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这篇童话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的想象,讲述了“我”
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告诉人们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赞美了母爱的温馨和美好。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
2.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变化后又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情。教学重点:
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难点:
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变化后又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讲,渲染气氛。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好!佳琰的演讲将我们带入了奇妙的想象之旅。这节课,
我们将继续学习《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继续领略作者的奇思妙想。(板书课题)
三、复习梳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贪玩的小作者不想吃饭,于是就变成了一棵树(寥寥数笔画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鸟窝,还住进了各种小动物,最后妈妈还是认出了他。作者的想象多么奇妙呀!
四、感受想象的有趣
(一)听读课文,勾画句段。
请大家听读文章并勾画你认为特别“有趣”的地方,等一会儿我们来一起交流。(教师巡视)
(二)学生汇报,老师点拨。
预设:
①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
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点拨:多么神奇呀!这个“冒”字能换成“长”字吗?的确,这个“冒”字让我们感受到树枝蓬勃的生命力,更能体现变化的神奇、突然,充满趣味。
多么神奇呀!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神奇的感觉吧!
你能照着这个样子说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吗?
②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点拨:各种形状的鸟窝挂在枝头,你瞧!(贴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还有什么形的呢?是呀,或许还有星形的、心形的、梯形的等等,总之,多种多样的,
特别有趣!最有趣的是,鸟窝还会在风中跳舞。这是多么新奇的事儿啊!
③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
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点拨:多么有趣呀!妈妈不再找我、催我吃饭了,而是要住在我变的树上,我是多么激动啊!就连鸟窝也在颤动中发出了美妙的声音!你听!多美的声音啊!(播放风铃的声音)
五、探究想象有趣的诀窍
树上长的鸟窝样子各式各样,鸟窝会跳舞,鸟窝很大,鸟窝里住的是动物,连妈妈也能住进来,树会弯腰,会发出声音,会流口水。这就是作者想象的不同寻常,只要打破常规,变换事物的特点进行想象,就一定会更加新奇有趣。
六、感受故事中浓浓的爱
孩子们,这既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更是一个“有爱”的故事,接下来,请你在字里行间找一找。
①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è)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点拨:多么有爱心的小作者呀!他一定特别爱小动物,变成树的她一定会让小动物们住得安全又舒心的。
②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这些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点拨:多么有爱心的妈妈呀!她也特别关爱小动物,他们在一起是多么温馨和谐的画面啊!
③“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英英!”妈妈说话了,还对我眨了一下眼睛。噢(ō),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点拨:多么细心而又有耐心的妈妈呀!原来她一直关注着自己的孩子!是啊,孩子哪怕走到天涯海角也走不出妈妈的心房,孩子的喜怒哀乐其实就是妈妈的整个世界。
七、读写连动
假如你也会变,你会变成什么?又会有怎样的奇特经历呢?请在练习纸上写下来,我们随后要交流。
1.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2.出示交流要求,学生自荐交流。
交流要求:交流者要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倾听者要专注认真,适时鼓励,最后做评价补充。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