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法国近代教育(1789~1871年)
第一节法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一、法国思想启蒙运动
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世纪前期,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为代表的自然神论者所提倡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的传播;第二阶段是以爱尔维修、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的唯物主义与无神论的宣传。
文学家伏尔泰认为宗教所宣传的蒙昧主义是人类理性大敌,是历史发展的障碍,它剥夺了人生“自然权利”,即享有财产和自由的权利。理想的政治制度是黄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卢梭是小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代言人,是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的激进思想家。在国家政治制度上,坚持民主共和国。
百科全书派的出现一方面是政治斗争的需要,同时,18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促使数学、力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巨大进步。
1751年出版《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与工艺详解词典》,主编是以狄德罗为首的法国唯物主义者。撰稿人包括130位启蒙思想家、科学家、律师、医生和工艺师等。
二、法国近代政治体制变迁简历
1789~1791年:制宪议会时期的君主立宪制。
1791~1792年:立法议会时期的君主立宪制。
1792.9~1794.7:法兰西共和国。
1794.7:热月政变
1799年:拿破化发动政变
1804~1814年:法西第一共和国。
1815~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即七月王朝。
1848年:第三次资产阶级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
1875~1940年:建立第三共和国。
三、法国近代教育立法和学校教育改革
1、《康多塞计划》
立法议会时期吉伦特党领袖之一康多塞代表公共教育委员会提出一项由国家举办世俗性学校的教育计划。提出之时正是法国向普鲁士、奥地利宣战之日,由于国会忙于讨论战争的问题,对教育方案无暇顾及,所以未付之实施,其中很多精神对后来法国的教育有深远的影响。
康多塞本人是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重视世俗教育在争取国家进步中的作用。认为教育是把人民引向康乐幸福的主要手段。愚昧无知是因为社会上最贫困的阶级被剥夺了教育的后果。关心人民的教育应是国家最首要的任务。
康多塞设计了包括初级小学、高级小学、中学校以及专门学校和大学院在内的学校教育体系。4年制初级小学初实施6岁儿童入学的普及的公共教育,学习较为广泛的普通化知识并参加劳动。
3年制小学在原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科教育。
中等、高等学校主要是培养政府公职人员和学术研究人员,应注重对工业发展有重要价值的科学知识的学习。
《康多塞计划》的特点:
①加强教育的世俗性,废除宗教课程,排除宗教教育。
②注重成人教育。把教育作为提高整个民族精神文明的手段。
③提出普及、义务、免费的初等教育制度。
2、《雷佩尔提计划》
雷氏出身于贵族家庭,但思想接近雅各宾派。他受卢梭的影响,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身体健康、热爱劳动、遵守法纪和具有文化知识的共和国公民。为此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环境。
在法国建立共和国实行民主专政的环境下,雷氏拟定的教育方案得到了雅各宾派领袖的支持,于1793年向国民公会提出,并得到了普遍的欢迎。
对于《康多塞计划》,雷氏认为它不重视解决实现普及教育所需要的物质保证问题。指出让贫苦儿童接受教育首先要保障他们的衣食之源,要为他们提供寄宿学校和免费的衣食。这笔费用的获得要由国家向富人征收所得税及儿童的劳动收来解决。
《雷佩尔提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由国家设立寄宿学校——“国民教育之家”,所有5~12岁的男孩和5~11岁的女孩均必须进入“国民教育之家”,由国家免费供应同样的伙食和衣物,接受同样的教育,父母无任何选择的自由。
为了吸收社会人士参加学校的管理工作,雷氏建议由学生家长52人组成“国民教育之家协会”。每月开会一次,成员每年在学校住一个星期,参加学校整个生活,并在月会上作报告,帮助学校改进工作。
《雷佩尔提计划》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革命性。是当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进步的方案。
1793年在国民公会上讨论修正通过。修正案取消了男女儿童一律入“国民教育之家”的规定,提出全国只设一所“国民教育之家”,其他办走读学校。虽然到10月即被废除了,但其基本精神和某些内容为之后的教育改革所吸收采用。
3、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把教育的领导监督权直接掌握在中央最高层。它自拿破仑时代形成后,延续近二个世纪之久,形成法国教育的显著特色。
1806年5月,拿破仑下令设立帝国大学,帝国大学是掌管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力的领导管理机关。帝国大学的首脑称总监(教育大臣),由拿破仑直接任命。大学附设评议会作为审议机构,并设若干名
总督学。全国划分为27个大学区,区设总长和视学官,负责其所辖几个省份的教育行政领导工作。大中学教师以上都属国家官员,由总监任命。
此外还规定,无论何类学校,未经帝国大学许可一律不得开办,学校学年安排、课程设置、考试和升级规定等等,全国划一。
4、《基佐法案》
1830年法国爆发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随着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工场,生产技术发生很变革,大工业对技术人员和识字工人需要增加。
1831年法国政府派索邦大学教授库森考察普鲁士教育,回国后撰写了《普鲁士教育报告》
1833年法国历史学家、教育部长基佐参照库森报告制定和颁布教育基本法。内容包括:
