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文物鉴定与鉴赏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历史痕迹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
野中,而老照片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担负着
诉说和还原历史的重任。老照片中所呈现的城市发展与社
会百态,值得观众细细品读,借古思今,重新审慎现在的
社会生活。
笔者在参观一些老照片展时,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
展示方式缺乏新意。目前常用的展示方式有两种——将原
片放置于恒温恒湿的玻璃柜中展示,或是将原片进行扫描
放大后展示其复制件。前者有利于原片的保存和后期的维
护,但拉开了与观众的距离。后者因技术水平与成本的限
制,往往造成复制件清晰度不高,丧失老照片原有的岁月
历史感等问题。二是故事线单一。老照片展多数以历史时
间线进行内容排布,观众在观展过程中较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甚至部分展览在前期宣传时就无法引起观众的观展兴趣。
本次“钱江旧影——钱塘江流域老照片特展”吸取以往各个展览的经验教训,打破传统老照片展固有的展示模式,赋予历史文化内容以新的生命与活力,并总结提炼出策展的新思路。
1 活用展览空间设计展览内容
1.1 展厅现状
展览地点位于杭州市钱江新城城市阳台,城市阳台是一个热门的观景平台,每年观潮季有十几万人来此处观赏钱塘江潮。展厅内部分布有落地窗,墙体还设有圆形通光井,可以观赏到钱塘江边的风景以
及每日的江潮(图1)。美中不足的是展厅内有一个前低后高的轻微坡度差,观众在向前走时就像走上了一个缓坡,有一点小小的阻力。
1.2 展厅内部环境的灵活运用
综合考虑展厅现有的情况后,笔者决定改变老照片展览中常用的时间顺序展示法,将展示的内容以钱塘江流域的地理位置——从下游到上游进行展览内容的单元划分。第一单元“风起潮涌,勇立潮头”,主要围绕钱塘江流域入海口处海宁盐官最负盛名的钱塘江大潮展开,集中展示了潮水的形态、人们的观潮活动和当地的风俗民情(祭潮与镇潮);第二单元“桥江辉映,塔影潮声”,主要讲述钱塘江大桥经历的峥嵘岁月;第三单元“新安水电,春江风光”,主要展示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与富春江风光。同时,在展览有限的序厅内放置了一条小渔船,观众在上坡观展时就像是坐着船,逆流而上,一边欣赏两岸秀美的风景,一边品读钱塘江的历史岁月。
1.3 展厅外部环境的利用与整合
展厅外精彩的风景不免会使观众分心,国内外许多展览在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弱化展厅外部环境对观众思维的影响,如自然类博物馆运用大量的仿真自然环境模拟,让观众暂时忘记自己身处现代化的城市,仿佛置身于茂密的丛林。本次展览突破常规思维,充分接纳、包容和利用展厅外部的环境,虚实结合,模糊展厅内外环境的边界。第一单元展示了钱塘江大潮的老照片,观众以第三视角观
老照片展展览策划的实践探讨
——以“钱江旧影——钱塘江流域老照片特展”为例
阮琨
(杭州钱塘江博物馆,浙江…杭州…310000)
摘 要:老照片是历史有力的见证,它们真实地记录了城市发展与社会百态。文章以“钱江旧影——钱塘江流域老照片特展”为例,从展览空间、内容、情感、观众体验、形式设计等方面出发,探讨和研究老照片的策展方式。
关键词:老照片;博物馆;展览策划;展览情感;观众体验
【作者简介】
阮琨(1992—),女,硕士,文博馆员,独立策划“钱江旧影——钱塘江流域老照片特展”,研究方向:展览陈列、博物馆学。
图1 展厅全景
097
2019.12(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