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参考)

更新时间:2023-06-08 05:19:17 阅读: 评论:0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1.工程概况
本方案设计起点桩号K0+000,坐标为:X= 2789366.23058Y= 532803.32505;设计终点桩号为K5+334.790,坐标为:X=2792400Y= 529400。路线全长5334.790m,全线设有两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2X10,K0+200K0+300K5+120K5+160)8道涵洞。
2.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根据本项目在总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结合公路设计规范,确定本道路的主要技术标准为:
本次设计一律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设计速度:60km/h
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25m
圆曲线一般最小径:200m
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1500m
圆曲线不设加宽值最小半径:250m
最大纵坡:6%
路基宽度:10m
路面宽度:7m
小桥和涵洞:与路基同宽
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3、道路工程设计
3.1道路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原则:平面线形应流畅顺适,利于安全行车,与地形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计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条件、地质气候、材料来源等其它影响因素;处理好道路与农业、城镇、居民的关系,要努力做到“近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注意与农业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要占高产田地和经济作物田地,注意与农田水利设施、当地土地规划良好结合;充分重视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地貌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同时对特殊地质的处理将增加工程费用,应尽量绕避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必须穿越时应选择合理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生态平衡。
本路线起于206省道,止于店上村,总长5241.692米。线形设计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为依据,按60km/h二级公路的标准来进行设计。
根据道路规划红线拟定的平面线型,结合地形,进行道路线位方案的比选,并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主要采用的线形标准:
道路平面线形标准
项目
规范值
采用值
备注
计算行车速度(km/h
60
60
平曲线最小长度(m
140
186.891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60
60
3.2道路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原则:应满足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坡段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及竖曲线最小长度等);纵坡应均匀平顺。纵坡尽量平缓,起伏不宜过大和频繁;变坡点尽量设置大半径竖曲线,尽量避免极限纵坡值;缓和坡段配合地形布设;垭口处纵坡尽量放缓;设计标高的确定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水文、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稻田低湿路段还应有最小填土高度的保证;纵断面设计应与平面线形和周围地形景观相协调,应考虑人体视觉心理上的要求,按照平竖曲线相协调及半径的均衡来确定纵面的设计线;应争取填挖平衡,尽量移挖作填,以节省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依路线的性质要求,适当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泉州某地二级公路A段工程根据工程特点沿线经过农田地区应有至少2m的填土高度,跨河的大桥根据设计水位得到基本控制标高。泉州某地二级公路A段设计按以上控制因素进行纵断面设计,使各项控制条件相互协调符合要求。
道路纵断面设计根据平面布局进行拉坡设计,沿线主要高程控制点如下表:
沿线主要高程控制点
桩号
备注
规划或现状高程
设计高程
K5+334.790
206省道衔接
109.7
109.7
基于以上考虑,全线共设竖曲线12处,竖曲线最大半径为9000米,最小半径为1000米。
道路纵断面线形标准
项目
规范值
采用值
备注
计算行车速度(km/h
60
60
最大纵坡 (%)
6
3.016
纵坡限制坡长(m
600i=6%
800i=5%
1000i=4%
纵坡最小坡长(m
150
1030
凸形竖曲线
极限最小半径(m
1400
3063.058
一般最小半径(m
2000
3063.058
凹形竖曲线
极限最小半径(m
1000
9712
1)、道路横断面:
本项目为二级公路,路基宽度10m,路面宽度7m横断面布置沿线都采用相应布置形式。
1.5m(土路肩)+ 3.5m(机动车道)+ 3.5m(机动车道)+1.5m(土路肩)具体如图:
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2)路基横坡
