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达
葛达,原名开大,号履五,还改为磊武,化名臧新群,保福乡大屋葛人。1892年,出生于中农家庭,颇有学识,思想进步,追求革命。1924年,在武昌任承法吏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曾任武昌县山坡区党部常务委员,武昌县党部执行委员,武昌县乡村小学教师研究所所长。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咸武鄂政务委员会副主席。1945年12月间,随新四军五师北上时,在礼山县被国民党军抓住,受尽酷刑,矢志不渝,惨遭杀害。
1923至1924年,葛达在武昌任承法吏时,参加了董必武通知领导的一些革命活动。1924年,因革命斗争的需要葛达回到保福传播革命知识。回乡后,他以游学的方式接近进步塾师和知识青年。谦虚而热情地同他们讨论国内外大事,共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激发爱国热情,引导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今天,保福祠的许多老干部谈起自己怎样参加革命时总是说:“我参加革命时履五爹带出来的”。
1926年8月,经过葛达的发动串联,保福地区很快地成立了农民协会,同时组建了武昌县党部。他在保福领导农民协会时,斗倒了大劣绅韩相卿,把没收来的财产,组织成经济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以解决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树立了农会的威信,大长了农会的志气,
鼓舞了广大农民的革命斗志。
“四·一二”政变后,葛达奉命转入地下坚持斗志,他为了使农民认清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狰狞面目,编写了很多歌曲,并亲自教唱,广泛传播。葛达在环境极端险恶的情况下,从事地下工作,出生入死,经常被特务监视跟踪,有些亲戚朋友对他不理解,劝他不干革命了,去教书过个清闲日子,以表明矢志革命的决心。诗云:
罪孽难招自首因,不甘枉尺直由寻。
况当万里难投止,何忍千家野哭频?
耳际风狂益惨厉,尽头热血更翻腾。
雪风世界任它白,我信人间总有春。
1937年,卢沟桥事件前夕,葛达遵照党的指示,在保福组织“战时乡村工作促进会,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武汉沦陷前,党组织派王水等来到保福组织抗日游击武装,葛达全力相助。他走家串户,昼夜奔忙,动员大批青年参加梁湖抗日游击大队。保福祠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咸武鄂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葛达付出了不少心血。
1942年,葛达任咸武鄂政务委员会副主席时,同村的一个参加了“梅花团”恶棍葛爽卿,造谣生事破坏抗日,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群众恨之入骨。一天,葛爽卿在保福街当众调戏妇女,群众在忍无可忍之下,把他扭送到政务委员会去,要求给以严惩。有人以为葛达与他同村,不会处理。过后怕遭到葛爽卿的保福,说这是“羊肉没吃到,会惹一身骚”。然而,葛达秉公执法,铁面无私,他接受了群众的要求,将罪恶昭彰的特务、恶棍葛爽卿正以法纪,处以极刑。群众拍手叫好,都说:“履五爹是当今的包公!”
1945年,日本投降,新四军五师奉命北撤,葛达由于年过半百,身体虚弱,又有足疾,不能随军长途跋涉,组织上安排他隐蔽在礼山县的隋村。不料这个村子的反动分子向国民党告了密,葛达落入了魔掌。
敌人知道葛达的身份,妄想从他的口里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于是用尽了威胁利诱的伎俩,可是葛达始终守口如瓶,只字不漏。残暴的敌人用刺刀戳他的小腿和肩膀,血流如注,他咬紧牙关,不吭一声,象尊铁佛。1945年12月的一天,肃风怒号,天昏地暗,那些黔驴技穷、气急败环的刽子手,惨无人道地把葛达活埋了。
葛达在坎坷的革命道路上,百折不饶,在凶恶的敌人面前将生死置之度外,充分表现了革
命志士的英雄气概和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他给后继者留下千古不朽的风范,他永远活在保福人民的心中!
(徐正忠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