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梦境与现实之间——试论精神分析学在艺术领域的表现及影响

更新时间:2023-06-07 19:24:04 阅读: 评论:0

丝  路  视  野
游走在梦境与现实之间
——试论精神分析学在艺术领域的表现及影响
陈怡然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艺术理论研究专题,北京 100105)
摘 要:20世纪著名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提出“无意识”“自我”“本我”“梦的理论”“俄狄浦斯情结”等概念,他的学说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都有深刻的影响。本文将围绕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以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雷尼·马格里特为例,在其作品梦境与现实的碰撞中,尽可能详尽地表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艺术领域的表现形式以及对美学及艺术创作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 无意识 梦境 超现实主义
20世纪西方近现代美术是一个不断突破和变化的历程。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世界战争的爆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那些能够突破原有约束,具有神秘性的、能够揭发出人性和社会本真面目的艺术作品。
该时期的艺术家及艺术创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一些理论学说的影响。其中,奥地利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本时期较为有影响力的学者。他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西方世界理性至上的固化思维模式,是西方哲学和艺术的转折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下开始重视艺术创作,关注自身情感的真实表达,重视无意识和偶然因素对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本能论”的修正 
1915—1917年弗洛伊德曾在维也纳精神病诊所的讲堂讲演过《精神分析导论》可以说他的理论影响到了社会学、哲学、美学等众多领域,他通过实际的病例研究,试图分析“人类”原始的精神属性。在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之后,弗洛伊德在1920年对他的“无意识”理论提出了修正和补充。所谓无意识就是潜藏在人们意识之下的、意识不到的,但却常常能够影响人行为的领域。他曾提出将本能划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但在后期的修正中又提出了“生的本能”(既包括“自我本能”“性本能”)和“死的本能”(以破坏为目的的攻击本能,主要艺术表现代表作有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它们的驱使力量都来自“力比多”(libido)既原始的性冲动。在“生的本能”的创造力与“死的本能”的破坏力的相对冲击下,西方近现代的艺术家们开始了新的尝试,企图通过梦境表现形式来表达现实的人和物,又将现实的人和物通过梦境中可能出现的神秘、恐怖、夸张甚至结合了过去的记忆与经历呈现出来。
二、“无意识”下的“创伤艺术”表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尼·马格里特。弗洛伊德在《癔症研究》中曾经提到过一个创伤理论:“人类受过创伤的意识如果不通过正常释放或遗忘就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之中,影响人的行为活动。” 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用衣物遮盖面部的元素,例如《恋人》系列画作。或许我们会困惑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表现方式。但是,当我们了解了马格里特的童年经历就会明白,为何他的画作中会出现这样的元素。马格里特的母亲在其年幼时溺水身亡,因泡水而肿胀的面部被
衣物遮盖了起来。母亲的死亡对于年幼的马格里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种打击所造成的心理伤害不自觉地影响着马格里特,因此,被遮盖住的面部在马格里特的内心留下了痕迹。而这种被压抑到潜意识的伤害影响了他的性格和他的艺术创作。这既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所提到的“创伤性心理障碍”,也或许是艺术家对死亡、对“死的本能”的一种特殊表现,进而让观者们对现实中的矛盾进行思考。
1928年《爱侣Ⅱ》布面油画, 现藏于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
三、梦境幻想中的 “自我”遵循与“本我”表现
而另一位利用精神分析法创作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艺术风格就与雷尼·马格里特有所不同。相比于试图构建“客体的超现实主义”的马格里特来说,达利更注重对事物的幻想,通过可以
识别的场景和变形的形象来营造幻觉和梦境的画面。在他的画作中充满了对童年的幻想,这种幻想其实就是达利的一种“自我”的塑造。他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践行者,在弗洛伊德的影响下,他的画作时不时地总会给人一种“自我解析”的意味。他借助弗洛伊德在“梦的理论”中提出的“白日梦”理论展开了自由联想,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偏执狂批判法”的艺术风格。在他的著名作品《记忆的永恒》( 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 )中 “在一个海滩上,远处的海平面和矮山给人以寂静之感;画面中间的坐台仿佛与这个场景格格不入;近处一棵枯树生长在土台之上;在干枯的树杈之上,挂着一个仿佛被抽离了精魂的柔软的钟表,土台之上还有一个与之类似的钟表,在它的前方是一个爬满了蚂蚁的怀表;在画面的正中间是一个长着长睫毛,紧闭眼睛,仿佛正在沉睡的似鱼非鱼、似马非马的怪物躺在海滩上” 。虽然我们可以明确地认出画面中所画
的事物,但是,我们却很难简单地赋予画面中这些我们都熟
·14·
文化传播
·15·
