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
(参考书目:《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1.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两大思潮。
(1)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① 象征主义(瓦莱里)
② 表现主义(克罗齐)
③ 精神分析学文论(弗洛伊德)
④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萨特)
⑤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2)科学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① 形式主义(俄国)
② 新批评派文论(英美)
③ 结构主义文论(索绪尔)
2.当代西方文论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
(1)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
(2)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3.当代西方文论最重要的特征是出现了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
(1)非理性转向:这主要是就人本主义文论而言。强调人的情感比理性更重要。
(2)语言论转向:这主要是就科学主义文论而言。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二次大的转向。
1.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
1.前象征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
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
2.后象征主义代表: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象征主义的界定:音乐化。
3.瓦莱里“音乐化”论的要点:
(1)音乐化指: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诗要讲求音乐之美,不仅指节奏感、旋律性,而且要具有音乐那样的协调性、严密性和整体性,要用音乐语言来思维。
例:艾略特的《荒原》即借用交响乐的程式来组织全诗,给人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
第一章:《死者葬仪》 母题:(无水――死亡) (正题)
第二章:《对弈》 反母题:( 欲――虽死犹生)
第三章:《火诫》 变异母题:( 火――求救)(火象征:太阳、光明、净化)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重复母题:(水太多――死) (反题)
第五章:《雷霆的活》反重复母题:(天降净水――得救的可能) (合题)
(2)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内在的联系:
① 诗的世界与梦幻世界相似,外在事物的意象与主体的感觉、心情完全和谐、共鸣、交融为一体。
② 我们所熟悉的有生命的东西,好像都配上了音乐;他们互相协调形成了一种好像完全适应我们的感觉的共鸣关系。
(3)音乐化还包括:诗的语言的音乐化:诗应做到音韵谐美、节奏合拍,并符合理性和审美的要求,如格律的要求。
4.庞德的“意象”定义:
(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超出了西方的传统,接受了许多东方的审美原则,他编译了李白的诗,叫《神州集》。诗表面是一种形象,没有说理,但实际上却包含着深刻的意蕴。)
(1) “意象”是意象主义独创的核心范畴。
(2) 庞德认为:“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出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按:亦释“情结”)。
(3)这个定义包含着意象结构的内外两个层面,内层是“意”,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的复合或“情结”。外层则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两者缺一不可。
例:庞德的诗《地铁站台》中写道:人群中的那些面孔 湿漉漉、黝黑枝头的花瓣 外层用比喻写出人群中面孔的形象,内层却表现城市生活的易逝感。
2.表现主义
1.克罗齐的主要论著《美学原理》、《美学纲要》;科林伍德的主要论著《艺术原理》。
2.克罗齐“直觉-表现”说的主要观点:(直觉、感觉、概念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1)感觉:在实践活动中引起的感触,它是杂乱的、肤浅的、被动的,是直觉的“材料”。
(2)直觉:一种不依靠理性与经验,不证自明的知识能力。(第六感觉)这种心灵综合能力赋予感觉内容以形式,产生意象;在这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情感和想象的交互运动。
* 直觉是主动的、创造的,他所产生的意象是具体的共相。
(3)概念: 普遍性、抽象性的理念,在克罗齐认识论中处于高于直觉的认识阶段。
* 直觉的价值判断是美、丑。
* 概念的价值判断是真、伪。
* 概念包容了直觉,并不扬弃直觉,直觉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立价值。
3.科林伍德对表现情感和激发情感的区分:
(1)表现首先指向表现者自己。
表现主义要求,一个表现情感的人以同一种方式对待自己和观众,他使自己的情感对观众显得清晰,而那也正是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
如:一个演员不仅应按要求哭笑,而且应该明白为何哭笑。
(2)艺术创作不应为一般而忽略个别。
科林伍德认为亚里士多德《诗学》所论的创作目的并不是个别的,而是一般的。真正的艺术只表现个性,这种个性是唯一的、特殊的,不可能类同于另一个个性。
