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芳香现代文阅读理解
《尘世芳香》
故乡三面环山,土地不贫瘠也不肥沃,依然保留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习俗和风貌。置身故乡的田间地头,格外兴奋踏实。泥土的故乡,扎满我生命的根须,是我心灵坂依和朝拜的圣地。
我和妻子借假日回到地处沂蒙山区东部的老家。早饭后跨进父母精心打理的菜园,只见一片片韭菜、大蒜、小葱、白菜、生菜,你挤我,我挨你,长得亲密而兴旺。夜晚与爹娘拉呱半宿,像品尝味道醇正的陈酿,甘美香甜,余味悠长。盖着母亲提前晾晒过的被子,有一股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勾起许多记忆。
难忘童年时代,我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去沟底岭剜菜、割草、放羊。麦苗浇过返青水,麦苗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伴随各种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夏季,田间、沟底、河沿上的野草紧紧抓住大地,长得墨绿、茁壮、坚韧,那是上等的牲畜饲料。麦收时节,田野里、公路上,到处弥漫着麦香和爽朗的笑声。
我深爱土地,缘于我的祖辈,尤其是我的爷爷。爷爷一生坎坷,七八岁时就给地主家放牛,
解放后有了自己的土地,便把土地当作命根子,无论是耕种、管理、收获,都精掐细算,妥妥帖帖。每次下地,必须先把鞋脱了,直接光着脚板。爷爷说,地是通人性的,可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了,庄稼也就不爱长了。因而全家人把土地当作恩人、亲人,春夏秋冬,义无反顾地爱惜、保护着。
父亲就像能感觉到土地的体温和脉动。那责任田总得深翻整平、刨垄调畦,体味土地苏醒的喧哗与冲动。记得那年播种前,父亲走到地中央,深深刨了几钁头,轻轻跪下右腿,将十指插入鲜润的泥土中,用力攥一把,看一看土地的墒情,放到鼻子前闻一闻,口里念叨着多香呀!这土,多香啊!这土,多肥呀,肯长庄稼,种啥都成!”那是父亲一生重复了许多次的庄重礼仪和独特享受。人勤地不懒。那普通的土坷垃,在串串汗珠的浸润下,长出一茬茬小麦、地瓜、苞米,点缀着全家人幸福的鼾声。那把弯弯的镰刀,在父母布满老茧的手里,飞快地收割生活的希望。
记得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捏泥巴、塑泥哨、摔跤等游戏,每项游戏都离不开泥土,可伙伴们都壮得像小牛犊,很少生病,大人们说这是因为接了地气。我们还疯狂地洗过“黄土澡”,醉倒在泥土里。山地上的土壤是沙土质的,干净,爽气。大家沐浴着和煦的阳光,
手里抓满温软的浮土,让土从指缝里慢慢漏下来,看细土在头皮上、脖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水一样流淌,挂在密密的汗毛上,一会儿工夫,个个除了眼睛外,都成了“泥娃娃”。然后跳到池塘或河溪中冲洗干净,周身光滑。那是多么愜意和幸福的童年!
游子在外,根依然扎在故乡的泥土中,血液依然流淌在那片土地上。因为心里装着乡村的碾磨、土坯房、庄稼地和亲人,于是就有了根深蒂固的乡情和刻骨铭心的故园情结。虽然曾被感动的人和事、景和物永远不会复原,但时常会在记忆的底片上清晰地显现出来,鲜活起来。
年复一年,土地一声不吭地奉献着。只要用犁深翻,依然露出一层层新土。万物生长于泥土,又回归于泥土。故乡的土地上,有我的祖辈辛勤耕耘的足痕和生活艰辛的泪滴,记载着一代代人的苦乐、荣辱与辉煌,包括安睡在山坡上的坟墓;又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常有婴儿清脆的啼哭划破山乡的黎明.
赤脚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樓一把芳香的泥土,一股地气从脚底板一下传遍全身,顿增许多昂扬向上的力量。
1.怎样理解标题“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中“芳香”的含义?(3分)
2.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3.文章第③〜⑥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4.赏析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5.阅读第⑧段,说说你对“万物生长于泥土,又回归于泥土”这句话的理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