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基调注重积淀张扬个性
作者:王书安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年第05期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篇状物类散文,课文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写法上,不仅采用了数据、比较、举例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开了丰富合理的想象,把秦兵马俑写得栩栩如生。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堂应成为调动学生情感的磁场,教者倾注感情,情动而辞发,学生方能情动于衷,热情澎湃,整个课堂才能情味浓郁。这篇课文如何透过语言材料,突破时空界限,让学生近距离充分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应是教学难点。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始终抓住品味民族自豪感这根主线,以此为突破口,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激情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课前,根据课文内容精心选择一组兵马俑全景图片,再配以深沉、古朴的《千年兵马俑》音乐,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拉近了这2200多年前的珍贵历史文物和同学们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秦兵马俑的宏伟气势。
授课伊始,采用激情导入方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1974年,在中国,在西安,在厚厚的黄土地下,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人们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看老师写课题。哪位同学读一下课题?
最后,以预习为起点,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畅谈预读课文的感受,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
通过这样三个步骤,学生对秦兵马俑这一世界奇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心底泛起了民族自豪感的涟漪,为课堂初步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二、检查字词,注重情感积淀