知的事物,出现在一个不符合现实生活场景中的严密逻辑意义,仿佛整个画面的组成没有丝毫的逻辑性。不过当我们透过现实从梦境的角度来分析,整幅画作又非常符合梦境本身所特有的支离的、奇异的、混杂的特点。因此,它们的组合又都是符合梦境逻辑的,也是一种对人类“有意识”的现实社会的视觉冲击。达利有意识地让自己陷入“梦境”之中,尝试摆脱惯有的头脑思维和意识,他努力发掘内心真实的某种“本我”情绪的表达,企图用流畅的线条和纯净的色彩描绘出逼真的、真实存在的事物,将他们混合购置到一起。坐台的棱角与钟表的柔软线条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是一种对于镜像的现实表达,又是一种超脱现实的艺术组合。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梦境表现形式,又是一种有意识的奇妙组合,不禁让人有一种介于梦幻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之感。
1931年《记忆的永恒》布面油画,现藏于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
四、结语
当我们把雷尼·马格里特和萨尔瓦多·达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讨论,就会发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在艺术上的表现和影响不是单一的。马格里特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在面对“超现实”这个问题上与其他的超现实主义画家有不同的见解。他更加注重“观看”,他有明确的问题意
识,他的作品大多表现了他对于“时空”的辩证以及“真实界限”的思考。他尽可能地想剥离梦境去表现真实,去思考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矛盾,并且力求表现“自我”所遵循的现实原则。而萨尔瓦多·达利,则更希望能在幻想与梦境里解析自我,因为只有在他的梦里他才能真切地展现“本我”。用画面所显现的内容(梦中的形象或事件)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潜在思想(隐藏在那些形象或事件之下的欲望)。
无论是马格里特还是达利,他们在艺术理论以及艺术创作上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一个力图展现梦境与现实的真实界限,一个力图表达幻想世界的真实。在“无意识”再现的艺术上我们总能看到弗洛伊德的影子,作为背景它影响了多个领域,解放了艺术意识领域的思维范式和艺术家被思维限制的思想,进一步加强了人类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作用。同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在艺术上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试图通过艺术家的手来传达某种可能在梦境中出现过的、看似不真实的现实的存在,让人们徘徊在梦境与现实的真假虚实之间,在“无意识”的梦境与“真实的”现实之中去发现人类内心深处的真实。
参考文献
[1]达利.达利自传[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6.
[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杜拉的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4]荣格.精神分析与心灵治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
[5]石阳,刘雨涵.论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现代艺术的影响[J].艺术工作,2017(5):44—47.
[6]沈文婷,樊波.精神分析美学视域下的作品解读——以
超现实主义艺术为例[J].艺术百家,2019(5):185—192.
理后能够流畅展示出新闻主旨。在对娱乐类型的节目进行编辑时,则更要注重观众的感受,突出节目中的冲突性内容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适当剪辑出具有夸张表现力的片段来达到节目效果,多用后期制作手法来对节目的内容进行补充,使节目具有一定的戏剧性。
三、提升电视画面编辑艺术性的方式方法(一)找准画面拼接点
为了提升电视画面编辑的艺术性,首先可以采用寻找画面之间的拼接点的方式,通过寻找各个片段中的共性,并且有序进行连接整合,以此来达到画面的逻辑性与匹配性相统一,保证电视节目画面的切换足够连贯,给观众良好的观看体验。
(二)充分使用好电视艺术的表现技巧
在对节目画面进行编辑时,也要掌握好对艺术的表现技巧,并充分运用到编辑过程中。良好的表现方式能够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引发出情感的共鸣,从而获得非常好的节目效果反馈。表现技巧的应用还需要根据不同节目类型的要求来运用,不然会适得其反,无法表现出节目主题。
(三)重视背景音乐的选取和使用
电视节目的背景音乐也能够影响到节目的整体表现效果。在适当的环节插入背景音乐,能够起到渲染环境及烘托气氛的效果,从而引发观众的情绪随节目而变化,也能够配合节目的画面诠释出更多的内在含义,提高节目的艺术性效果。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能够从中发现,电视节目的画面编辑过程并非易事,要求从业人员自身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能够将节目的中心用具有艺术性的手法表现出来,从而提高电视节目的影响效果。通过对这一过程的不断探究,能够为我国电视产业的长久发展带来一定的活力,并为传媒行业的进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蕾.浅谈如何增强电视节目画面编辑的艺术性[J].记者摇篮,2019(04):89—90.
[2]冷月强.试析电视画面编辑中体现的艺术性[J].新闻研究导刊,2015(9):128.
(上接第13页)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19:24: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1370441931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游走在梦境与现实之间——试论精神分析学在艺术领域的表现及影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游走在梦境与现实之间——试论精神分析学在艺术领域的表现及影响.pdf

标签:画面   节目   梦境   现实   艺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