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产婆术在当代教学的意义

更新时间:2023-06-07 21:48:40 阅读: 评论:0

“产婆”名术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个接生婆。他从小跟着母亲到别人家去接生,帮助递递器械,打打下手。这一段生活经历在苏格拉底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从助产中得到了启迪,创立了一种教育方法。他称其为“产婆术”。
在当时的雅典,人们普遍认为智慧是天生的。苏格拉底则认为,知识和美德是能通过受教育而得到的,唯一的困难是缺少既懂美德的概念又能将它教给别人的人。尽管他认为自己没有智慧,不足以施教于人,但却甘愿去尽一个社会道德教师应尽的义务。经常同青年交往接触,教育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苏格拉底形成了一种很独特的教育方法,其基本原则是;回答问题必须非常简洁,明快干脆。回答对方所提出的问题,不能是提出别的问题,不许反对对方的问法。两个人可以相轮换提问,但须双方都同意。这种方法包含有辩证的色彩,能帮助对方纠正错误观念并产生新的艺术。整个过程仿佛产婆帮助孕妇生产下婴儿一样。它分四个步骤。一是讥讽,即通过不断提问,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承认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二是助产,就是帮助对方抛弃谬见,使他们找5U正确、普遍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帮助真理产生。苏格拉底曾经对朋友说;我母亲是产婆,我向她学到了接生术。所不同的是,她是肉体的接生者,我是智慧的接生者。三是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善行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美德。四是定义,就是把单一的概念归纳到一般的东西中去。有一个故事,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过程。
一天,苏格拉底和一个非常自负的、名叫尤苏戴莫斯的青年讨论人需要不需要学习,学习时需要不需要请教师的问题。其中有一段涉及到正义与非正义,苏格拉底写下δ和α(分别是希腊文正义与非正义的第一个字母),然后问道:虚伪应放在那一边。尤:显然应放在非正义一边。苏,那么欺骗呢?尤:当然是非正义一边。苏:偷盗呢?尤:同上面一样。苏:奴役人呢?尤;也是如此。苏:看来这些都不能放在正义一边了。尤: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一边,简直是怪事了。苏;那么,如果一个被推选为将领的人,率领部队去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能不能说他是非正义的呢?尤:当然不能。苏:那么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尤;是的。苏;倘若他为了作战而欺骗敌人呢?尤:也是正义的。苏:如果他偷窃、抢劫敌人的财物,他的所作所为不也是正义的吗?
尤:不错。不过开始我以为所问的都是关于我们的朋友呢。
苏:那么,前面我们放在非正义方面的事,也都可以列入正义一边了?  尤:好象是这样。
苏:那么,我们是不是重新给它划个界线;这一类事用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用在朋友身上就是非正义的了。你同意吗?
尤:完全同意。
苏,那么当战争处于失利而又无援的时候,将领发觉士气消沉,就欺骗他们说援军就要来了,从而鼓舞了士气。这种欺骗行为应当放在那一边呢?
尤:我看应敢在正义一边。
苏:小孩子生病不肯吃药,父亲哄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孩子因此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行为又该放在那一边呢?
尤;我想这也是正义行为。
苏;又如,一个人想自杀,朋友们为了保护他而偷走了他的剑,这种行为该放在那一边呢?
尤:同上面一样。
苏;可你不是说对朋友任何时候都要坦率无欺吗?
尤:看来是我错了。如果您准许的话,我愿意把说过的话收回。(色诺芬;《回忆录》第4卷第2章)
“产婆术”这种方法,实质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从而自觉地获得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也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它只适于人们已知的东西,而不适于未知的东西。
苏格拉底“产婆术”(又称为“问答式教学法”)对后世的教学思想有很大影响,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开端。自它问世以来,曾被世界各国学校广为采用.
产婆术教学法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古希腊教育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没有留下有关他自己的任何教育思想和活动的记录;现在关于苏格拉底思想的知识是从他的弟子柏拉图的记录中得到的,这些记录绝大部分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角色写成对话形式,在这些对话中充分体现了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即“苏格拉底法”,又称“产婆术”;这种教学方法在东西方有着深刻的影响; “产婆术”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1.“产婆术”教学方法的实质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在于通过认识自己达到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道德品质的人;他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错了,他并不指出错在哪里和为什么错,而通过暗示的语言引导学生,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得到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答案;这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
概括地讲,“产婆术”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遵循了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其一是提出问题适时;当对话者对某一问题或现象欲知而未知时,思维处于困惑时,苏格拉底往往能在适当时候提出话题,使对话者不感到唐突,非常自然;或者在对话过程,苏格拉底根据对话者产生困惑的原因,在恰当的时候提出一定针对性的问题,及时解惑,使对话者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下去,不偏离谈话的主题;其二是设问准确;苏格拉底在与谁进行谈话,谈论什么话题,都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有自己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他谈论的很多是当时年轻人所关心或困惑的话题;其三是教育内容层次性;苏格拉底在
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并使学生接受它时,非常注重教育内容的“层递性”,往往是一步一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推进,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逐步接触到问题核心和达到最后的答案;
2.“产婆术”有利于建立师生平等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方面;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一种师生双方处在平等地位上的辩论方法,这种平等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社会地位;苏格拉底的对话是他生活中的基本内容,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事业;他经常和手工艺匠;政治家;艺术家;智者与艺妓讨论,他像许多雅典人一样,在街头;集市;餐桌旁或运动场边和每一个人交谈,特别是青少年;苏格拉底传中写道:“在市场上;钱币兑换商的桌旁或在连接运动场的大道上,他都是一个人们熟悉的人;”由此可看出,在苏格拉底看来,无论什么人,不管你出身地位如何,只要你愿意,他都可以和你交谈,都可以做他的学生;其二是对话过程中师生关系平等;苏格拉底总是将别人和自己置于人格平等的地位,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教学双方均可以自由地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只是通过无止境的追问使自己感到对真理的一无所知,这样促使学生认识真理,掌握真理,苏格拉底不喜欢实质上不平等的门徒制度,因此他常借自我嘲讽来掩饰他自身的优点;
因此,在教学中,为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每一位教师都应好好学习“产婆术”,不能把学生看作被管
