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翼鸟”和“连理枝”典故源流研究

更新时间:2023-06-07 01:01:31 阅读: 评论:0

比翼鸟连理枝典故源流研究
作者:周妍
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7
        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中不乏形式各异的熟语。典故一类向来颇受人们关注,但是纵观近些年的典故研究,我们还是可以找出许多嫌隙。本文将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出现的比翼鸟连理枝这两个词语为基础,浅谈其在唐朝的使用状况,并简要论述其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比翼鸟;连理枝;特点;流变
        典故是人们在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在历代的使用中,典故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多种典形。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比翼鸟起初常单独使用,后与连理枝合用为比翼连理,借比翼鸟的双宿双飞和连理枝的交错盘绕,形容男女情投意合,恩爱不离。本文初探比翼鸟连理枝在唐代的使用情况及合典现象。
        一、比翼鸟的使用情况
        (一)比翼鸟溯源
        “比翼鸟其字面意义是传说中的一种鸟,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先秦时代。《尔雅·释地》: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史记·封禅书》:西海致七翼之鳥。司马贞索隐:《山海经》云:崇吾之山有鸟,狀如鳧,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蠻。’”“比翼鸟是指雌鸟雄鸟总是在一起飞翔,古代诗文中常以其比喻恩爱夫妻。
        (二)比翼鸟特点
        1.形式特点
        从形式上看,比翼鸟形式较稳固。通过搜集资料,比翼鸟在唐代的使用数量不多,以白居易的《长恨歌》最为著名。
        《长恨传》: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全唐诗·第八六七卷 新林驿女吟示欧阳训生飞虫》:月明阶悄悄,影只腰身小。谁是鶱翔人,愿为比翼鸟。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1:01: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6070891678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比翼鸟”和“连理枝”典故源流研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比翼鸟”和“连理枝”典故源流研究.pdf

上一篇:常用书法婚联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典故   形式   使用   形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