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美丽的小兴安岭》
尊敬的兄弟学校的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小学,来到我们这所播撒阳光的校园,愿今天爱的阳光、我们共同研讨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阳光注进每一个在场人的心里,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拥有灿烂阳光,播撒阳光的灵魂工程师。
一、巧用前置,目标更明确,课堂更高效。
李老师这节课其实展现的是我们上东小学的常态课,同时也是我们三年级语文组竭力追求、研究的方向——前置单的设计与运用。这节课上,李老师在课前先让学生进行前置学习,前置学习分为三个版块:即自主识字词、自主探究文本、自我拓展。首先学生通过自主识字词对易读错、易写错进行自我整理,然后带着自己的收获和疑惑进课堂;再则,学生通过思考课
文是围绕哪一个自然段来写的?(找中心段)进而螺旋上升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让学生自己去读文,自主在文中进行勾画,自由畅想自己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最后拓展收集课外有关树林、森林的诗句,不仅锻炼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让孩子形成主动学习、主动求知的习惯。老师通过学生的前置了解孩子本课所学的掌握情况,课堂教学活动就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难点问题进行生发,教学目标更聚集,课堂更高效。
二、课堂是前置的深入交流,处处迸发学生的精彩。
本堂课李老师先让学生通过前置学习,然后学生带着自己的收获、思考和问题,有准备进入课堂,课堂中孩子通过小组内的交流,激发生生之间思维火花,再通过课堂中的全班反馈,生与生面对面的交流、相互补充、质疑解答,整个课堂俨然成为学生学习乐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处处迸发的都是孩子们的精彩。
如:(举例)在分享第三自然段中夏天的小兴安岭时,一个孩子说:“‘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这句话可以看出夏天的树很茂盛。”另一个孩子马上补充说到我从“葱葱茏茏”、“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这几个词感受到树的茂盛……(根据当天课堂的生成举例)整个课堂,我听到的是孩子间相互碰撞后层层深入的对话,看到的是举起一只只跃跃欲试小手的孩子迫不急待想要去表达,这不是我们“自主课堂”一直追寻的目标吗?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完美的转变,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三、自主课堂,孩子活动“泼而有序”。
在整堂课上,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同伴分享让人印象深刻,可见李老师平时特别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如孩子们在课文中的勾画,我看很多孩子都非常认真,而且所有的孩子都是用直尺进行勾画。小组合作交流时,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轮到发言的孩子会站起来,发完言还因势问道:“谁与我分享?补充?质疑?”让同组内的孩子相互补充、质疑。在全班的分享中,孩子更是大方自然,语言规范,如:“我是***小组,先请我们小组的****发言。”“我从第**自然段中的……句子体会到……我觉得应该这样来美美读一读。”“谁与我分享”“谢谢你的补充”……孩子间不仅热烈交流、讨论,相互补充、质疑,而又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及建议,整个课堂活泼、充满活力,却又井然有序,真是“泼而有序”,当然这其中蕴含的是李老师平时的用心良苦和辛勤付出,真不是非一日之功啊。
四、重“语用”,巧点拨,练就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技巧。
教师幽默的语言,播音员般的声音,就像李老师所说让人是如沐春风,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恰如其分的介入,适时点拨,处处洋溢着老师的教育机智,也处处体现老师“语用”的意识,或借学生的疑问答疑而又生发把学生引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提升,或抓优美的句子品读、感悟、想象,或抓住课文精妙的用词来品悟……巧妙的点拨,让学生在交流中练就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技巧。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下面的举例根据当天课堂的生成举例)
1.“字”的训练
(一)酸
师:孩子们通过前置学习,哪个字容易写错呢?
生:“酸”我要忘记写左边“酉”里面的一横。
生:这个字我老是把它写不漂亮。
师:噢,那谁来说一说怎样把这个字写好呢?
生:这个左窄右宽。
生:右边的捺要舒展一些。
师:那请孩子们在练习单上写一写这个字呢?
下面是展示一个孩子的字进行生生评价,师再通过范写,最后孩子们写得字有明显的提高与变化。
一个生谈易错字,由生的疑问出发,巧妙设计,不着痕迹地提醒了学生正确书写“酸”字,并让孩子掌握方法怎样书写像“酸”一样左窄右宽的字。
2.品析语言,注重语言练习,提高孩子语文综合能力。
如:描写春天“树枝抽出嫩芽”中的“抽”,老师让学生看能不能替换成“长”、“生”
描写夏天“各种各样”的花,通过不同颜色的体会,再通过朗读来体现自己的感悟
再举一个当天析名的例子
举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总——分——总的结构布篇。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丰富了词汇,而且从中领会了汉语构词方式的灵活多样和汉语词汇的丰富多样,在生生、师生对话中提高了孩子们解字、品词、析句、赏篇的语文综合能力。
3.注重语言练习,鼓励学生乐于表达。
(举当天的例子)
当然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管怎样预设,试上多少次,每一次总会有新的生成,也会有新的困惑,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一直主动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反思,想方设法在点点滴滴中渗透“语用”,才能让我们语文教学之路越走越宽,最后恳请希望我们的李老师、听课老师们多给我们指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