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质CN53-1041/P ISSN1004-1885 2021年第40卷第1期18~23页
云南鹤庆县小天井井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骆怀鹏,梁冈郎维雄,杨宇
(云南省核工业二云九地质大队,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云南鹤庆县小天井矿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局部透镜状赋存于上三叠统松桂组第三段(T3据)灰岩、钙质泥岩中,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矿体顶板的硅钙质层是该矿的直接找矿标志。矿床成因属沉积-改造型矿矿。
关键词:地层控矿;沉积-改造型矿床;云南庆县小天井
中图分类号:P61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85(2021)1-18-6
云南鹤庆县小天井矿矿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与三江褶皱系接合部,丽江台缘褶皱带西南端近南北向-北东向与近东西向构造线交错的黑泥哨褶断区,该区地质构造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岩浆活动强烈,其构造位置为矿矿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1矿区地质
1.1矿区地层
区内主要出露三叠系上统松桂组,三叠系中统北衙组。北衙组白云质灰岩常常呈推覆构造体(飞来峰)形式,分布在松桂组之上。
⑴三叠系中统北衙组(T2b):浅灰色巨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顶部为纯灰岩,产六射珊瑚等化石,厚354.2m~440m。
(2)三叠系上统松桂组(T3航):为一套浅海相为主的含含岩系,区域上松桂组划分为上、中、下三个段,本区主要出露松桂组上段。
三叠系上统松桂组下段(昴):厚达735m,下部为粗砂岩,于底部含砾石;中部为浅色砂岩、含炭质泥岩,夹夹线,细砂岩中有时含鸟卵状“弹子层”,内含生物化石;上部为灰黑色含炭质泥岩与中细粒砂岩互层,水平层理发育,泥岩中含黄铁矿,偶夹玄武质凝灰岩团块。顶部砂岩增多,有时还见三角州相含砾粗砂岩透镜体,其中心部位厚度可达100m,往两侧迅速变薄、尖灭。
三叠系上统松桂组中段(T3肿):灰白色、黄褐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炭质泥岩。
含线;
三叠系上统松桂组上段(T3加):为区内含矿地层,以浅色泥岩为主,夹有灰岩、砾灰岩、硅钙质层及含砾泥岩,多呈透镜状产出。本段下部为I矿体(层)赋存部位。在其下部为含黄铁矿的浅色泥岩夹薄层灰岩。主矿体(层)上覆岩层大部份地段为硅钙质互层,其纵向延长约550m,宽约130~ 300m,最厚38m,呈北西西向展布。见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图1)。
1.2矿区构造
鹤庆县小天井井矿位于扬子准地台的西缘、丽江台缘拗褶带的南缘,西近三江褶皱带,构造活动频繁,岩浆活动强烈,其构造位置对矿矿成矿颇为有利。小天井井矿区北缘有近东西向的汝南哨深大断裂通过;南部有规模较大,总体呈105°~125°方向展布,倾向北东,倾角70啲F"逆断层通过。小天井井矿床夹持于二断层之间,受其影响,导致矿段内矿体附近及其内部断层构造很发育,并相伴产生一些与其平行的次级褶曲构造(图2)。
收稿日期:2019-12-02
作者简介:骆怀鹏(991~),男,云南省威信县人,地质工程师,主主从事地质矿产勘股工作。
第1期络怀鹏等:云南鹤庆县小天井井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19
图1鹤庆小天井井矿地层综合柱状图
Fig 1. Comprehensive Stratigraphic Column of XiaotianjingMn Deposit , Heqing
系统组段代号柱状图
FS 岩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Q
G O Q 令 亡P .. d $ 一d 0-10.0由粘土和少量砾砂、碎石组成,透水性较好,稳定性差。N 0-80.0灰、灰紫色、浅褐色砂岩、砾岩、粘土岩,仅零星分布
十东南缘,日风化裂涼水,钧昌水,对矿床卄采尢矽咽。
二叠系松
桂组第
T^h 3 2•••・ --
—-a —— 1c — c c — c —1 — ~~~ —M M 切 ▽ M M
灰-黄灰色薄层状泥岩、含砾屑、碎屑泥岩夹炭质、粉
