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我变成了一棵树》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
文章以妈妈叫“我”吃饭开头,引出“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奇特愿望,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没想到愿望真的实现了,“我”变成了一棵长满鸟窝的树。然后具体描述了“我”变成树之后发生的趣事:小动物们住进各种形状的鸟窝,妈妈坐在鸟窝里给小动物分食物,“我”馋得直流口水。“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事情非常有趣,是因为作者善于想象,使得“我”在想象世界里实现了现实生活中难以达成的愿望,拥有了一段特别的经历。
课后练习是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设置的。第一题重在引导学生关注“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交流中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第二题要求学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借鉴课文的思路,展开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一棵大树上长着各种形状的鸟窝,树干上有水珠滴下来,这是变成大树
的“我”流出的口水。充满童趣的生动画面能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文内容,并激发他们对想象世界的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认“希、痒”等生字,会写“状、狐”等生字,正确读写“形状、狐狸”等词语。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
3.借助关键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通过大胆想象,说出自己会变成什么,变化后又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增强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可以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集中自主识记。要求会写的字,可以在每课时结束时集中进行指导。
本课部分生字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如“痒”,可借助声旁记忆字音,借助形旁理解
字义。“肠”可以通过熟字“场”换偏旁的方式识记。“醋”可以联系生活理解识记。
本课要求书写的字,“狐、狸、丁、零、继、续、麻、烦”这8个字以词语的形式出现,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狐、狸”都有反犬旁,“继、续”都有绞丝旁,提醒学生练写词语巩固记忆。“状、狐、狸、巧、肠、继、续、抬、烦”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右部分的宽窄和占位;独体字“丁”要写舒展。
2.朗读教学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抓住提示语进行人物语言的朗读,读出层次,借助语气词、标点符号读出不同的语气。
3.阅读教学
课文中作者的想象特别有意思,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展开教学。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然后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感受。
全班交流时,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想象神奇的地方,比如,“‘我’变成的这棵树有什么奇特之处?”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想象各种形状的鸟窝在枝头跳舞的情形,具体感受“这棵树”的奇特。又如,“小动物们是怎么住进鸟窝的?”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述的情景,进而感受课文想象的有趣。而“我”馋得直流口水的场景,可以请学生分角色朗读小动物们的对话,通过朗读进入奇妙的想象世界,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
4.语言运用
学生充分感受想象世界的神奇有趣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创编自己的想象故事。可以指导学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鼓励学生通过想象,让自己的愿望在想象世界里得到实现。引导学生拓宽想象的思路,充分感受大胆想象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希、痒”等生字,会写“状、狐”等生字,正确读写“形状、狐狸”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中想象的内容,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孙悟空吗?他最厉害的本领是什么呀?(七十二变)如果你拥有这个神奇的本领,你最想变成什么呢?
2.学生自由回答。(树、白云、草、书本、课桌、衣服、小鸟)
3.教师导语: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文中有一个小朋友,和一部分同学拥有同样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这样,玩的时候就没人打扰了。她真的变成树后,发生了许多奇妙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4.教师板书:我变成了一棵树。
5.学生齐读课文标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教师同步对本课生字的读音进行指导。
“状”“肠”是翘舌音、后鼻音;“零”的声母是边音,韵母是后鼻音;“醋”是平舌音。
3.集中识字。
(1)课件出示鳄鱼图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鳄”。
(2)指导“痒”“抬”的识记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痒”字借助声旁“羊”记忆字音,借助形旁“疒”理解字义;识记“抬”借助声旁“台”记忆字音,借助形旁“扌”理解字义。
(3)指导“醋”“巧”“克”的识记可以结合醋、巧克力的图片并联系生活理解识记。
(4)归类学习生字“肠”,拓展延伸“场、扬、汤”,帮助记忆。
①借助形近字歌,区分形近字。
挖土建农场,举手多表扬,月下吃香肠,添水熬肉汤。
②出示香肠图片,结合图片识记。
(5)学习生字“丁、零”可结合课文中的拟声词“丁零丁零”识记。
①引导学生理解拟声词是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如本课中的“嗵嗵、丁零丁零、咕噜噜”。
②拓展其他拟声词,如:“咕嘟”“呼呼”“轰隆隆”“滴答滴答”“哗啦哗啦”等。
咕嘟:多用以形容液体沸腾、涌出或大口喝水声。
呼呼:形容风声。
轰隆隆:形容雷声、炮声、爆炸声、机器声等。
滴答滴答:形容水滴落下来的声音。
哗啦哗啦:形容撞击或水流的声音。
(6)识记“狐、狸”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两个字都有反犬旁,并引出带反犬旁的字一般和动物有关,比如“狼”“狗”“猪”“猫”“猴”。
(7)识记“继、续”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两个字都有绞丝旁,意思是“(活动)连下去,延续下去,不间断”,提醒学生练写词语,巩固记忆。
4.出示本课词语表中要求掌握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形状 狐狸 担心 丁零 失望 背包
巧克力 香肠 面包 花生 牛奶
继续 饭菜 排骨 抬头 麻烦
5.开火车轮读生词。
板块三 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1.教师出示作者信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顾鹰,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品有《阁楼上的熊皮外套》《粉红色的漂流瓶》《请进山猫的花铺》等。
2.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语境说说“希望”的意思。(提示:心中最真切的幻想、盼望、期望、愿望)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英英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①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玩得好好的”“一点儿都不想吃饭”两处描写,体会英英当时玩得十分投入,忘记了吃饭,听到妈妈呼喊吃饭,她觉得妈妈有点烦人。
②引导学生抓住“嗓门又大了许多”里的“又”字,感受英英对妈妈一遍又一遍的呼喊已经感到不耐烦了。
③引导学生抓住“真希望”这个词语,感受英英的烦躁心理已经达到极点。
④师:正是因为前面的铺垫,英英不由自主地进入到想象空间,产生了想要变成一棵树的想法。
(3)教师出示朗读提示,指导学生读出英英的情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