如:于连和拉斯蒂涅都是青年野心家,但他们又都是独特的“这一个”,不可混同。
(3)表现的结果,是使艺术家与欣赏着之间的界限趋于消失。
① 艺术并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情感的表现。每个能表现自己情感的人都可是艺术家。
② 诚如柯勒律治所言:我们知道某人是诗人,是基于他把我们变成了诗人这一事实。
③ 诗人的语言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艺术家能使欣赏者变成表现者。
例:我们在山峰上吟咏李白、杜甫的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然而,就首创精神而言,艺术家是独特超凡的。
3.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
1.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日尔蒙斯基。
2.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
(1)“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他指出文艺的美感特征首先是惊奇陌生的新鲜感。
(2)认为文艺作品的美感只产生于语言、叙述方式、情节构造等形式上的独特性,与内
容无关。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延长人们审美感知的过程。
(3) 从“本事”到“情节”,必须经过作家的创造性变形,写实主义必须让位于现实主义。
例:什克洛夫斯基在托尔斯泰的小说中发现了大量运用陌生化手法的例子。如他指出,托尔斯泰小说中常常不用事物原有的名称来指称事物,而是像描述第一次看到事物那样去加以描述。比如,《战争与和平》称“点缀”为“一小块绘彩纸版”,称“圣餐”为“一小片面包”。
普希金为贵族小姐起一个农村妇女化的名字。
这样,就使读者对已熟悉的事物产生陌生感,从而延长对之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强度,增加审美快感。
4.(领会)雅各布森论隐喻与转喻:
(1)隐喻即依靠相似性的比喻,(聚合)鲜花般的少女。
(2)转喻即依靠邻接性的比喻,(组合)把裙子、辫子比喻少女。
4.精神分析批评
1.弗洛伊德的主要论著有:《创造性作家与白日梦》、《<俄狄浦斯王>与<哈姆雷特>》、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
霍兰德的主要论著有:《精神分析学与莎士比亚》、《文学反应动力论》、《本人的诗歌:文学精神分析学引论》。
拉康的主要论著有:《自我的语言》、《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2.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和“俄狄浦斯情结”的主要观点:本我与“快乐原则”、自我与“现实原则”、超我与“至善原则”;恋母情欲综合感。
恋母情欲综合感:“俄狄浦斯情结”(又译恋母情结),是弗洛伊德从其“力比多”理论和
格学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的第三阶段,即生殖器阶段,儿
童身上发出一种恋母情欲综合感。这种心理驱使儿童爱异性双亲而讨厌同性双亲。
男孩就产生“俄狄浦斯情结”,女孩就产生“厄勒克特拉情结”(又译恋父情结)
3.弗洛伊德的“升华说”:在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方面,弗洛伊德也持泛性论的观点。他把性欲看作是文艺创作的动因。艺术家也和常人一样,由于欲望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便试图在文艺创作中得到感情的宣泄,以获取快乐,因此他们的创作动因就是“性欲的冲动”。
(1) 弗洛伊德认为,文艺本质上是人的本能的(被压抑的性本能冲动的)一种“升华”。
(2) 这种升华其实是一种转移,即由生物性的发泄转移到高级的文化领域中。
(3) 弗洛伊德说:“凡是艺术家,都是被过分的性欲所驱使的人”,但他们的“性的精力被升华了。”
4.弗洛伊德论文学艺术与白日梦的主要观点: “创作性作家本质上是白昼的梦幻者”。(名解)
(1)弗洛伊德把作家与梦幻者、作品与白日梦相提并论。
(2)他把作家分为两类型:一种是像写英雄史诗的古代作家那样,他们接收现成的材料;
另一种则是创造性作家,他们创造自己的材料。他认为这后一种富于想象力、创造力
的作家即与“光天化日”之下的梦幻者相似。
(在分析文学作品时,他认为“小说中所有的女人总是都爱上主人公”,故事中的人物总是“明显地分为好人和坏人”,都不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而是“白日梦的一个必要成分”。“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我们幼年时代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
(3)他的这些观点启发作家突破现实生活的界限,充分发挥创造性和主体性。
5. 霍兰德论创作与阅读中人体身份、文化身份和个人身份的主导作用:
(1)儿童时代使每一个人发展出一种与他人不同的个人风格或身份主题:科学研究证实,人与人之间的大脑差异源自童年经验,我们能动地观察世界、建构现实,而这一能动过程是受由童年经验发展而来的个人风格和身份主题制约的。
(2)霍兰德认为:所有文学反应都由包括人体身份(如:种族、性别等)、文化身份(如:
基督教文化、儒家文化等)和个人身份(个人成长史)。和使我们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独一无二的个人历史的那种身份所控制。
例:如《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的老来俏被区长批评,在外国人眼里是侵权行为,而在中国农村,就是一种不正经的打扮。
6.拉康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语言学阐释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通过“压缩”和“移置”来表现其内容的,拉康则认为这两个概念与隐喻和转喻的修辞过程是相似的。隐喻是“压缩”,转喻是“移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