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接壤
作者:柯梦倩 李盛怡
来源:《中国学术研究》2013年第04期
摘 要:济慈的《夜莺颂》不单是艺术之美的陶醉,还渗透着强烈的现实感。夜莺代表的世界宁静而美好,而诗人所处的世界充满纷扰与痛苦,这一不可协调的中心矛盾贯穿了全诗。诗人坚持独特的诗学原则,巧妙运用多种创作技巧,凸显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完美接壤下的矛盾冲突,体现了诗人浪漫与现实兼容的艺术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夜莺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矛盾冲突
“济慈一生,诗作颇丰,长诗短颂,流传千古,而在众多的诗作之中,艺术水平最高、思想内容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济慈风格并反映他的人生观、哲学思想的当属他的心泪之诗——《夜莺颂》”[1]p62,这是现实主义的土壤而绽放的象征着梦想的浪漫主义花朵,是诗人令俗世惊叹的生命绝唱。诗人以客观冷静的视角审视两个不同的世界,突出表现了乐土与俗世、短暂与持久、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
一、矛盾冲突的完美载体
《夜莺颂》极富艺术感染力,诗中通过巧妙运用的创作技巧(栩栩如生的意象、移情,象征手法的运用),给读者以美感刺激。这些创作技巧使诗歌达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也是诗歌矛盾冲突的完美载体。
首先,“济慈是西方诗坛上纯粹用意象说话的第一人。”[2]p76《夜莺颂》中“每当济慈提到一个概念或一种想法时,他总是将其表述成一个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意象,他的无数比喻象16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艺术家的塑像一样生动、有力。”[3]p52举诗歌第五节中的描写为例:
这白色的山楂/牧野的蔷薇/绿叶丛中易凋的紫罗兰/还有五月中早开的鲜花/这挂满露珠/含苞待放的麝香玫瑰/和飞虫嗡嗡的夏夜
白色山楂、牧野蔷薇,麝香玫瑰等都是视觉意象,除此之外,诗中还糅合了听觉意象,触觉意象,味觉意象等。“济慈是敏感的感觉收集者,组织者和传送者。”[3]p52,他独具匠心地利用读者的各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将自然之美给予他的印象诉诸与感官意象,引起读者脑海中对美的想象。从而使诗歌中所呈现的各种意象不仅构成了一个声韵丰美,色彩绚丽,意境奇妙,引人入胜的世界,还生动逼真,可触可感。使得
诗人在听了夜莺的歌声后的复杂感受跃然纸上。《夜莺颂》的意象之美不负20世纪初美国“意象派”诗人和评论家Amy Lowell在她的《济慈传》中的赞美:“开始就展现了一幅美妙的图画,生动而富有启发;使人觉得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4]p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