砂质泥岩,中下部夹灰-灰褐色薄层状硅钙质层,中厚层 状灰岩,含猛灰岩。中部夹有铁猛矿、猛矿透镜体,下部 夹褐红、灰黑色条带状、条纹状、角砾状菱猛矿层。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隙-溶隙含水层,在碎屑岩中富 水性弱,碳酸盐岩中富水性中等,泉点流M0.09-1.04DS, 坑内灰岩单位长度最大涌水量0.2@血 岩溶形态以溶隙
为主,最大宽度可达20cm 未见溶洞发育。岩石强度软、
硬不均,大部分泥质及碎屑岩饱和抗压强度17.0-54.6MPa,
属软弱-半坚硬岩,灰岩为63.3-107.5MP*属坚硬岩。
段
一一l —
—d ——o 上部灰-浅黄绿色、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 西部相变为浅灰色中厚层状长石砂岩、含砾长石砂岩夹泥 岩和煤线。
下部深灰-暗绿色薄—中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
c — c —
・・ N ・• N N •・ N ・• N •・N •・N ・・石*灰白色中厚层状细晶石石英砂石*、细砂石*,局部夹炭
屑泥岩,普通见有星点状黄铁矿,无名地一带夹有玄武质 火山沉积岩。为裂隙弱含水层,地表泉点流ttO.OO2-O.8DS,岩石强度 软弱-半坚硬。
第
T 3sh N • • N •・ N •・N • • N •・ N ・•N
・• N c — C - C ―C
— C ・••
N ••・N •・ N
•J
N :・N
•・ N N 195.41灰白-黄褐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长石杂砂 岩夹炭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局
部夹有煤线。深灰色中层状钙质泥岩、灰紫色粉砂质泥岩夹杂色中厚
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夹炭质泥岩和煤线。第
段C C — —— — ——N
•• N ■ •
N ••N 几 N 74.56含风化裂隙和层间裂隙水,泉点较小,流量0.014-0.26I j S, 富水性弱,对矿床开采无影响。
矿区褶皱构造不甚发育,小天井向斜仅在断裂旁侧见有小规模褶曲构造。矿区范围横向断层破坏矿 体明显,平面上呈逆时针扭动,剖面上沿断层面倾向位移呈阶梯状展布,与该组断层平行的次级小断层 也较发育,致使完整的矿体呈断块产出。断层在纵向由上向下似有构造作用的强度减弱的趋势。
另外,区内推覆构造发育。三叠系中统北衙组上段白云质灰岩,呈推覆构造体(飞来峰)形式分 布在松桂组地层之上。
1.3岩浆岩
矿区内无岩浆岩出露,仅在矿区外北部见呈北西西向展布的苦橄玄武岩及橄(辉)斑玄武岩,沿 汝南哨断裂喷溢,产状似岩筒状。从岩体中心至边缘,可分为四个互为过渡关系的相带:①苦橄玄武岩 带、②橄(辉)斑玄武岩带、③火山角砾岩带、④火山砾岩带。岩体与围岩接触部位,局部见轻微的 大理岩化。
20云南地质40卷
图2鹤庆小天井锰矿地质简图
Fig2.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XiaotianjingMn deposit,Heqing
1.松桂组第三段;
2.硅钙层;
3.北衙组上段(推覆体);
4.构造飞来峰;
5.矿矿体露头;
6.实、推测断层位置
及编号;7.实、推测压扭性断层位置、编号及产状;8.I矿体地表投影线;9.勘查线及编号
1.4围岩蚀变
该区围岩蚀变主要表现为构造热液蚀变,其中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矿的次生富集较普遍,其次有硅
化黄铁矿化等。矿的次生富集主要在北衙组及松桂组含含灰岩地层中,在灰岩构造裂隙中呈网格状、细脉状或透镜状富集氧化化矿。
2矿体特征
矿区内现有9个个矿体,现将代表性的I和川、KT1三个矿体的特征叙述如下。
(1)I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局部透镜状,赋存于上三叠统松桂组上段(T3sh3)中,矿体产状变化与围岩一致,总体产状向北东缓倾斜,倾角变化较大在15。〜65。。矿体走向长870m,平面宽度96.5m〜259m,平均宽155.69m,矿体最薄1.07m,最厚26.71m(CK1402孔最厚),平均厚6.34m,厚度变化系数93%,矿体内一般无夹石,仅在断层破坏矿体后,断层上下盘矿体间常有无矿的断层泥、角砾等夹石,属稳定型(图3)o矿体矿品位24.60®%〜55.39®%,最高为55.39®%,平均品位
40.67®%,为较均匀型。
(2)川矿体: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上三叠统松桂组上段Eh3)中,因被断层破坏,矿体在断层带内呈透镜状、豆夹状,角砾状。矿体走向110°〜130°,倾向北东,倾角62°,局部反倾,倾角达85°左右或近于直立。矿体沿走向长度152m,最大垂深200以上,最小垂深110m,倾向延伸约225m。
矿体真厚度0.5m〜6.77m,—般1m〜3m,平均真厚度2.46m。厚度变化系数80%,属稳定型。矿条品位25.32®%〜51.21®%,平均品位42.24®%。品位变化系数30%,为较均匀型。
