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我与非遗名家对话300字作文
篇一
您好,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工业时代。中国式制造业大国,而现在很多企业都追求“投资少,见效快”的理念,从而能忽略了“工匠精神”,导致如今中国人夫日本等地大批量采批生活用品,甚至连马桶盖,煎刀等也求“日本制造”,对中国制造敬而远之。出现正是因为现在“工匠精神”的缺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风滋生蔓延,所以我们才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它让我们追求完美。荣宝斋的王玉良大师一生追求完美,所做的《夜宴图》木板复刻至今无人再做第二份,因为所做的太精妙,难度太大。用1662块木板才做成,先打板打印,不合适的再修改,如此反复,一年半才做成,其坚守细致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叹服。正因这样的工匠精神,才让我们获得如此艺术精品。相信有了这样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制滥造的产品也就不复存在了。我希望自己做一名具备工匠精神的人,不管他从事任何职业,都把自己当做“匠人”来看待。专心致志,既给社会提供了更加精细的产品和服务,也能从中找到职业满足感实现自我价值。
篇二
新华小记者在西安组委会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电子四路,专访泥叫叫匠人杨帆先生。清末在鱼化寨兴起的泥叫叫是一种陶哨,兼有音响与观赏双重属性,又被称为泥哨、娃娃哨、小唐三彩,它的彩色造型以传统人物或者戏曲中人物为主。到了杨帆先生的工作室,一位带着黑眼镜的叔叔满面笑容向我们走来,经过老师介绍,这位就是杨帆叔叔,也就是我们要专访的民间艺人。等我们落座后,杨帆叔叔为我们播放了一个泥叫叫视频,我了解到泥叫叫的制作要经过捏、放、存、烤、上色等复杂的工序。泥叫叫的本名其实叫泥哨,因为他一吹就会发出响声,因此而得名,是过去的孩子童年时期最喜欢的玩具。杨帆叔叔为我们每人发了一个泥哨,我的是沙和尚造型,摸起来很光滑,而且没有一丝杂色,色彩鲜明,栩栩如生,轻轻一吹,“哧——”,声音响亮。杨叔叔告诉我们,做一个泥叫叫最短也需要15天的时间,光烧制这一项工作就需要24小时。我们参观了杨帆先生各种各样的泥叫作品,有女娲、福娃,还有十二生肖呢,各种各样,丰富多彩。杨叔叔还给我们展示了他画的画,都是用一条条的线圈画出来的,非常时尚。他最喜欢画老鼠,天马行空,赋予了动物生命和灵性,如上网鼠、跳舞鼠、逛街鼠、谈恋爱鼠,特别有意思。我们现在街上已很难再看到泥叫叫这样的玩具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电动玩具和高科技玩具。现在有一颗匠心之心,做泥哨的人越来越少了,如果再没有人去传承这门技艺,我们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来就会永远消失了。
篇三
今天我和几个好友带着好奇心又来到了皤滩,妈妈把我们带到了制作无骨花灯的工作室。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只见她亲切地和我们一一打招呼,还作了自我介绍,她说她叫王汝兰,是仙居无骨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中年纪最大的,今年已经83岁了。王奶奶递给我们六张纸,上面都刻着同样的图案,王奶奶告诉我们要用针把图案的轮廓都戳出来,这样灯亮起来就会显得更好看。就这样我们一边戳一边听王奶奶讲花灯的历史故事,王奶奶说仙居皤滩花灯源起唐朝,据当地宗祠堂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皤滩民间就有盛大的闹花灯活动,当时人们把花灯称为唐灯,也有人称它为神灯。民间制作花灯的工艺也比较复杂,要经过绘图、烫纸、凿花、刺绣等十道主要工序。听了王奶奶的话我兴趣大大提升。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漫长过程,我们终于把花灯装好了,我揉了揉酸痛的手腕,看看自己的成果——美美的针刺花灯,心里还是很自豪的,虽然比不上王奶奶的手艺,可是我觉得自己做的花灯是最美的。怎么样?想不想也来皤滩试一试制作传统的针刺无骨花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