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变成了一棵树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想象的神奇,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言运用:能仿照课文大胆想象并说说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思维能力: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审美创造:感受课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的童趣,以及想象的神奇与乐趣。
【课前解析】
关注教材:《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我国当代童话作家顾鹰。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所有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另一个奇妙想象的世界,也表明了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本文将人与动物、植物的相遇与相处,描绘的如同一种真实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世间的和谐与美好。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
关注课题:本课题目新颖,吸引了读者阅读的兴趣。起到了概括文章内容的作用。“我变成了一棵树”是“我”的愿望,从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描述了发生的一系列奇特、有趣的事情。
关注课文:课文中作者在想象的世界里实现了现实生活中难以达成的愿望,拥有了一段特别的经历。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交流中感受文章中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述的情景,进而感受课文想象的有趣。比如:“我”变成的这棵树有什么奇特之处?小动物们是怎么住进鸟窝的?
关注想象:文中“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想象世界的神奇有趣。教师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创编自己的想象故事。指导学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鼓励学生通过想象,让自己的愿望在想象世界里得到实现。
关注字词: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或随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
【教学目标】
1.认识“痒、鳄”等6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2个字,会写“形状、狐狸”等16个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重点】
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教学难点】
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痒、鳄”等6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2个字,会写“形状、狐狸”等16个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新课:假如你可以变,你会变成什么?(出示课件3)
预设:可爱的蜻蜓、自由的鱼儿、美丽的小鸟……
2.教师过渡:可有一位小朋友她想变成一棵树,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吧。
教师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创设情境,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初读课文,知晓大意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事课件4)
(2)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检查预习,解决生字
(1)学认字(出示课件5)
出示词语:痒痒的 鳄鱼 丁零 香肠 糖醋 馋猫
教师指名学生读,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识字游戏(狐狸找面包)
出示词语:形状 抬头 巧妙 丁零 麻烦 继续(出示课件6)
教师指名学生挑战。
3.教师提出问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出示课件7)
预设: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回家吃饭,而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愿望实现以后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设计意图: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为后文学习打好基础。)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1-4自然段,说说“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出示课件8)
学生默读并思考问题。
预设: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2.教师引导:这是“我”的心里活动。我正玩得开心,不想被人打扰。写出了小孩子贪玩的个性。
3.学生品读,感受情感变化。(出示课件9)
(1)教师提出问题:品读这段话,你能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吗?
师生交流:“真希望”感受到了作者的渴望,“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感受到了作者的奇怪,“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感受到了作者的惊讶。
(2)教师小结:作者的情感由渴望到奇怪再到惊讶。
4.教师出示句子: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出示课件10)
学生朗读句子,说说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预设1:我仿佛看到树叶正在从我身上抽出呢。
预设2:我仿佛看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变成一棵粗壮的树。
教师板书:我变成了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并通过朗读,感受作者想象的丰富。)
四、品读故事,感受想象
1.教师提出要求:“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事情?学生默读课文第5-11自然段,用小标题的形式列出来。(出示课件11)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生反馈交流。
预设1:长满鸟窝。
预设2:住满朋友,连妈妈也来了。
预设3:小动物津津有味吃着妈妈带来的零食。
预设4:“我”被零食馋的直流口水,结果被妈妈发现了。
2.学习长满鸟窝部分。(出示课件12)
(1)教师提出问题: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1:主要写了“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长满鸟窝。
教师板书:长出各种形状的鸟窝
(2)教师引导:“风一吹,他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这一句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
预设: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上鸟窝在风中摇摆的情景。
(3)教师播放风声音频,学生看图想象,风一吹各种各样的鸟窝是怎样跳舞的?(出示课件13)
师生交流:三角形的鸟窝原地蹦蹦,正方形的鸟窝左摇右摆,圆形的鸟窝转起圈圈,菱形的鸟窝上下晃动……
教师小结:风一来,各种鸟窝都跳起舞来了,这真是太奇妙了。真是充满了想象力呀!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不同鸟窝怎样随风起舞,让学生体会想象的神奇、有趣,感受想象的魅力。)
(4)仿照文中冒号的作用,写一句话。(出示课件14)
①教师提出问题:文中可能省略了哪些形状的鸟窝?
预设:梯形、星形、心形、五角星。
②学生仿写句子。
预设:茂密的叶子里藏着各种各样的水果: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玛瑙似的山楂……
(设计意图:让学生仿照文中冒号的作用写一句话,锻炼了学生的仿写能力。)
3.学习住满朋友部分。(出示课件15)
(1)教师提出问题:“我”想请哪些动物住在树上的鸟窝里?
预设: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教师板书:请来许多动物
(2)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小动物们是怎样进窝的?(出示课件16)
预设1:小鳄鱼太胖了,“我”不得不用大树枝抬它进窝。
预设2:小鸟轻轻一飞,就灵巧地进了窝。
(3)教师过渡: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还有一个人也来了,你们知道是谁吗?
预设:妈妈也来了。
教师板书:妈妈也来了
4.学习妈妈来了部分。
(1)教师提出问题:妈妈的到来,“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出示课件17)
预设:妈妈走过来时“我”的心嗵嗵地跳着说明“我”紧张害怕,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一棵树,“我”又高兴又有点儿失望。
(2)教师追问:妈妈来了之后,做了什么?(出示课件18)
预设:妈妈带来了很多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吃。
教师板书:带来很多好吃的 请小动物一起吃
(3)教师引导:妈妈把带来的零食分给小动物们吃,它们吃的真是津津有味呀!你们知道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很有滋味的样子。
(4)教师小结:妈妈如此大方的将零食分给小动物们吃,真是极富爱心。
(5)学生活动:想象一下,它们会边吃边说些什么?(出示课件19)
预设1:哇,大树上真凉快啊!
预设2:香肠真香啊!
预设3:在大树上吃还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心情真舒畅啊!
预设4:啧吧啧吧,再来一块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