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灵中播撒阳光
作者:卢丽君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年第02期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郑州市八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很早,从1993年起,孔清芬老师就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她主持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开设已有6年多时间。
孔老师打开一本本的咨询记录,向记者讲述学生们各种各样的烦恼和痛苦。他们有的为和异性同学处不好关系而苦恼,有的一想到考试就心慌害怕,有的男孩被起了一个女性化的绰号而十分痛苦,而有的女孩因为生活中遇到了来自成人的异性威胁而几欲寻死。在和孔老师的交谈中,记者意识到,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可以说大部分是由于家庭造成的。家长期望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等等,这些都导致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小华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上初一的小华是个聪明孩子,小时候测过智商,高达130。但这样一个高智商的孩子,学习却一塌糊涂。妈妈恨铁不成钢,对他非吵即打,生气时打他能把笤帚把儿打断。他和妈
妈的关系极其紧张,妈妈要是问一句:“作业写完没?”他会“啪”一下狠狠把门关上。因为和妈妈的激烈冲突,他曾愤然离家出走。他不爱学习,上课调皮捣蛋,影响别人,老师提起他就头痛。行为上的问题,是心理问题的反映。为了帮助他,班主任老师请他当了班里的心理健康委员,这样,小华就需要经常向孔老师汇报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讲着讲着,他说到自己心中的苦恼:不想学习,在学校坐不住,和妈妈冲突激烈。孔老师的原则是“助人自助”,帮助孩子想办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促进他自己成长。孔老师说:“你和妈妈有冲突,自己想办法没?我相信你一定能想出好办法。”小华认真地想了好多办法,可自己又一个个否定了。孔老师建议:“你自己和妈妈好好沟通一下,好吗?”小华说:“不行!我说不了两句话她的巴掌就举起来了!”于是,孔老师把小华的妈妈请到学校心理咨询室细谈。小华的妈妈说:“这个孩子真是没少费劲!所有的家教书我都看了,也听了周弘的报告,对孩子夸也不行,打也不行,真是没有一点办法了!”孔老师给他讲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他要尊重孩子,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能太心急。小华的妈妈叹着气说:“他干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这孩子不行了。”孔老师劝导她:“爱因斯坦、爱迪生小时候都是被老师放弃的学生,但他们的母亲都不放弃自己的孩子,把他们培养成了伟大的科学家。家长千万不能说孩子不行,不能放弃孩子。”孔老师建议她及时发现小华的闪光点,
改变表扬方式,同时给他一定的自由,让他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小华的妈妈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小华道歉。她接受孔老师的建议,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使母子关系很快缓和。孔老师又及时和小华的任课老师沟通,请他们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允许小华听懂当节课的内容后看别的书,只要不影响别的同学就行。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小华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学习也有劲了,原本一塌糊涂的成绩迅速得到提高,数学破天荒地考了86分。小华的脸上终于绽开了笑容,他开始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