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酒临风醉千秋散文
古人云:“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酒,是一种与情感活动紧密相连的饮品。它比茶来得浓烈,比水来得敦厚,比汤来得清爽,比汁来得高贵。有酒一杯,兴味无穷,人生似乎因酒而更加精彩而充满活力。
曹操是个好酒出名的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为一名想要建功立业的人,他喝酒的时候,最大的感触是人生多么短暂。他生当汉末,当时天下大乱,诸侯称雄。老曹广纳贤才,挟天子以令诸侯,想要建立不世之功,故而对时光特别珍惜,他多么想在有生之年干一番大事啊。酒,让他这个沉稳的政治家吐出了心声。
王羲之是个好酒之人。据说,他那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就是在喝了酒以后,处于半醉状态下写出来的。后来,他在清醒的时候,又重写过很多次,但都不如半醉的那一次。酒,让书圣的笔有了特别的灵气,让他完成了千古绝唱,成为书界第一。
陶渊明也是个以饮酒出名的人,他还专门为酒写下了《饮酒》诗若干。他的诗文中有一些关于酒的名句颇为人们称道:“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他从官
场回到田园,心里是多么地开心快活。为什么呢,因为家里有孩子相伴啊,还有美酒在等着他。进门首先看到的是孩子,然后就是美酒。刚从外面来到家里,还来不及寒喧,就迫不及待地拿起酒杯喝起来了。他为什么这么喜欢饮酒?就是因为酒可以让他忘记世间的污浊,让他陶醉在自然山水和田园之中。
李白跟酒有扯不断的联系。人们说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的文学创作,离不开酒;喝酒提笔,笔下也有酒:“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李白心中的愁,大概跟他喝过的美酒一样多。他用酒来浇愁,“举杯浇愁愁更愁。”无尽的愁缠绕着他,他想用酒来消除,但是酒又使他更忧愁,因为他感到自己的宏伟大志没法实现,才能不能得到施展,而时光流逝,自己一无所成,他的愁是旷古之愁,无法消尽之愁。
苏轼与酒的关系,与李白很相近。两个人都是怀才不遇的人物,而对酒也有同样的情感。“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是他笔下的曹操,他多么想像曹操那样,一手握着酒杯,一手横握长矛,痛饮天下美酒,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他自己是什么处境呢:“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无法摆脱不得志的苦恼,只能与天上的月亮对饮,互相安慰了。
酒,这种由普通的粮食变出的精灵,一旦与中国的文人相遇,就迸射出光彩夺目的火花来。难以想像,没有酒,中国的文学,中国的文化里会少了多少优秀的篇章;中国的文坛,会少了多少卓越的文人。“今宵酒醉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了酒,文人可以一变而为仙人。文人的情怀,因为酒,而显得那么优雅,那么缠绵,那到动天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