教的对象,不能认为听话;守纪律跟着老师亦步亦趋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朋友看待;这样,学生不会对老师又敬又怕以致于永远不会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更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对优等生和所谓的差生完全采取一种不平等的态度;在课堂提问;班干部的选拔;座位的安排等方面都表现十分明显;这不仅容易使优生养成自负;虚荣的心理,而且容易使所谓的差生更加自卑,向不良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产婆术”中的这种师生平等关系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学习的;
3.“产婆术”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和教师的任务并不是要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做一个新生思想的“产婆”;真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中,教师的任务是帮助人们去发现存在于自己内心的真理,帮助人们发挥自身的潜能;他的“产婆术”式的教学方法,就是为了唤醒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只注重培养从书本;老师那里获得知识和经验的特殊才能,而应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寻求自我;发展
自我;教师不是学生的最大供求者,应让学生把注意力从老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自己身上来;师生之间只存在友好;平等的辩论和相互学习的关系,而没有任何屈从和依赖;任何成功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场遵守规则的游戏,而是学生参于其中的戏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潜能,演好这部戏剧;
二;“产婆术”的不足与对策
由于苏格拉底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局限性,古希腊社会特性和思想背景;教育目的的原因,他所提出的“产婆术”教学方法存在一定不足,在实践应用时值得我们注意;
1.“产婆术”的诡辩与学生的实际在提问;回答;暗示;再回答这一过程中,苏格拉底反复使用“反讽”和“诡辩”的技巧,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地步;当遇到难题或疑惑,不是用使人信服的理性推论,而是用苏格拉底式的方法推导出来的答案时,我们往往会被引入歧途;在反讽的多样性中,迷惑和真理相互交错,具有多种意义,容易使人陷入误解之中;同时,苏格拉底的方法,不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新事物;新的真理,而是去激发学生内心已存在的知识,这种不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实际或阅读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话,是很难深化问题的讨论,不易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如果完全按照苏格拉底式的方法进行辩论,学生的思想不是更清晰而是更混乱;在实际的提问;讨论或辩论中,教师一定要思路清晰;有条理,提问的步骤逻辑性要强;要求学生事前阅读有关资料,掌握大量相关信息;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兼顾到学生现有水平,又高于现有水平,问题解决了,原有水平能力也提高了
2.“产婆术”的机械呆板与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的运用过程中,“产婆术”教学方法逐渐显示出了它的机械呆板性;苏格拉底不分对象;时间;地点,总是运用那一套问答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管这种方法对某人某时某地是否合适,只强调讨论的过程,不管其效果如何;
不同的人在年龄;水平;个性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教学过程中既有共同的问题也有个人的疑惑,认识到个别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情境,这就决定了一个老师想说什么和能说什么;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才能;个性和领悟能力的不同,采取相异的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而这一切苏格拉底在当时是无法做到的;
3.被动回答与主动发问,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是苏格拉底提问;暗示,学生被动地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很少有学生主动向苏格拉底提出问题,由他来回答,苏格拉底的这种“满堂问”,实际上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被苏格拉底事先设计好的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最后难免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提问是苏格拉底“产婆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样,课堂提问也是实际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师生课堂交往思想的重要形式;实际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提倡老师在课堂上多向学生提问,反对“满堂灌”,同时积极培养学生向老师提问的能力,为学生主动提问创设情境和条件,对主动提问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在课堂上学生主动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思维不完全受老师思维模式的制约,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学生主动提问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促进和挑战,它对老师的知识;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300多年前,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教学方法,经过历代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不断完善,虽然它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实践有很多的启示;因此,每位教师应充分把握“产婆术”的实质,把它适当;正确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以培养出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定开主编.中国教育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
〔3〕五天一等编.外国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91.
〔5〕泰勒Th.龚珀茨著.苏格拉底传.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9.
〔6〕王岚.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之比较.鄂州大学学报,2001(1).
〔7〕牛继华.“主问”探幽,微发深处.中小学管理,2000(11).(责任编辑孙海燕)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21:48: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145720232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苏格拉底产婆术在当代教学的意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苏格拉底产婆术在当代教学的意义.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学生   苏格拉底   提问   问题   产婆   教学   过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爆笑的笑话
    绿豆荚-三帮车视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森林运动会)1幽默笑话大全爆笑经典短信幽默笑话大全爆笑1、口误伤不起呀:一次坐公交车,到某站台时,司机突然问到:有人下车么,没人我下啦!顿时车上笑做一团。2、听说你工作疯狂,难道是爱共产党,领导大家人人夸,能明白多么恨你,可否痴心改一改。(请看每句第三个字。)3、工作是苦是累,我们积极面对,干好职属分内,与同事友好相对,拿到工资问心无愧;花得自在,用得
  • 802℃幽默笑话段子
  • 798℃五儿孝母
  • 795℃恋爱说说
  • 749℃陈大惠老师
  • 433℃银行印鉴卡
  • 411℃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 375℃联想思维
  • 359℃分门别类
  • 353℃译林小学英语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