相似,多数呈淡灰褐色,有斑纹。《说文》:"鸿,鸿鹄也$从鸟江声$户工切$#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鸿,逗$此复举字之未删者$鹄也。黄鹄一名鸿$#《玉篇》:“鸿,嶋也$诗传云:"大曰鸿,小曰嶋$'”《陆g疏》:"鸿羽毛光泽纯白,似鹤而大,长颈,肉美如鹰$又有小鸿如凫,色白,今人直谓之鸿$”
《诗经》中所提及的鸟兽草木种类繁多,不胜枚举,目前已有美国夏威夷大学潘富俊的《7诗经8植物
图鉴》出版(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年),对《诗经》中的植物做了比较详细的考证$笔者仅对《国风》中所描述的鸟类稍加整理,作以浅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期待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诗经》鸟兽草木的探究,深入挖掘其中的巨大价值并取得更大的$
(作者: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邮编710048)
《论语》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BCD
□程泽阳
《论语(先进》有一章:“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J贼夫人之子$'子路曰:2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2是故恶夫佞者$'#在此章中,孔子不同意子路推荐子羔出仕,而子路应之以"何必读书然后为学”之语$由此出发,对于孔子何以批评子路,为学、读书、出仕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相关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一番$
一、子羔为宰之地考
子羔,原名高柴,又作子皋、季羔、季子皋、高子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高柴字子羔,少孔子三十岁”$又说:"子路使子羔为费A宰”,比《先进》篇所记多一"A#字,东汉王充《论衡(艺增》也作"子路使子羔为A宰”,由此生出异说$刘宝楠引戴望的观点:"'史记》2费’字后人所增$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释A在郛城宿县,未言费所在,知所见本无费字……子路以堕A后不可无良宰,故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