机动车道横坡度2.0%,坡向外侧;土路肩横坡度3.0% ,坡向外侧。
3.4路基、路面设计
3.4.1路基设计
1) 路基边坡:
填方路基边坡,高度在6米以内,填土边坡为1:1.5,高度大于8米时设1.5米宽护坡道,然后按填土边坡1:1.75、填石边坡1:1.3放坡。
挖方路基边坡,挖土深度在6米以内为1:0.5,挖土深度超过6米时,每6米设一宽度为1.5米的平台,上边坡为1:0.75,下边坡为1:0.5,在地质较好的开挖边坡的下边坡可采用1:0.3
在地面自然坡度陡于1:5的斜坡上修筑路堤时,路堤基底应挖台阶,台阶宽度应不小于1米。                                                                                             
2) 挡土墙设计:
本设计中路堑在穿越山体的局部路段挖深较大,最大挖深接近15m,但由于是开挖山体,该路段为较稳定的岩质边坡,故不设路堑挡墙。局部高填地区设置挡墙,综合分析,本设计中全路线设置挡土墙如下:
挡土墙布置表
桩号
路肩衡重式
路堤仰斜式式
起点桩号
终点桩号
墙高
墙高
左(m
右(m
左(m
右(m
K0+140
K0+200
3.61
K0+300
K0+360
5.69
K3+100
K3+200
6.76
K4+420
K4+460
6.83
7.96
K4+480
K4+540
7.96
K4+720
K5+200
9.10
9.10
9.10
3.4.2 路面设计
1)案一(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各结构层材料及其厚度表
层位
材料
厚度
上面层
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4
下面层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8
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8
底基层
水泥石灰砂砾土层
35
  总厚度:75cm
2)方案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
6 初拟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各结构层材料及其厚度表
层位
材料
厚度
上面层
细粒式配沥青混凝土
4
下面层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8
基层
密级配沥青碎石
24
底基层
级配碎石层
35
总厚度:71cm
3)方案三(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砼路面各结构层材料及其厚度表
层位
材料
厚度
面层
普通混凝土
25
基层
5%水泥稳定碎石
18
底基层
石灰稳定土
16
总厚度:59cm
4)方案比选
  本设计对路面结构分别提出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两种结构方案进行比选,从道路工程造价而言,沥青路面结构造价比水泥路面高的多,且结构厚度也较厚,并该路线在山岭重丘区,因地形复杂不适宜沥青路面的施工,综合考虑该地区气候、环境等条件对路面的
影响后,最终采用水泥路面方案。
4、桥涵工程
4.1 桥梁工程
本设计中设有两座预应力砼简支梁桥,第一座起点桩号:K0+200,终点桩号:K0+300,是一座标准跨径20m的混凝土简支梁桥,第二座起点桩号:K5+120,终点桩号:K0+160,同样是一座标准跨径20详见路线平面图。桥梁横断面布置图如下:
桥梁标准横断面图
4.2 涵洞工程
在跨越排水沟槽处、通过农田排灌渠道处、平原区路线通过较长的低洼或泥沼地带、傍山或沿溪路线暴雨时径流易集中地带以及边沟排水需要时,均应设置涵洞。
涵洞位置和方向的布设,宜与水流方向一致。涵洞间距不宜小于50m,涵洞的设置应综合考虑施工、养护、维修的要求,降低建设和养护费用。
由于本路线经过较多农田地区,在设置排灌涵洞时,需考虑抢洪蓄水、集中轮灌、输砂洗碱和岁修清淤的特点,不宜压缩渠道断面和任意改变排灌水位,所以优先选用盖板涵洞,并且采用单孔涵洞跨越原有渠道,这样可减少积水高度。
涵洞类型与尺寸布置
桩号
尺寸(m)
涵洞类型
K1+340
1-1.5×1.5
钢筋砼盖板涵
K2+100
1-2.0×1.5
钢筋砼盖板涵
K2+500
1-1.5×1.5
钢筋砼盖板涵
K2+940
1-3.5×3.5
钢筋砼盖板涵
K3+360
1-1.5×1.5
钢筋砼圆管涵
K4+040
1-1.5×1.5
钢筋砼盖板涵
K4+400
1-1.5×1.5
钢筋砼盖板涵
K4+470
1-1.5×1.5
钢筋砼盖板涵
   
涵洞主要材料表
      部位
结构形式
帽石
台身
基础
铺底
截水墙
钢筋砼盖板涵
C30
C25
C25
M7.5浆砌
片石
M5.0浆砌
片石
M7.5浆砌
片石
5、道路交叉工程
泉州某地二级公路A段工程为公路二级道路,全线仅有一处交叉,即为起点处与106省道相交,将起点高程设为与省道相同。
6、沿线设施及其它工程
6.1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交通安全设施是道路最基础、最必要的安全防护系统,它对于保障行车准确、安全、快速、舒适,对于整个交通工程系统的合理运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良好的安全设施系统应具有交通管理、安全防护、交通诱导、防止眩光等多种功能。
6.2照明工程
本工程设计范围:道路桩号为K0+000K5+334.790.692,共计5.334km道路供配电设计。并按以下原则进行设计:安全可靠,便于维护管理、 施工方便,节约能源,经济合理、电气设计应满足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要求。

本文发布于:2023-06-08 05:19: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172757690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参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参考).pdf

标签:设计   道路   路线   涵洞   工程   曲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