第1期络怀鹏等:云南鹤庆县小天井井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21
Fig3.Geological Section Sketch of Exploration Line8of XiaotianjingMn deposit,Heqing
1.松桂组第上段第二层;
2.松桂组第上段第一层;
3.硅钙层;
4.北衙组上段(推覆体);
5.地质界线;
6.实测
及推测断层;7.矿矿体及编号
(3)KT1矿体:该矿体与I矿体属同一层位。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因被断层破坏,分成叠瓦状的五段,矿体在断层带内呈透镜状、豆夹状,角砾状。矿体走向105°〜110。,倾向北东,倾角35。,平均倾角达30。。矿体沿走向长度220m,最大垂深70m,最小垂深40m,倾向延伸约150m。矿体真厚度0.72m〜6.09m,平均真厚度2.34m。厚度变化系数66%,属稳定型。矿石石品位33.813%〜58.13®%,平均品位46.613%。品位变化系数17%,为较均匀型。
3矿床成因
鹤庆小天井井矿矿床成因是:受控于同生构造的沉积改造型型矿。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矿床成因。
3・1同生构造
在鹤庆庆矿成矿前、成矿期及成矿后期,围绕位于矿区北部的汝南哨大断裂的反复活动所形成的一系列同生构造是控制矿矿体分布的主要因素。
(1)成矿前沉降阶段(三叠纪松桂组前期):矿区北部汝南哨大断裂(FJ大断拉张裂陷,在该区南部西至黄蜂山-清水江断裂(剑川庆华),东至军营-福田断裂间形成一近东西向的裂陷槽,即“鹤庆沉沉盆地”,根据其地层多为中厚层状以及岩层中含炭质和黄铁矿来判断,该沉沉盆地为一深水还原沉
22云南地质40卷
积环境。随着汝南哨大断裂不断拉张的同时产生基性火山喷发现象(有关火山喷发从松桂组地层中有一层玄武岩可以得到佐证),带来大量的特质并沉积下来。同时频繁的地震和火山喷发,引发海底浊流及岩崩,整个裂陷槽被分割成若干个次级凹陷盆地呈串珠状分布在鹤庆沉沉盆地内,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积环境浅。
(2)矿矿体沉积阶段(三叠纪晚期):受汝南哨大断裂南北两侧挤压应力的作用,位于“鹤庆沉沉盆地”南面的剥蚀区向北推移,产生一系列同生褶皱(如小天井向斜),同时因重力作用,产生大量的崩塌体,该点从松桂组上段gh3-2)地层中见有大量北衙组心2)灰岩掉块可以证明。正是该一系列同生褶皱控制了不矿体的分布范围和规模。
3.2沉积特征
(1)矿层严格受岩相控制,矿层与顶底板岩层整合接触,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
(2)矿层及其夹石、围岩具生物结构及标准的海相沉积结构构造,如砂屑结构、团粒结构、鲕粒结构、条带状结构、水平层纹-层状结构等。
(3)随沉积环境的改变,矿石矿物组合具有与沉积相变同步的现象。
4找矿标志
(1)印支末期沿古构造存在的含含、铁基性火山碎屑建造和塌积-混积岩建造,是区域上找优质富矿矿的重要标志之一。
(2)能反映成矿前古断裂强烈活动期后相对平平期,海进向海退转换的间歇期的碳酸盐-硅质岩建造岩系是主要的含含岩系,是区域找矿的重要标志之套。
(3)含生物化石的薄层硅钙层是鹤庆式式矿的直接顶板,该硅钙层可作为矿区直接找矿标志。
(4)薄层状硅铁建造是裂陷中硅锰造的边缘相沉积标志。
(5)松桂组上段gh3)碎屑岩-泥质岩中出现含含破碎带或淋积型氧化化矿体(点)是鹤庆式矿矿存在的构造标志。
根据对鹤庆沉矿成因类型、成因机制的研究认为,控制优质富矿矿体的形成因素较多,对沉积环境的要求十分严格,需要对所有找矿标志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找矿靶区及其找矿标志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付勇,徐志刚,等.中国灰矿成矿规律初探[J].地质学报,2014,88(12):2192〜2207.
[2]常海亮,温兴平,等云南鹤庆沉矿高品位矿石成因的研究[J]河南科学,2013,31(07):1061〜1064.
[3]常海亮,温兴平,等.云南鹤庆沉矿沉积环境研究[J]现代地质,2013,27(03):603〜611+620.
[4]王宏伟,温兴平,等.云南鹤庆沉矿碳氧同位素特征分析[J].现代地质,2013,27(03):612〜620.
[5]常海亮.云南鹤庆沉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示踪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3.
[6]王宏伟,温兴平,等.鹤庆沉矿小天井矿区微量元素特征与沉积成矿环境研究[J].地质与勘探,2013,49(02):257〜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