①规定每一乡镇设初等小学一所,每5千人以上的城镇设高等小学一所,每一省设一所师范学校。
②教师经过国家考试合格取得能力证书者,方能在学校任教。废除1830年教会颁发教师资格证书和教士担任教师的特权。
③国家保证教师获得最低限度的薪俸。
基佐法案颁布后,法国初等学校网基本形成。
第二节卢梭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略)
二、哲学思想:自然神论
1、上帝存在
上帝制定规则,这些必然法则规范着物质运动。物质运动包括自发的(有意志的生命物质)和他物作用而产生的(无生命的物质)二类。
2、上帝的形象
上帝是精神实体,无处不在,是创造美妙的世界的统一体,却不干预人世。上帝要求人公正、相爱、善良、仁慈,而基督教中的上帝是不公正、僧恶人类、毁灭、痛苦折磨、好战好斗的。对上帝形象的认识成为卢梭感觉论的基础。主张知识获得是感性的理解、理性的理解、属于自己的知识等过程。
三、自然教育理论
1.教育目的:自然人
1)、原始状态自然人:过着孤独生活,无知无识,淡泊寡欲。
2)、社会状态下的自然人
①一般发展: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按正常发展的进程,原始状态的自然人应发展成为社会状态下的自然人:正义、权利、义务代替本能、生理冲动,理性代替欲望。
②实际状态:但是在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实际上,原始状态下的自然人已经变成了臣民:私有财产导致贫富对立,由此产生国家,国家的产生加速了不平等从而导致人类不断堕落,社会成为专制社会,社会中的人不是公民,只是臣民。
③理想状态:在理想社会中,公民与自然人相一致:国家所做的是为全体公民幸福;公共幸福构成个体很大一部分的幸福;国家保卫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必要时,公民挺身而出,为保卫国家利益而牺牲。
3)、教育目的:在现实的社会中,教育目的应指向社会公民和社会中的自然人(抽象的人),这种抽象的人不具有固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做人的本分,在社会生活的旋涡中不为种种欲念和人的偏见所掩没,除了自己的理智外,不为任何其他权威所控制,为理想社会的到
来牺牲奋斗。
2.自然教育的含义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但是在腐败的社会里,公众教育只能培养暴君和奴隶。采取自然教育才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人心得到改善。
卢梭主为,教育有三种类型: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其中,自然的教育是不能控制的,人的教育部分可以控制,事物的教育是可以控制的。要使三者一致,可控制的教育就应符合不可控制教育的性质。
所谓自然的教育就是以发展儿童的“内在自然”或天性为中心的教育,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都应追随儿童的内在自然为鹄的。
3.自然教育的宗旨
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内在自然的发展秩序,以此为依据,通过恰当的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得以顺利的发展。
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按照儿童身心的自然进程进行教育
4.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1)、正确看待儿童
新的教育即自然的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要改变对儿童的看法。他提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儿童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2)、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
成人的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就是所谓的“消极教育”。
消极教育要做的二件事:一是观察自由活动中的儿童,了解他的自然倾向和特点;一是防范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所谓消极教育实际上就是与传统的教育相反,使成人、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让位于儿童的自主发展。它带来了儿童观、教育观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
1.0~2岁,婴儿期,身体的养育。
方法;身体锻炼
原则:保育的一切措施要合乎自然,要给孩子活动的自由。
教育环境:乡村
2.2~12岁,理智睡眠期(童年期)。
1)感官训练,发展身体
学习的头一件事情是忍受痛苦。提出触觉、视觉、听觉训练法及饮食上的要求。
2)消极教育
反对灌输理性教育。(道德灌输、让儿童读书)
这一时期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儿童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它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持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记忆,从而增进判断力。开头什么也不教,结果反而会创造教育奇迹。
教育方法:自然后果法。
3.12~15岁,学习知识的最佳期
1)、文化知识教育
任务:智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兴趣、掌握研究学问的方法和提高能力。
内容:有用且能增进人的聪明才智的知识。这一阶段只学习自然科学。
方法:活动中学习。卢梭认为,要创造一种环境(或是鲁滨逊式的自然环境,或是工场的劳动环境),儿童置身其中,以教师为行动的榜样,那么他从一小时工作中学到的东西,比听教师讲一整天学到的东西还多。
2)劳动教育
劳动的作用:思想陶冶、锻炼思维能力、养成独立人格。
选择职业的原则:有用、适合自已的禀赋、适合自己的年龄和性别、清洁卫生无害于身体。
4.15~20岁,青春期教育;道德教育的时期。
1)教育环境:社会环境。
2)道德教育观:良心说。
认为人生而具有“公平的道德原则”,即良心。服从良心的指导就可以只凭直觉迅速作出道德判断。
3)道德价值观:道德的价值主要是心灵的内在满足,可以说是为道德而道德。
4)道德教育内容:
爱是道德的中心内容:自爱自利-----爱别人。
善良的感情、道德判断能力以及坚强的道德意志。宗教教育(信念、理想教育)
爱情教育、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